导图社区 高中政治必修二
分享高中政治必修二的思维导图,高中政治必修二的思维导图内容包含了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当代国际社会的主要内容,学好高中政治必修二,希望这个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到你
编辑于2022-06-15 15:33:03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 政治生活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广泛、真实的民主
国家
国家的产生、国家与阶级的关系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国家的含义
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本质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的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的定义
国家性质即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民主的特点
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我国专政的特点
新型的专政,即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的关系
对立:民主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统一: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写入宪法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坚持专政职能才能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服务职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创造良好环境: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
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发展人民民主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赋予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宪法规定: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公民必须依法履行政治义务
政治义务的含义:政治义务是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
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
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公民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公民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
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原因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崇尚民主与法制
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基本内容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 重要内容
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是区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政治生活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问题
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有助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
有助于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有助于树立民主和法制观念,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
贵在实践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是多样的
参与选举,民主监督,管理,决策,社团活动等
中学生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养成读报看电视新闻的习惯,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参加共青团活动等
参与政治实践活动的意义
有利于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培养遵纪守法的习惯,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理解,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选举方式的选择
直接选举
定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点
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
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局限性
在选民人数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高
间接选举
定义
由选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选举上一级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的选举方式
优点
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
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等额选举
定义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
优点
在确定候选人时,能够考虑到代表性和代表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
会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差额选举
定义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优点
能够为选举人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性
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有助于选民了解选举人
选择选举的方式
必须体现国家性质
必须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必须采用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确定
我国选举方式的选择
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的选举方式
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
县以上人大代表、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实行间接选举
乡镇一级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直接选举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只有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参与原因
政府的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很重要
通过民主选举,选举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是决策能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我国目前几种民主决定制度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会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有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是实现民主管理的要求
我国目前几种重要的基层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形式
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的性质
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表现
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民委员会的干部,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的性质
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
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居民委员会作用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办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事业
调解居民纠纷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反映居民意见
居民委员会的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
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由居民实行监督,调动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共建祥和文明社区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中学生需要有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
从未来的发展看,我们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这种最广泛的民主自治的实践中,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机会采用不同的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活动。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在实践中增强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公民的监督权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权利
监督权的具体内容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身履行职责,可以提出批评的意见
当我们遇到国家给我们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歧视或压制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权依法向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申诉或诉讼,请求免除,减轻处理或予以平反,给与公正待遇
当我们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有权利向有关国家机关指控,或举报,要求依法处理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种合法渠道
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实行民主监督
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民主监督的好形式
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公民怎样才能行使好监督权
公民要勇于行使监督权利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依法行使监督权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如实反映情况
依法行使监督权时,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冲击国家机关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主要职能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担负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
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
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主要内容: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意义: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政府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在人民中进行四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政府组织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内容:政府提供各种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控制人口增长等
注意: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不是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便民利民的政府
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人民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在处理公民与政府和关系上,公民应当表具体的意识和素养
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
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支持政府的工作
寻求政府的帮助
监督政府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政府应当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坚持为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人民群众有困难要找政府
人民群众找政府解决困难的方式和途径
开设热线电话
设立信访部门
发展电子政务
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
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和意义
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
有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有助于促使政府改进工作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政府依法行政
含义
政府及其公务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必要性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
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具体要求
合法行政: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合理行政:政府实行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程序正当:除涉及国家机密或依法受保护的商业机密,政府应该公开
高效便民:政府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诚实守信:政府公布的信息应该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权责统一: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该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意义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应当坚持的原则
依照法律程序的原则
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尊重少数的原则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意义
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保证政府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
关键:建立和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建立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
* 一靠民主 * 二靠法律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新闻舆论的监督
社会与公众的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
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形式
政府接受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
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做到权为民用。从而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为阳光工程喝彩
含义:政府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被称为阳光工程
政府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法治政府的表现,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增强
实施阳光工程的意义
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便于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的权威
含义
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影响力
威望的决定因素
国家性质
有权威的政府的特点
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较高的信誉
必定是富有威望和影响力的政府,它得到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
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都会有促进作用
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认可和服从,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
树立权威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政府要依法行政
政府要切实履行有效管理社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能,树立起高效、廉洁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
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
广大人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民代表,由它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立法权
决定权
任免权
监督权
肩负人民的重任
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我国各级人民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人大代表的权利
人大代表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主要权利
人大代表的义务
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国体:国家的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政体: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我国的政体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政权机关
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等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政体有相对的独立性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愿望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的特点
* 特点 * 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 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含义 *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 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 * 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 人民代表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司法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 * 中央统一领导,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
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活动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宗旨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具有优越性的原因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
优越性的主要表现
* 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 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确立的原因
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族人民及其事业中的领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只有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含义
科学执政含义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含义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含义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有利于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个代表”想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对于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极重要的意义
“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八个参政的民主党派
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我国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和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民主党派地位和权利
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
关系: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我国的多党合作
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创立与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我国各党派共同创立的
人民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
人民政协的职能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
适合国情,优势显着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我国绝不能照搬西方多党制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团结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三个原则的关系
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制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涵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三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县以下不实行自治,但可以设立民族乡等补充形式
全国建立5个自治区、30自治州,120自治县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机关的含义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含义
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这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基础
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有利于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我国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五大宗教
我国各宗教都有爱国传统
我国宗教界积极参与国际宗教的交往与合作
全面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理由
我国存在宗教,就必然存在宗教问题,因此必须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
宗教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的方法消灭宗教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另一种宗教的自由
有信仰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的自由
有过去信仰宗教,现在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我国宗教政的内容
*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 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弘扬科学精神 *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 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走近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国际社会的构成
主权国家
含义
对内具有最高管辖权,对外具有独立权的国际社会成员
分类
按国家性质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
按经济发展程度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构成要素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主权是最重要的国家构成要素:主权是一个国家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基本权利
* 独立权 * 平等权 * 自卫权 * 管辖权
义务
* 不侵犯别国 * 不干涉他国的内政 *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未被国际社会承认主权的地区
国际组织
含义
国际组织是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分类
政府、非政府
世界性的、区域性
作用
对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
许多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
联合国是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联合国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
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集体协作
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联合国的作用和局限性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联合国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以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改革
中国在联合国的活动表明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
支持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进行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
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在世界裁军、环境保护,保障人权、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的含义
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叫国际关系
最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国际关系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最基本的形式是:竞争、合作与冲突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利益的对立是引起摩擦和冲突的根源
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国家力量又叫国家实力,综合国力
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扞卫国家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
是衡量在国际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的尺度
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原因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正当的,具有正义性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基本依据
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容
安全利益
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
要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呼唤和平、渴望发展的历史潮流
和平问题
含义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战争的问题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
维护世界和平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的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发展问题
含义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基本经济特征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
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保障各国平等的享有主权平等与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要建立的国际新秩序的特点:公正、合理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两极世界的解体与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形成了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多极化趋势形成的特点
漫长、曲折、充分复杂斗争
世界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当代国家竞争及其实质
当代国家既合作又竞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综合国力的含义
各国都在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
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多数国家关系的问题,并以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尤其要致力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宗旨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的含义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基本目标
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独立自主的含义
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扞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规定了我国外交新政策
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原则
一另起炉灶,就是与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
1953~1954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面临的两大问题的论断,对我国外交战略进行调整,使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我国主要的外交成就
1964年中法建交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席位
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签署联合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