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轴
鸦片战争前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①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②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853,3 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 定为天平天国首都
1853[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4年之久的农民战争,是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851[9月]封杨秀清为东王,所封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萧朝贵为西王 冯云山为南王 韦昌辉为北王 石达开为翼王
19世纪40-7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开始出现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支革命) 他们从各自的前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两大历史任务
[前提:独立]一起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目的:富强]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国富裕
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①其区别在于,前者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着重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着重解决生产力问题。 ②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格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度,改变买办的和封建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两对主要矛盾
[国仇]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 [家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相互关系
①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 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 ②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 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是当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 强甚至 直接出兵,镇压中国 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1844,10 中法《黄埔条约》
社会阶级关系变动 旧有:地主阶级VS农民阶级 新兴; 资产阶级VS工人阶级
[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卖的结合]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重性: ①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②力量薄弱,又与帝,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中缺乏彻底的革命性
[工人阶级]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在 广州、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其中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由农民阶级产生的。
工人阶级特点: ①受帝、封、资三重压迫和剥削,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工资待遇低,毫无政治权利,其中革命性最强。 ②人数虽少却相对集中,易于组织并形成革命的力量 ③大多数来自破产农民和家庭手工业转化而来,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力量的阶级。 [农民阶级是主力军][选择题重点]
1844,7 中美《望厦条约》
1843年,10 中英《虎门条约》
1843,洪秀全[1814-1864广东省花县人]创建拜上帝教,写作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①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作了中国的财政、经济、政治并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②中封建势力同外国勾结成为压迫、奴役人民的社会基础和才统治支柱。 ③虽然自然经济的基础遭到破坏,但封建土地所有制仍存在并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④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力量剥削它但大部分与外国资本- 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⑤近代中国存在外国斗争列强的争斗中各地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⑥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政治: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操纵中国命脉,奴役中国人民[帝勾清,操命脉,奴人民] 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各地方发展不平衡/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1842,8 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42,6 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西炮台]以身殉国 1842,7 副都统海龄(满族)在[镇江]战死疆场
1841,5 鸦片战争时期, 广州郊区三元里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1,2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虎门]
1940年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前中国: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②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度; ③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④社会结构上,形成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宗族家长制)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鸦片战争前世界: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中)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以后随着蒸汽机发明和推广,迅速发展其他行业。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些人主张用战争摆脱危机。
近现代史时间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