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自由平等的真谛、自由平等的追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
人们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动;渴望摆脱不合理的束缚和限制,自由的展示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但是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在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法眼看平等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自由平等的追求
珍视自由
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践行平等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以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的大敌。
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