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乐府诗反映民瘼,直面苦难,如其本然,不加掩饰。《妇病行》《孤儿行》《十五从军征》等诗歌广泛而生动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疾苦,这种关怀现实的悲悯精神被唐代杜甫所继承,他甚至直接采用乐府诗体,旧瓶新酒,以新题乐府的形式写了诸多相似的内容,来反映他所处时代新的社会问题,代表作如“三吏”、“三别”。而在杜甫之后,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等主动提出要写乐府诗歌以揭示民生之艰难,上达于天子,这就是著名的唐代诗坛“新乐府运动”。
2、乐府诗中,另有一类,反映个人忧生之叹,往往对自然物而生慨,以人生短暂为遗憾,代表作如《薤露》和《蒿里》。这类题材,以及诗中的思想精神,也广为后世文人所继承。曹操直接用乐府古题,写了不少感慨人生短暂的诗篇,如《薤露行》《短歌行》等。后来南朝诗人鲍照,也是拟作乐府诗的高手,他的歌行体诗歌《拟行路难》数首,一边慨叹命运之无奈,一边劝导及时行乐之必要。再后来,初唐著名诗歌《春江花月夜》,也对月悲叹人生短暂,发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喟,哪怕到了宋代苏轼,他的著名诗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也还是可以看出《薤露》的影响。
3、汉代乐府长于叙事,短篇叙事技巧对杜甫的新题乐府佳作有深远影响,举例而言,杜甫的《石壕吏》同汉乐府的《妇病行》等相似,都是选取一个“平中见奇”的生活片段,通过人物对话描写来生动地叙事;而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等则影响了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作品,后者诗作中对叙事的详略排布、气氛渲染都深受前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