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包含⑴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等等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
1.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夏朝的建立夏商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返回目录 2011版课标要求: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四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个五年计划
背景: ⑴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以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濒于崩溃。 ⑵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⑶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时间: 1953~1957年
目的: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 ⑴其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⑵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⑶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 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 ⑵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⑶新建宝城、鹰厦等铁路30余条。 ⑷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⑸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意义: ⑴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⑵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新中国的工业化起步。(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时间: 1954年9月
地点: 北京
与会人员产生办法:全国人民普选
会议名称: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内容: 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地位) ⑵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意义)
意义: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五课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背景: ⑴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⑵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目的: 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原则: 自愿互利
发展阶段: ⑴农业互助组 ⑵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⑶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公有制
结果: ⑴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⑵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方式: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背景: 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季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方式: 公私合营
方法: 和平赎买
实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创举:和平赎买
意义: ⑴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缺点: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第六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时间: 1956年 主要任务: 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⑴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⑵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了良好的开端。
时间: 1958年 会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内容: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 1958年
表现: ⑴集体劳动 ⑵吃大食堂
“大跃进”
表现: ⑴工业上: 全民大炼钢 ⑵农业上: 虚报产量
原因: 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后果: 1959年~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国民经济调整时间:1961~1965 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调整结果: 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教训: ⑴要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 ⑵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⑶关注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放在首位。
“文化大革命”
时间: 1966~1976
背景:“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指挥部: 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
表现: ⑴“打倒一切,全面内战”,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 ⑵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限于混乱。 ⑶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公贼”遭受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结束标志: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危害: ⑴政治上: 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到残酷迫害。 ⑵经济上: 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⑶文化上: 科技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破坏。
教训: ⑴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 ⑵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⑶注重发展科教文化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建设成就
工业生产: “两钢,三油” ——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
新兴工业: 电子,原子能,航天
交通运输: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水利建设: 取得了很大成就。
科技教育: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文革成就
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先行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吃饭问题)
模范人物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铁人”——王进喜
22岁——雷锋
精神: ⑴艰苦创业 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⑶为社会主义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