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1)
这是一篇关于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班级的结构、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管理的内容、班集体的概述等。
编辑于2022-06-28 11:12:30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级的结构
【单选】群体结构--根据帕森斯的社会组织理论
(正式群体)
概念:(有领导、有规章、有组织)
【单选】在学校人际关系系统中起(主导)
【多选】层次
1.对(全班)负责的角色,如班干部
2.对(小组)负责的角色,如组长
3.对(自身的任务)负责的角色,如成员
(非正式群体)
【单选】概念:(自发的、无领导、无规章、无组织)
【多选】类型:(积极型)、(娱乐型)、(消极型)、(破坏型)
微观建制的形成
1.(直线式)
2.(职能式)
3.【单选】(直线职能式)--我国中小学所采用的班级组织结构
【多选】结构的类型
1.【单选】(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结构就是一种角色结构
基本特点:(对偶出现、成对出现)
2.职权结构
3.师生关系结构
4.生生关系结构
5.信息沟通结构
班级管理的模式
1.(常规管理)
【单选】概念: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单、多选】构成内容
1.(教育行政部门),如:(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学校),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作业要求)
3.(班集体),如:(班规)、(值日生制度)、(考勤制度)
2.【单选】(平行管理)
提出者:(马卡连柯)
这种模式也被称为“(树状模式)”,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的主干
3.(民主管理)
实质:(自我教育)
4.(目标管理)
人物: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
目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班级管理的内容
1.班级组织管理
地位:(其他班级建设的基础)
2.班级制度管理
【单选】地位和作用:制度具有(保障)、(管理)和(控制)的作用
分类:(1)(成文)的制度管理;(2)(不成文)的制度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
【多选】内容
1.(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3.(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1)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任课教师群体)
(2)以班委会为中心的(教学沟通系统)
(3)以各科小组长为中心的(执行系统)
4.班级德育管理--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单选】地位
(1)德育在班级学生全面发展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起着(方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2)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经常性工作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班级活动管理
种类
按照活动方式,可以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
按照活动内容,可以分为:(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文化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劳动活动、游戏活动、综合活动)
按照活动目的,可以分为(目标内化活动、建设舆论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活动、班级常规管理活动、培养自觉遵守纪律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活动等)
6.班级文化建设
广义概念:(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狭义概念:班级全体成员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文化。在班级文化站,(班级文化)是灵魂,(班级物质文化)是基础,(班级制度文化)是保障
三种状态:(最为显性的班级环境布置);(最为隐性的班级人际关系);(班风及处于中间状态的班级制度与规范)
【单选】两种分类
(硬文化):物质文化、显性文化、实物等
(软文化):隐性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观念等
【单、多选】功能
直接功能:(教育功能),首要功能(行为导向功能)、(凝聚功能)
间接功能
特点:(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自主性)
【单、多选】主要内容
(班级物质文化)--基础
(班级行为文化)--最活跃的因素
(班级制度文化)--保障
(班级精神文化)--灵魂、核心
【导向】班级文化建设要把握的基本关系:(班级文化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满足需求与引导升华的关系)
7.班级生活指导
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
班集体的概述
概念:(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单选】学生活动和交往的基本场所:(班集体)
【单选】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多选】一个好的班集体的特征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单选】班集体的“凝聚剂”,班集体生活和成员的(班集体舆论)
【单选】班集体是否具有凝聚力,这取决于(班主任的培养)
【多选】构建班集体的要素:目标要素、活动要素、组织机构要素、人际关系要素、规范舆论、班风等要素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版本一】
1.(组建)阶段:
2.(核心形成)阶段:
3.(发展)阶段:
4.(成熟)阶段:
【版本二】
1.(组建)阶段:
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版本三】
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版本四】
1.(松散)阶段:
2.(同化)阶段:
3.(凝聚)阶段:
4.(形成)阶段:
【版本五】
1.聚合阶段:孤立探索的时期,水平分化的时期
2.前班级阶段:垂直分化的时期
3.班集体阶段:集体成熟的时期
【版本六】
1.(前班集体)阶段:
2.(班集体的雏形)阶段:
3.(班集体的成熟)阶段:
班主任工作内容及方法
【单选】基本任务:(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单选】(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班主任的首要工作
了解(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 (个体的家庭)
研究(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和学生作品分析法)、(调查访问),其中(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谈话法)是最简易的方法
2.【单选】(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首要任务、中心工作、中心环节
【区分】中心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习)与(生活指导)
4.(组织班会)(和课外活动)
【单选】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是(班会)
【多选】班会的特点:(集体性)、(自主性)、(针对性)
【多选】班会的分类:(常规班会)、(生活班会)、(主题班会)——最主要的形式
5.(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1)(协调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
(2)(协调与学校各级领导之间的关系)
(3)(指导和协助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6.(建立学生档案)
最常见(学生个人档案)
步骤:(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7.(班主任计划)与(总结)
8.(操行评定)
步骤:(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多选】操行评定的要求:(1)操行评语要实事求是,抓住主要问题,有针对性,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2)要充分肯定学生进步,适当指出他们的主要缺点,指明努力方向,不可罗列现象,主次不分;(3)文字要简明、具体、贴切,使人一看就明白,能够接受、切忌孔丁、抽象、一般化,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情感,造成家长误解
【多选】操行评定的意义
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有助于学生家长了解子女的综合表现
有利于科任教师了解学生
9.【案例】(个别教育工作)
优等生
特点:(品学兼优,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学生)
教育:(①要求严格,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提高抗挫折能力;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④发挥优势,带动全班)
中等生——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
后进生——成绩和品德暂时落后
在个别教育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对后进生的教育
【多选】特点:(求知欲不强)、(学习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多疑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缺乏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等
【多选】教育:(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