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逻辑判断公考判断推理
公考判断推理定义判断知识点思维导图整理。重复论点——现假设的论点是正确的,不容质疑的,想要加强,则选择将论点重复一遍的选项。
编辑于2022-06-29 17:08:46逻辑判断 - 公考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概述
一、解题基本标准
1.对给出的陈述或者条件不能质疑,不能用常识去理解和比较
2.不附加条件做前提
只能根据题干给出的条件或信息进行判定和推理。
3.所谓直接推出是根据符合的逻辑方法直接判断
逻辑方法是指演绎方法和各类归纳方法
4.解析先看问,在选择对应的技巧
重视提问,养成先看题问,明确答什么
二、基本逻辑语言
三段论
由两个直言命题做前提,推出一个直言命题做结论的推理。
前提1.
前提2
结论
第二节-翻译推理
基本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
假言命题
将命题分解为前后两句,前一句为表示条件,后半句为以来条件而存在的结论。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前半句存在,后半句一定存在,翻译为简短的形式“→”读作“推出”
即在充分假言条件中是前半句可以推出后半句 翻译为“考上公务员→通过笔试” 口诀简化为“如果就,前推后”
简单区别:前推后,后不能推前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指前半句不存在,则后半句一定不存在的命题,所以在必要条件中后半句存在
则前半句一定存在 翻译为“考驾照→慢18周岁”,前半句在箭头后面,后半句在箭头前面
口诀二:只有才,后推前
3.逆否命题
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的否定,
如果P,就Q,逆否命题为如果ㄱQ,就ㄱP
四种情况:考上公务员(前)→通过笔试(后)
口诀三“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否前肯后不必然”
考上公务员 可以得出 通过笔试
未考上公务员 得不出 为通过笔试
通过笔试 得不出 考上公务员
未通过笔试 肯定得出 未考上公务员
提示:翻译推理的步骤是先翻译后推理,推理的时候不需要看题干,只看逻辑短式。
充分条件关联词
如果,那么
只要,就
若, 则
所有,都
p是q的充分条件
p离不开q
必要条件关联词
只有P才Q
不P不Q
除非P否则不Q
p是Q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基础
4.递推推理
口诀四 A→B B→C 则A→C
联言、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联言命题
句子翻译存在“且” 的关联词
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同时存在
替代关联词
可以表示多个方面同时存在
1.既...,又 ,并列
2.不仅...也 ,递进
3.虽然 但是 表示波折
翻译的时候用逻辑符号“∧”
他有房和车,翻译为有房∧有车
* 口诀:且关系,一假必假,全真为真 * 假 * 有房但没车 * 有车没房 * 没车没房 * 真 * 有车有房
选言命题
句子翻译存在“或” 的关联词
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至少有一个存在
翻译推理中的“或”表示还可以同时存在,而非只能选其一的不相容问题
替代关联词
1.至少有一个
2.不都是
翻译符号为“∨”
带你去土耳其或者巴黎
翻译为土耳其∨巴黎
表示两个地方至少去一个或者都去
口诀:或关系,一真必真,全假必假
摩根定律
且关系为假,则支命题至少有一个是假的,对应或关系的表达
或关系为假,代表或关系的每一个支命题都是假的, 都是为同时存在 未且关系的表达。
所以且关系和或关系可以相互转化
公式
1. ㄱ(A ∧ B)=ㄱA ∨ ㄱB
读作A且B为假等于非A或者非B
2. ㄱ(A ∨B)=ㄱA ∧ㄱB
读作A或B为假等于非A且非B
否定肯定式
针对“或关系”为真的推理
如果或关系为真,其中一个支命题为假,则剩下的一个命题肯定为真
反过来,如果一个支命题为真,不可以判断剩余支命题的真假
翻译:甲∧乙, ㄱ甲 →乙
ㄱ乙 →甲
口诀:否定一支命题,肯定另一支命题
归纳推理
多是经验的判断,只能选择唯一一个可能性最大的选项。
技巧原则
1.话题一致原则
选项话题和题干话题一致,由题干话题而来,
2.整体优先原则
由个体得到一般性结论,优先选择包含题干中所有对象的选项
3.可能优先原则
不完全归纳得到的是一个可能性结论的时候,题干出现表示可能的词语可以优先考虑,“有时,可能,有些”,
4.谨慎选择敏感词原则
表程度和比较的词语
最
首要
比
越来越
分析推理
1.排除法
1.真假确定:题干给出的条件为真,可以直接使用
2.选项信息单一的
3.将所有对象和信息都进行匹配的
2.最大信息优先法
适用题干信息真假确定,在题干有效信息中北提到2次及其以上的信息
3.确定信息优先法
题干出现猜测类的信息或者题干条件信息多而杂时
4.代入法
第六节 平行结构
平行结构的题干一般都具有逻辑错误。可以分为三段论和其他
三段论,采用标字母方法
A推B C推B C推A 的形式
前两句为前提,得出第三句推理
要保持推理形式的相同就要确保
字母位置要相同
肯定和否定要相同
推理逻辑要相同
其他题型
归纳论证
完全归纳是全部推一般的论证方式
不完全归纳是部分推一般
类比论证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式
小白鼠用药后得到一种情况,人用药也会这样,
加强论证
论证
图示
论点
证明什么
观点
论据
用什么证明
理由
论证方式
证明证明
方式
结构
所以论证可以从论点和论据两个方面直接和间接的支持或者削弱论点
论点是主观性观点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理论
解题思路
213原则,看题目,看原文,选选项
若出现多个选项能够加强或者减弱论点,此时就要进行削弱程度的比较
找论点的方法
提问方式有明确对象(如科学家的观点,则去文中找有关科学家的)的时候,直接看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未明确对象,看引导词
表观点:认为、以为、观点是
表结论:表明、说明、结果是、因此、所以、由此可见
表建议:忠告、建议
无明确对象也无引导关键词。一般看首尾句或者找主观性句子
通常出题采用总分总或者总分、分总结构
####
加强型
加强论点有两个方面出发
加强论点的方法
重复论点——现假设的论点是正确的,不容质疑的,想要加强,则选择将论点重复一遍的选项
反证论点——A导致B ,即有A就是有B,反证就是无A就无B ,进一步说明A导致B的产生,也可以起到加强的作用
加强论据
加强论据的方法
解释论据,进一步说明论点的真实性
增加新论据
建立联系
建立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联系说明论据可以支持论点。
必须是论据证明论点,不能反向
论点:美国学生注重实践
论据:教师问美国学生折纸最多几次,学生立马开始折纸,并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建立联系:只要开始动手折纸并按实际回答就是注重实践
前提型
前提就是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否定前提就是否定论点
否定代入法
如果论点不成立,则选项为前提
如果论点成立,选项不是前提
补充前提
论据 A推B
论点 A推C
前提是B推C
第八节 削弱论证
削弱型
削弱技巧三种
否定论点:选项直接对论点进行否定
削弱论据:否定论据的真实可靠性,
否定现有论据
选项直接说明现有论据为假的,,根据论据得到论点,会间接削弱论点
否定前提
由论据得出论点,论据必须满足一定前提,如果否定前提,则论据不满足,间接使得论点得不出。
增加反向论据
举反例间接证明论点是假的。
断开联系:断开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则论据就得不出论点
因果倒置也可以作为削弱
不能削弱型
找无关选项和加强选项
第九节 原因解释
找出题干的矛盾情况,对着进行解释,
第五节 真假推理
第五节 真假推理
基本思路:找关系,看其余
1.矛盾关系
非此即彼,存在一真一假
所有s 都是P 和 有的s不是P
有的s不是P 意味着大于等于1
所有S不是P 和 有的S是P
A且B 和ㄱA ∨ ㄱB
通过摩根定律,由ㄱ(A ∧ B)ㄱA ∨ ㄱB
A推B A 且ㄱB 例子:如果你考上公务员,你就一定通过面试
矛盾:考上公务员,并且没有通过面试
A或B 和ㄱA 且 ㄱB 是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大集合中有多个并列的概念,颜色黑和白是反对关系
即两个命题,除了一真一假,还有其他真假情况,
简化公式
所有A都是P
所有A都不是P
有的S是P
有的S不是P
口诀:两个所有必有一假,可以同时假
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可以都是真(题目的给定判定依据的表述,两个所有的判定依据至少有一假,或者两个有的至少有一真)
子主题6
要满足两个原则
1.话题一致:选项和题干是统一话题才有可能支持或者否定论点
2.论据真实可靠原则:用来解释论点的论据一定是客观为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