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历史必修一的内容非常的多,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学习历史知识,赶紧试一试
编辑于2022-07-06 19:43:52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统一中国
秦灭六国(军事上完成统一)
1秦灭六国的背景(原因)
【民心所向】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使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秦国实力】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嬴政作用】秦王嬴政政雄才大略、任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秦灭六国的过程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秦统一六国的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依赖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疆域
东至辽东,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至南海。使当时的世界大国之一
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巩固统一)
1.皇帝制度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权至上,总揽大权;嬴政称“始皇帝”
2.中央政府设三公
丞相
行政
太尉
军事
御史大夫
监察
3.地方设郡县制
郡守
县令/县长
作用
通过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化
统一文字——小篆
政令顺利推行;顺畅沟通;文化交流与发展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
统一度量衡
交通
统一车轨、修驰道、开灵渠
便利水陆交通;加强交通往来
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拓展疆域,巩固边防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朝的暴政
赋税沉重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影响
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陈胜吴广起义
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爆发
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起义
方式:农民揭竿而起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经过:陈胜称王,在陈建立“张楚”政权,向西进攻,直逼咸阳
结果:起义失败
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
项羽和刘邦起义
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双方:项羽和刘邦
目的:争夺帝位
结果:刘邦胜利
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
项羽刚愎自负,一味依赖武力,失去民心;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根本原因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西汉的建立
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
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
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汉高祖采取的措施
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
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轻徭薄赋
影响
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柔,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
表现
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
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措施“推恩令”的实施
背景
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
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措施
“推恩令”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者、推行者:主父偃、汉武帝
内容
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候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结果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削爵
武帝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结果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建立刺史制度(监察机构)
建立刺史制度(13州部),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结果:禁止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为非作歹
影响
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思想文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
“无为而治”政策,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提出者
董仲舒
措施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黯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
作用
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经济:统一铸造货币,盐铁专卖
背景
诸侯、豪强、富商大贾等掌握了铸币、盐铁经营权等,拥有大量的财富,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目的
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措施
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
盐铁官营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作用
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
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东汉的兴亡
建立
西汉的灭亡: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兴盛
原因
释放奴婢
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影响
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光武中兴
衰落
原因
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
特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
影响
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打击
黄巾起义原因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
概括
184年,张角领导农民起义爆发
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规模
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是东汉衰亡的直接原因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
甘肃阳关
玉门关以西
背景
小国林立
被匈奴控制
同中原进攻
汉王室被动
第一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结果
了解西域具体情况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结果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
一名郎官
志在为国分忧
公元138
西出长安
中途被匈奴抓住
在利诱面前下
威武不屈
持汉节不失
被扣留十余年
历尽艰难
成功到达西域
对西域的管理
背景
加强
经营
管理
意义
进行有效管辖
颁行汉朝的号令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西域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丝绸之路
陆上路线
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开通背景
往来
汉朝
西域
交易
欧
亚
物资流通
汉朝
丝绸
漆器
西域
核桃
石榴
历史意义
中西来往大动脉
起促进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
最重要的一条
东南沿海港口
经中南半岛
绕过马来群岛
穿过马六甲海峡
通往孟加拉湾
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和锡兰
意义
对内
西汉和西域(新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外
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术的发明
纸的发明
西汉时期懂得造纸基本方法
缺点:质量差、产量低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
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
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高质
意义
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医学
张仲景(医圣)
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华佗(神医)
发明麻沸散、创造五禽戏
史学:《史记》
作者:司马迁
主要内容: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地位: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评价
史学成就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
《史记》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生动,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宗教
道教
东汉后期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主要教派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和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
佛教
西汉末年传入
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