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赞扬与责备》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在每天的沟通中,我们都在对周围人的好与坏做出评价。但我们的赞扬与责备客观真实吗?我们要如何提升这项能力呢? 作者将30年的研究成果凝聚于本书中,揭示了赞扬与责备的机制是如何在亲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间运作的。赞扬不仅能表达喜爱,还可能涉及利用与讽刺;责备不仅与不满有关,还可能隐含着歧视和推脱责任。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需求和真实意图产生更深的理解,试着容忍他人的看法,客观评价身边的人,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编辑于2022-07-08 15:01:29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以其传奇的一生为世人所知晓,又以其独特的哲学为后人所称道。21世纪初,西方哲学界曾对谁是过去100年最为重要的哲学家问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在选出的哲学家中名列前茅的两位,一位是维特根斯坦,另一位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一生提出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而且这两种哲学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导致了当代分析哲学的诞生。分析哲学在20世纪的英美哲学界始终占据主流,并且扩展到了英美之外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也影响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他的前期哲学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期哲学以《哲学研究》为代表。这两本著作都已经成为西方哲学经典,对当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逻辑哲学论》被公认为经典之作,虽然全书只有不到三万字,但真正读懂这本书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行政伦理学可以看做是公共行政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行政伦理研究是直接指向公共行政实践的。从学科的角度看,行政伦理研究是出于完善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需要;从公共行政的实践来看,行政伦理的研究则是出于健全行政体系和规范行政行为的需要。因而,行政伦理研究需要回应公共行政实践的要求,需要在公共行政实践的演进逻辑中来规划行政伦理研究的课题和确立行政伦理学发展的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李辛用药心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从气机的主要方向来看:上焦多为开;中焦为升降枢纽,所以有“在气”“在血”的不同升降方向的药物;下焦为阖,故以阖收为主,分为“阖精”“阖阴”“阖气”,下焦层次,中焦层次,上焦层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以其传奇的一生为世人所知晓,又以其独特的哲学为后人所称道。21世纪初,西方哲学界曾对谁是过去100年最为重要的哲学家问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在选出的哲学家中名列前茅的两位,一位是维特根斯坦,另一位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一生提出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而且这两种哲学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导致了当代分析哲学的诞生。分析哲学在20世纪的英美哲学界始终占据主流,并且扩展到了英美之外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也影响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他的前期哲学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期哲学以《哲学研究》为代表。这两本著作都已经成为西方哲学经典,对当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逻辑哲学论》被公认为经典之作,虽然全书只有不到三万字,但真正读懂这本书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行政伦理学可以看做是公共行政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行政伦理研究是直接指向公共行政实践的。从学科的角度看,行政伦理研究是出于完善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需要;从公共行政的实践来看,行政伦理的研究则是出于健全行政体系和规范行政行为的需要。因而,行政伦理研究需要回应公共行政实践的要求,需要在公共行政实践的演进逻辑中来规划行政伦理研究的课题和确立行政伦理学发展的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李辛用药心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从气机的主要方向来看:上焦多为开;中焦为升降枢纽,所以有“在气”“在血”的不同升降方向的药物;下焦为阖,故以阖收为主,分为“阖精”“阖阴”“阖气”,下焦层次,中焦层次,上焦层次。
《赞扬与责备》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1. 本书带来的收获
1.1. 了解心理学家总结的专业沟通技巧
1.2. 如何赞美才能恰到好处
1.3. 如何批评才能利己利人
2. 作者简介
2.1. [英] 特丽·阿普特 / Terri Apter
2.1.1. 知名心理学家
2.1.2. 剑桥大学纳姆校园资深导师
3. 本书评价
3.1. 用共情理解人,以情商打动人 使夸奖恰到好处,让批评利人利己 《纽约时报》《卫报》和BBC盛赞的心理学家教你更科学地与人沟通,提升共情能力
3.2. 一件扩展情商、提升共情能力的利器 共情是奥巴马最看重的一项品质,也是情商的核心。缺乏共情的赞扬会适得其反,富含共情 的责备能让人心悦诚服。本书将向读者展示人的共情能力如何发展,有哪些特点,以及它在那些情况下将被削弱,让读者增强感同身受的能力,让人们更大限度地理解彼此
3.3. ☆ 一系列实用沟通技巧 叙述赞美法、回应式评判、魔法比例、三明治法……作者将30年学术生涯所获成果和领域内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整合起来,为读者分享了各种前沿、科学的沟通技巧。
3.4. ☆ 一本探讨社会心理的通俗读物 本书乍看之下是在探讨社交沟通问题,其实也涉猎了原生家庭、青春期叛逆、校园霸凌、网络暴力、职场拉踩、性别歧视等深刻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和努力
在每天的沟通中,我们都在对周围人的好与坏做出评价。但我们的赞扬与责备客观真实吗?我们要如何提升这项能力呢?作者将30年的研究成果凝聚于本书中,揭示了赞扬与责备的机制是如何在亲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间运作的。赞扬不仅能表达喜爱,还可能涉及利用与讽刺;责备不仅与不满有关,还可能隐含着歧视和推脱责任。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需求和真实意图产生更深的理解,试着容忍他人的看法,客观评价身边的人,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4. 正文内容
4.1. 怎么夸奖才能恰到好处
4.1.1. 喜欢赞美是⼈类与⽣俱来的⽣理本能
美国⼼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说过,如果不善于察⾔观⾊,我们就⽆法⽣存。孩⼦⽣下来只有⼏个⽉时,⽗⺟与孩⼦之间眼神的交流,相互的凝视,身体的接触,简单温馨的安抚,都会让孩⼦产⽣被肯定的感觉,继⽽对这个世界拥有安全感
不仅如此,赞美对⼈类的⼤脑发育也⾄关重要。当⽗⺟脸上流露出欣赏或者认同时,婴⼉的⼤脑中会涌⼊两种激素——催产素和内啡肽。这两种激素对你来说可能有点陌⽣,你可以简单地把它们理解成“亲密激素”和“快乐激素”。催产素有时被称为亲密激素,因为它能够制造出两个⼈之间的亲和⼒,⽽内啡肽这种激素会让⼈感到快乐
4.1.2. 不恰当的赞美方式
赞扬并不是越多越好,它本身有可能也是⼀个陷阱,赞扬他⼈需要很多技巧,才能不让它起反作⽤,不恰当的赞扬反⽽会打击⾃信,降低⼈们的积极性
过度赞扬
赞扬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把赞扬⽐喻成⼀枚硬币,那我们绝⼤多数⼈熟悉的都是这枚硬币正能量的⼀⾯,但这本书的作者却告诉我们,赞扬这枚硬币的另⼀⾯是负能量,过度赞扬可能会让年轻⼈在未来的⼈⽣道路中变得更加玻璃⼼,⼼理承受能⼒变得更弱
在任何时候,当你对别⼈进⾏赞扬时,都需要警惕过度赞扬。就像这本书的 作者告诉我们的,赞扬的数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赞扬的是什么。合适的赞扬⽅式,是赞扬他⼈的努⼒、刻苦和坚持不懈,⽽不是赞美他们的智商、天赋或者与⽣俱来的能⼒
独裁主义的赞扬
⽐如,其中⼀对夫妻,丈夫叫吉尔,妻⼦叫詹妮。每次吉尔出差之前,妻⼦詹妮都会帮他去⼲洗店把⼲洗的⾐服拿回家。吉尔就会夸奖他的妻⼦,⽐如“你想得太周到了”“你总是这么体贴”等等。⼀个丈夫夸奖⾃⼰的妻⼦体贴周到,这句话听起来是不是没什么问题?但是,后来有⼀天,吉尔⼜要准备出差,这次,詹妮对他说:“你出差之前记得⾃⼰去⼲洗店拿⾐服。”吉尔是这么回答的,他说:“你能不能去帮我拿回来?你总是这么体贴。”这⼀次,詹妮突然就⽣⽓了。妻⼦的突然发怒让吉尔措⼿不及
为什么明明是⼀句夸奖,却会让妻⼦⽕冒三丈?作者告诉我们,吉尔的赞扬⾥其实隐藏着⼀个期待,他在提醒妻 ⼦,他需要妻⼦扮演⼀个细致的、体贴⼊微的⻆⾊。⽽站在妻⼦的⻆度,此时的赞扬已经不是对她帮忙取回⾐服 的感激,⽽是变成了⼀种压⼒,提醒她作为⼀个好妻⼦,她“应该”为丈夫取回⼲洗店的⾐服,⽽事实上,她并没 有这样的义务
尽管你可能并不愿意这么做。作者告诉我们,当我们的赞扬不再考虑别⼈的愿望和需求时,它就变成了独裁主义式的赞扬,这样的赞扬是霸道和专制的,它不仅不能带给别⼈任何快乐,反⽽会带来焦虑和压⼒
4.1.3. 恰当的赞美方式
⼼理学家海姆·吉诺特曾经将赞扬⽐作⻘霉素,他说,⻘霉素这样的特效药有很多使⽤规则和注意事项,你需要遵从⽤药的频率和药量,还要注意可能造成的过敏反应。作者告诉我们,赞扬也是⼀样,过度赞扬和独裁主义式的赞扬都会打击⼈们的积极性
当你夸奖别⼈的时候,请你记住,不要赞扬别⼈的天赋,⽽是去赞扬他们付出的努⼒
同时,记得考虑别⼈的愿望和需求,不要让别⼈因为你的赞扬⽽感到焦虑,产⽣压⼒⽽适得其反
4.2. 怎么批评才能利己利人
4.2.1. ⼈类天⽣就讨厌被责备
⼈类是⼀种群居性的动物。在⼈类祖先⽣活的原始社会,到处都充满了危险和恐惧,⽐如野兽的侵袭、疾病的肆虐、⻝物的匮乏,等等。要在恶劣的原始社会⽣存下来,⼈类的祖先需要依赖同伴提供信息、⻝物和保护,所以,在当时,被群体排斥就意味着死亡
正因为这样,被群体排斥的恐惧被深深写在了⼈类的基因⾥。这本书⾥提到了这样⼀个故事,有⼀位游客因为爬 ⼭误⼊伊朗⽽被伊朗监狱囚禁,他说,在被单独囚禁的四个⽉⾥,他每天都盼望被提审,这样就可以摆脱被排斥 和孤⽴的恐惧。南⾮独⽴运动和结束种族隔离的领导⼈纳尔逊·曼德拉也曾经因为南⾮的种族隔离政策度过了27年 的铁窗⽣涯,他就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惩罚,⽐阻断⼀个⼈与他⼈交往更没⼈性。”
有研究显示,被群体排斥的⼈更容易患上病毒性疾病、⼼脏病以及癌症,身处社交孤岛的⼈死亡率会增加26%。⼈类天⽣就讨厌责备,因为它警告我们⾃⼰有可能会被群体排斥
4.2.2. 不恰当的责备方式
要让夸奖恰到好处,你要拒绝两种错误的赞扬⽅式,那就是过度赞扬和独裁主义式的赞扬。同样的,要让责备利⼰利⼈,你同样也需要先拒绝两种错误的责备⽅式,作者把它叫作“笼统化责备”和“读⼼术”。
笼统化责备
想象⼀下,你和伴侣正在讨论晚上去看哪个电视节⽬,你可能想看连续剧,但你的伴侣可能想看⼀场球赛。本来只是⼀个⽆关痛痒的争议,但你的伴侣却突然对你展开全⾯彻底的批评:“你太⾃私了,你从来都只看你想看的节⽬。你就只知道看⽆聊的连续剧,从来都不考虑我的感受。”我不知道你听到这样的责备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但是⼤多数⼈很可能会觉得⾮常⽣⽓。仔细思考⼀下这句责备,你会发现,在30秒之内,你的伴侣已经把你责备得体⽆完肤了,在他眼⾥,你是⾃私的,不会考虑对⽅的感受,从来只会考虑⾃⼰
什么这样的责备会让⼈愤怒?这是因为,提出责备的⼈没有做到四个字:“就事论事”。所谓的笼统化的责备,就是将批评从⼀个简单的事件上升到批评对⽅的⼈格、质疑对⽅的⼈品,等等。类似的例⼦还很多,⽐如,在书⾥,作者引⽤了⼀个孩⼦对⺟亲的抱怨,他说:“开端都是⼩事,我放学回家路上忘了买菜,或是吃完零⻝忘了收拾。但突然之间,我就被责备不懂礼貌,然后就是⼀⼤堆别的事,她早就罗列好了⼀⼤串我的罪⾏——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
作者告诉我们,当⼀句责备指明了改正的⽅向时,它就是正⾯的教训,因为它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你这件事做错了,你可以做得更好。但如果责备定义了⼀个⼈⼈品上的缺陷,例如懒惰、⾃私、不靠谱等等,它传递的信息就完全是负⾯的,不仅不能向对⽅指出经验和教训,还会让双⽅都陷⼊毫⽆建设性的争执中。所以,对于争吵和责 备,我⾃⼰的观点是,争论双⽅彼此都有义务⼤事化⼩,⼩事化了,绝对不要动辄上升到⼈品
读心术
⽐如,你的孩⼦做错了⼀件事,你对你的孩⼦说:“我看你就是故意的,成⼼的,我还不了解你吗”或者“你脑⼦⾥想什么我全知道”。或者,你有可能会揣测对⽅的⾏为动机:“你这是想让我当坏⼈”“你这是想换取我的同情”。
习惯于利⽤读⼼术的⼈认为⾃⼰对对⽅了如指掌,当然,这⼤概率是⼀种幻觉和⾃⼤,毕竟真正的读⼼术永远只存在于魔法世界⾥
4.2.3. 恰当的责备方式
针对孩子
“三明治批评法”
简单来说,三明治批评法的意思就是“先扬后抑”,先给出⼀个赞美,然后再传递负⾯的批评
⽐如,如果发现孩⼦在洗碗之后没有把灶台擦⼲净,有些⽗⺟可能上来就会批评孩⼦:“⼉⼦,你可真是⼀贯粗⼼⼤意,我都跟你说了,做事要认真,不要顾此失彼,你看你,连脏兮兮的灶台都忘记⼀起擦洗⼲净了,我看你真是⻓不⼤。”你要是这么说,孩⼦⼀定会产⽣抵触:“既然你已经宣判⼉⼦⻓不⼤,没有进步的可能,我不做了还不⾏吗?”
⼀般会这么跟⼉⼦说:“宝⻉,爸爸⼀直认为你与众不同,⾮常优秀,昨天你主动配合妈妈打扫卫⽣,我觉得你⻓⼤了,懂事了,知道和⽗⺟⼀起来维护家庭卫⽣,我在你这个年龄时还不如你,我连筷⼦都洗不净。但是,我发现你忘记把锅和灶台⼀起清理⼲净了。下次你要注意,⽼爸相信你能做得更好。”你看,同样是⼀句责备,第⼀步,先表扬孩⼦⻓⼤了,懂事了,会做家务了;第⼆步再提出责备——但是忘记清理灶台了;最后,很重要,给孩⼦提出建设性的建议,相信孩⼦下⼀次能做得更好。这样⼀来,孩⼦很可能就接受了
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三明治批评法”之所以实⽤,是因为它把注意⼒集中到未来。批评不应该成为完全负⾯的谴责,它应该有建设性,能够为接下来的⾏动提供有价值的指引,这样的批评才能利⼰利⼈
针对成人
对成⼈是不是要⼀味地这样去溺爱?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成⼈有⾜够的知识和阅历去⽀撑他们对⼀些直截了当的观点的消化,我指的是责备。⽐如说在⼀个会议场合,在⼀家公司,总裁对部⻔的经理⼈,可能需要实事求是把鲜明的事实放在桌⾯上,然后指出今天这个事情你们确实有改善的余地和进步的空间。我觉得这样直截了当反⽽对成⼈显得更好
4.3. 如何客观地评价自己
4.3.1. 让人产生非理性评价的因素
“乌⽐冈湖效应”
在⼼理学中,⼈们把这种趋利避害、寻找优越感的倾向称作“乌⽐冈湖效应”,简单来说,就是⼈们在⽐较⾃⼰和 他⼈的能⼒、成就时,倾向于将⾃⼰摆在⼀个⾼于平均值的位置。“乌⽐冈湖效应”这个名字来源于美国公共⼴播 电台的⼀个⼴播⼩说节⽬,在节⽬⾥,主持⼈虚构了⼀个虚假的⼩镇,在这个⼩镇⾥,⼥⼈都很强,男⼈都⻓得 不错,⼩孩都在平均⽔平之上,但如果你仔细往下听,你会发现,⼩镇上各种可笑的事情层出不穷,镇上的居⺠并 没有聪明到哪⾥去
要客观地评价他⼈很难,要做到客观地评价⾃⼰更难。在评价⾃⼰的过程中,最常⻅的偏⻅就是⼤多数⼈会盲⽬地认为⾃⼰⽐别⼈优越
⼼理学家们⽆情地把这个现象称作“虚幻优越感”,在它的影响下,我们总是相信⾃⼰应该⽐别⼈得到更多赞美
自利记忆
⼼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记忆并⾮过去事件的重播,⽽是⼀种重建,我们都会给零碎的碎⽚式记忆加上我们⾃⼰赋予的含义,重塑过去的经历,让它更加符合我们的世界观。换句话说,我们每次在回忆⼀件事的时候,都会在⼤脑中对事件进⾏修改,把记忆碎⽚重新组合成适合⾃⼰的模样。⼈类⼤脑这样的记忆⽅式被⼼理学家称为“⾃利的记忆”
⽐如,当⼀位⺟亲听到⼥⼉对作者描述⺟⼥间疾⻛暴⾬⼀样的紧张关系时,这位⺟亲却坚持认为她们的关系并没有像⼥⼉形容的那样紧张,⾃⼰根本没动过⼥⼉⼀根⼿指头。即使是⾯对最近才刚发⽣的事件,⼈们也会因为⾃利记忆⽽产⽣认知偏差,⽐如⼀对情侣可能会相互指责:“忘买汽⻋保险的⼈不是我,是你。”
⾃利记忆和我们前⾯提到的乌⽐冈湖效应⼀样,都让⼈类对于⾃我的认知变得不那么客观,也是让我们 产⽣偏⻅和认知错误的罪魁祸⾸之⼀。但是,从⼈性⻆度出发,我们已经知道,逃避责备是⼈类与⽣俱来的天性,重建记忆和认知偏差虽然让我们变得不那么客观,但它们作为⼈类⼼理⾃卫的⼀种⼿段,对于我们的⼼理健康来说其实⾄关重要。适当的优越幻想和错误记忆能够让我们相信⾃⼰是值得赞扬的,这个信念也能让我们在受到责备之后快速地缓解焦虑,快速地恢复镇静
4.3.2. 处理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对有可能欺骗我们的记忆,⾸先,我们要坦然承认,⾮理性的⾃我评价并不是⼀定都 是坏的。在争执和冲突的时候,你需要停下来,镇静⼏秒钟,问⼀问⾃⼰:你对别⼈和⾃⼰做出的评价是不是符 合事实?如果站在对⽅的视⻆看问题,你会得出同样的结论吗?
多听别⼈是怎么说的,多想想⾃⼰有可能并不客观,这都可以让你在沟通中减少偏⻅,即使做不到完全的客观公正,也能让你在迈向客观公正的道路上前进⼀⼤步
4.4. 社交媒体中的赞扬与责备
为什么互联⽹上的评论会让⼈觉得压抑?
4.4.1. “社会比较”
想象⼀下你打开朋友圈,你很可能看到⼀些看似完美的⾯孔和完美的⽣活。每个⽣活在朋友圈⾥的⼈似乎都漂亮、有趣,⽽且充满活⼒。你亲戚的孩⼦看起来⼜聪明⼜乖巧,你的⼤学同学过着优雅从容的⽣活,于是你开始考虑,是不是所有⼈都过着这样光鲜亮丽的⽣活?你是不是不够努⼒?这让你感到焦虑和不安。
⼼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社会⽐较是我们评价⾃我时的⼀个关键因素。我们会问⾃⼰,我们跟周围⼈⽐起来是更优秀,还是更糟糕?我们应该对⾃⼰的未来抱有什么样的期待?当所有⼈都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光鲜的⼀⾯,就会在更⼤程度上拉⼤每个⼈和他⼈的⼼理距离
4.4.2. “恶人效应”
作者在这本书⾥说:“越是对⼈身进⾏攻击,越是⽤词卑劣,⽹站的其他⽤户奋起加⼊的可能性也就越⼤。这种连环传染性被称为‘恶⼈效应’。”⼈们对某⼀个互联⽹⽤户进⾏恶意评判,却并没有将他看成是⼀个真正有⾎有⾁有情绪的活⼈
在社交媒体中,每⼀个⽤户都可能被压缩成了⼀句简单的⽤户简介,或是为数不多的⼏张⽤户照⽚。当⼈们在现实⽣活中与他⼈⾯对⾯互动的时候,你能够清晰地看到对⽅的表情,⽆论是开⼼还是难过,⽆论是痛苦还是兴奋,⼈脸上复杂的信号和声⾳中的⾳调变化都能让双⽅迅速产⽣共情。⽽在互联⽹上,⼈们很难做到这⼀点,当你⽆法通过⼿机屏幕体会到对⽅的情绪时,快速、强烈但肤浅的评判就会成为社交媒体世界⾥最好的养料
4.5. 做出正确评判的六个要素
4.5.1. 第⼀个问题是:你的评判会帮助你识⼈断物吗?也就是说,你需要建⽴起⾃⼰的评判表,来筛选出真正对你有帮助的⼈,以及其他趋炎附势、⾔不由衷的⼈。
4.5.2. 第⼆个问题:你的评判是有弹性和回应式的吗?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做出评判之后,你能不能接受别⼈的辩解,能不能重新评估你对他⼈的看法,⽽不是固执⼰⻅,甚⾄有可能是顽固地持有⾃⼰的偏⻅
4.5.3. 第三,你是不是愿意和他⼈讨论他们的评判?这是让⾃⼰的评判能够拥有弹性的第⼀步,站在他⼈的视⻆看待问题,是我们战胜认知偏⻅的重要武器
4.5.4. 下⼀个问题,你的评判是不是只是简单地反映了你⾃身的利益?还记得我们前⾯提到的独裁主义式赞扬吗?这样的评判,就是将⾃⼰的利益放在了第⼀位,⽽没有考虑别⼈的愿望和需求
4.5.5. 最后两个问题,你会不会因为⼀个⼈的外貌、种族或性别做出毫⽆根据的假设?你会不会让⾃⼰成为情感的奴⾪,让那些愤怒、扭曲的情绪影响⾃⼰的价值判断?
希望这六个问题,能够成为下⼀次你和他⼈沟通时的助推剂,帮助您更好地控制⾃⼰的偏⻅,包容他⼈的观点
最后我还想跟你分享这本书的作者在最后说的一句话,她说:“我们每个⼈有⼀份极为基本却贯穿一生的⼯作,那就是倾听我们自己的评判表,并从中学习,同时也挑战、修改它。持续不断地测试和提炼我们的评判,也许会让人疲倦,但这项⼯作也是收益丰厚、振奋人心的。何况,它也是让我们与我们爱的人、我们需要的人、共享这个世界的人友好共处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