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
这是一篇关于七年级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盛唐气象、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中外文化交流。
《骆驼祥子》里祥子的三起三落分别是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澳大利亚地理概述,本思维导图构架紧密、思维连贯、知识全面整理、无遗漏、无死角!助力考试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中心主题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以长安为都城,建立隋朝,为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开通大运河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以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 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
加强了皇常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
建立: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贞观之治
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贞观”,他就是著名的唐太宗。
(建立)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治国思想)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宣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革新政策)
唐太宗统治期问,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
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用人上)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治国措施)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治国成效)
保持适宜的政策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他在贤相姚祟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减亢员;经济上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教上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政治
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史称为“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
经济的繁荣
农业发展
星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政进,发明并推广了一此重要交现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简车。
手工业发展
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哪窑写的白瓷淡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此外,造船业、矿治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商业
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 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641年,文成公主人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 品及佛经、医药、立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开放的社会风气
1.积极开放: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2.兼容并包: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多彩的文学艺术
诗歌:“诗仙李白”;诗歌被称为“诗史”,被誉为“诗圣”的杜甫;白居易等
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和欧阳询等
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宗教画。著名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与史思明一起发动)
:安史之乱爆发最主要的原因
❶.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❷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说,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❸.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膨胀势力
:安史之乱经过
❶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❷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❸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
:安史之乱的影响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 遺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中央权力衰微,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原因: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兼并战争,赋役繁重,生活困苦,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影响: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五代十国
五代
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后周五个政权
十国
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以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社会状况
:北方
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
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发展趋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遣唐使”到中国。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 邀请五次东渡日本,但都失败还双目失明但签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唐与新罗
新罗效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玄奘西行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 玄类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玄奘携帮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城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