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鲁迅(二)
中国现代文学30年:鲁迅的一本历史小说集,共8篇,其中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整本书的风格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是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篇目名称:《补天》(原名《不周山》,1922)、《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文学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艺术交往论):20世纪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理论家哈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对话,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彼岸世界、作家与读者、作家与此岸世界的交往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文学理论: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艾布拉姆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传统批评》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即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其中世界指的是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则是文学创造的主体;作品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和中介;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与作者通过作品进行潜在的精神沟通。
中国现代文学30年: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并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倾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鲁迅(二)
杂文创作
主要作品
子主题
杂文思想艺术特质
批判性、否定性的特色 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批判精神
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展现国民隐蔽的心理,以及违反常规的思维方式
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 “贬锢弊常取类型”,抓住本质勾勒社会相类型形象
主观性、诗性的表达 主观情感与客观事件的融合
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无拘而极富有创造力,常用“拗体”,故意打破语法规则
小说创作
《故事新编》
简介
鲁迅的一本历史小说集,共8篇,其中有5篇写于鲁迅生命的最后时期,整本书的风格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充裕、幽默和洒脱,是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 篇目名称:《补天》(原名《不周山》,1922)、《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
艺术特色
古今杂糅 将古代神话故事或圣贤人物拉入现代生活,插入现代语言、情节
庄严与荒诞 用“油滑”的笔调叙述庄重的神话故事
幽默与洒脱 整体风格从容、幽默、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