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陈汉总称为“十六国”,这一时期,各国彼此攻占,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最惨烈的战争之一。它的起因和过程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导致了无数无辜人民的死亡和战争破...
这是一个关于《水浒传》108将名字,绰号及其含义的思维导图。1.宋江:及时雨、呼宝义:及时雨:总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出现,能够给予及时的帮助;呼保义:所谓保义,即保义郎,人们通常把小官吏称作保义或保义郎。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理
七上历史第四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
贾思勰(北朝)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
祖冲之(南北朝)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擅长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指南车、水堆磨、千里船等
郦道元(北魏)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著作《水经注》
文化
书法
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
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笔势“飘若浮云,娇弱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被后人誉为“书圣”。
北魏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厚
绘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宗教画站主导地位,山水画开始形成;东晋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淝水之战
背景:强大后的前秦与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过程:383年苻坚率军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其前锋在淝水与东晋军队隔岸对峙,进行决战,东晋军队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军
影响: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与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乱的状态
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16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原因: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较晚的鲜卑拓跋部治理好北方地区的需要
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根本目的)
内容
迁都:494年,迁都洛阳
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同汉人贵族联姻等
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表现:最近以来,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交流日益频繁,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的兴亡及统治
兴亡: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420年,东晋灭亡
统治
“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举行即位大典时,他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军事:多次北伐,但未能恢复中原;肥水之战中战胜前秦,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经济: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南朝
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其中疆域最大的朝代是宋
江南地区的开发
时间:西晋末年以来
原因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战争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北方人的南迁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政策等
表现
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交流和城市的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影响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
建立:206年,司马炎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腐朽统治: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这些大地主、大贵族多缺乏治国的雄才大略,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八王之乱
概况: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性诸王。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影响:西晋从此衰落;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名族:氐族、羌族、匈奴族、羯族、鲜卑族
结果: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
16国时期
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陈汉总称为“十六国”,这一时期,各国彼此攻占,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前秦的强盛:四世纪后期,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曹操和袁绍都想称雄北方
时间:200年
概况:双方在官渡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 ,偷袭袁军的粮囤,歼灭袁军主力
影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背景:曹操准备统一全国
时间:208年
概况:曹操率军南下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周瑜用黄盖诈降并用火攻,曹军大溃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形成
魏
建立时间: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洛阳
经济状况: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新修水利
蜀汉
建立时间:221年
建立者:刘备
都城:成都
经济状况: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
建立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222年称吴王)
都城:建业(今南京)
经济状况: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