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公】言语
这是一篇关于【考公】言语的思维导图,包括:片段阅读的中心理解、细节理解、语句理解三部分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考公】逻辑判断的思维导图,包括:必然性推理、智力推理、加强削弱之论证模型、加强削弱之力度比较、解释、结论、评价、图形推理、类比推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片段阅读
中心理解
找主旨
近义替换(90%)
无主旨:全面概括(10%)
一眼排除
引出话题,解释,论证
为观点服务
围绕辅助(干扰)
背景铺垫
段首
可长可短
重点在其后
解释说明
非中心句:“因为,由于,具体说,从…方面看”
举例论证
围绕例子的选项一般不能入选
直击命门
问题/目的+对策
对策
反推对策,“如果没有…,就会……”
问题+(对策),无对策选问题概述
问题+对策+意义/具体措施/可行性分析等
微观观察
转折关系,转折之后是重点
递进关系,“不但…而且……”
因果关系,果的因(选项)
条件关系,“只有…才……”
全面思维
平行并列:1.折中;2.并列加和;3.个性抽共性。
对照并列:1.关联词;2.分号;3.句式一致;4.另起话题(同类主题)。
细节理解
主旨
有主旨句
正确答案:围绕主旨句近义替换
错误答案
围绕非重点论述
表述正确
表述错误
话题不一致
曲解文意
无中生有
无主旨句
正确答案:全面概括
表述片面
注意事项
注意话题一致即可,切忌“抠字眼”
注意择优选择
重点
有重点
“一眼排除”(非重点)
“直击命门”(对策句)
“微观观察”(关联词)
无重点(全面思维)
并列类别(关注平行并列):1.平行并列:分句之间无主次;2.对照并列:前后相反,分句主次
识别标志:1.并列关联词;2.标点符号(分号);3.句式一致;4.另起话题
概括方式:1.折中;2.并列加和;3.个性抽共性
注意:顺承关系在中心理解题中也当作并列关系处理,全面概括即可
语句理解
标题选择
提问方式
最适合坐上文标题的一项是
解题思路
原则:把握主体+参考文体
新闻:提炼导语主要信息
说明文:1.对象—抓核心话题;2.事理—把握主旨句
议论文:找论点—把握主旨句
记叙文:1.概括故事(标题侧重吸引力);2.揭示道理(看结果—析原因—悟道理)
散文:1.注意感情倾向;2.把握核心话题
代词指代
就近原则,符合逻辑
结合上下文,保持话题一致,感情倾向一致
语句填空
提问方式: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解题思路:分析前后文,寻找对应信息,匹配选项
解题技巧:1.话题一致;2.逻辑关系
注意横线位置:1.首尾句:总结,照应;2.中间:承前启后
语句排序
解题思路:找线索
选项
定位首句
1.较适合做首句:背景陈述、定义阐述、观点援引
2.不适合做首句:反面论证、无指代内容代词、补充性表述、结论性表述
对比选项
原文
排序:时间、空间、事件发生逻辑
捆绑:关联词、代词、话题
下文推断
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
结合上文,分析尾句,推断下文
行文逻辑,接下来是可能性表达
最不可能接下来的论述是
1.文中已经论述;2.话题不一致;3.倾向性不一致;4.不符合行文逻辑
逻辑填空
语境分析
选项词义相差较大,多为成语或形容词性的实词
关联词:1.转折;2.递进;3.因果;4.并列。
标点符号:1.顿号、分号、逗号:一般并列,意思相同相近,或者感情一致;2.都好并列可相近相反,分号表示并列要找对应信息,意思相近或相反;3.双引号:可以褒义词贬用,文中多个双引号需要相护照应;4.冒号,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词语辨析
选项词义相近或格式相近、多为动词性实词
1.语义轻重;2.感情色彩;3.词语搭配;4.词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