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亚里士多德
本思维导图根据凯程应试解析做的,旨在帮助专硕333的同学,有助于背诵记忆。
本思维导图是根据凯程的应试解析做的,旨在帮助专硕333的同学。自用,有助于记忆背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亚里士多德
教育实践:吕克昂
简介
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哲学学校
内容
科目
多学科建设,重视哲学
科研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及相应的实验与训练,并建有图书馆、实验室和博物馆,是实践亚教育观念的主要机构
意义
高等学府-学园-雅典大学
吕克昂是一所辉煌的高等学府,后来与学园等合并为雅典大学
捡内衣
灵魂论
理论基础
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 提出来的概念
组成部分
营养
植物
最低级部分-营养、发育、生长
感觉
动物
中级部分-本能、情感、欲望
理性
人
高级部分-思维、理解、判断
人的生命
发展顺序
儿童-身体-本能、情感、感觉-思维、理解、判断
因此,对儿童应实施从体育到德育再到智育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全面和谐发展教育
在教育理论上的重要意义
人也是动物
动物性的东西-与生俱来
教育要发展人的理性
高于动物-区分标志
超越动物的水平,成为真正的人
灵魂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理论是教育的重点
教育作用论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
人成为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
有效教育:亚把体育放在最前面,其次是道德教育,最后才是智育和美育
亚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不是万能的
天性卑劣、不良环境中养成坏习惯的人
良好法制环境的影响、正确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形成合力时,人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道德教育论
伦理思想是亚进行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
定义
伦理美德就是“中道”,中道是中国“中庸”之意。
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所以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具有“中道、适度、公正、节制”的良好美德。
亚里士多德强调实践道德的重要性
进行有关德行的现实活动-只知道德行是不够的-践行
亚‘认为人们必须先进行有关德行的现实活动,才能获得德行,只知道德行是不够的,还要力求在实践中践行或以某种方法变得善良。
批判空谈德行的人-苏“智慧即德行”×
亚里士多德批判那些空谈德行而不实践德行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亚里士多德批评苏格拉底“智慧即德行”的观点不完善。
强调动机与效果统一、知行统一和主客观统一
和谐教育论
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和谐教育论是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
各育作用
德
道德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使人形成完善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智
提高各项能力-理性-发展
智育使人的思维、认识、理解、判断力得到提高,使人的理性得到充分发展
体
健全的体魄
体育使人拥有健全的体魄
美
由音乐教育承担-陶冶情操-激荡灵魂-高尚的灵魂
美育,主要由音乐教育承担,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激荡人的灵魂,从而形成高尚、自由的灵魂;
音乐是和谐教育的核心部分-有效手段-不可缺少的部分
音乐是和谐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实施美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实施德育和智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自然教育和年龄分期论
自然教育
灵魂论出发-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首次教育效法自然
亚里士多德从灵魂论出发,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首次提出教育效法自然原理
实践
教育理论(年龄分期论-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影响
古希腊: 教育思想
近代西方自然主义:奠定理论基础和基本观念
西方:教育思想
年龄分期论
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按照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思想
第一阶段(0-7岁,家庭教育阶段)
体育-游戏-不主张学习知识
儿童以体育和游戏为主,不主张学习知识。
第二阶段(7-14岁,初等教育阶段)
阅读-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
儿童以阅读、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为主要学习内容。
自由教育的主要阶段
这一阶段也是自由教育的主要阶段。
所谓自由教育,是指以提高一般文化素养为目的,学习广博的知识,
适合对象
这种教育只适合自由民。
第三阶段(14-21岁,中高等教育阶段)
从吕克昂学园的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既重视哲学,又重视物理
学习内容:柏拉图的四艺+哲学、物理、文法、文学
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首次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又叫做文雅教育。它是强调自由公民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辨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和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
提出者
别称
文雅教育
自由公民
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非功利的思辨和求知-无知、愚昧
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身心和谐自由状态
其教育内容为不受任何功利目的影响的自由知识,又叫做“自由学科”(七艺),包括修辞学、文法、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不受任何功利目的影响-自由学科-七艺
修辞、文法、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自由教育成为西方经典的教育模式之一,对西方教育传统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西方经典的教育模式-西方教育传统的形成(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