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1)思维导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名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同时又很高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历史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劳动工具,文化遗存,社会生活,文明特点
旧石器
打制石器, 北京人和元谋人, 群居、共同劳动、使用火、渔猎、采集 晚期进入母系社会,按照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氏族内部没有贫富贵贱之分
新石器
磨制石器
位置,文明特征
中期
仰韶文化:黄河中上游,彩陶、粟
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黑陶、有贫富分化
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养蚕缫丝、水稻
晚期
龙山文化:黄河中下游,蛋壳黑陶杯、陶寺遗址、铜石并用时期、代替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
红山文化:西辽河流域,制玉工艺、牛梁河遗址(祭祀建筑遗址)、陶器装饰艺术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高度发达的城市文化 、玉器
从事原始农业 饲养家畜 使用陶器 晚期出现父系社会 ,社会贫富分化不平等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分布广泛 ,各有特色 ,各城区系, 各种文化互相交流 互相影响 逐渐以中原为核心形成统一体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从部落到国家
传说神话时代
三皇五帝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共尊作为华夏始祖 五帝后期 (尧舜时期)的龙山文化时代, 史称万邦时代
夏
产生:舜禅让给禹
治理
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
地方
直接:夏部族生活的地方
间接:其他部落
发展
禹的儿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这是历史的进步 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灭亡:暴政桀
遗址:二里头遗址
商和西周
商
商汤灭夏(盘庚迁殷)
内外服制
直接:王畿地区
间接:其他方国与部族
势力范围:东到大海 西到陇西 南跨江汉 北至燕山
文化遗存:甲骨文 青铜器(信使时代)
纣的暴政
西周
周武王伐纣
分封制
直接:王畿地区 间接:王畿以外区分封给诸侯 形成:天子 诸侯 卿 大夫 士的等级关系
目的:天下归周,巩固统治 扩展势力范围
对象:同姓亲族,贵族,功臣 内容:土地和人民 诸侯义务:服从命令 随从作战 纳贡和承担力役,朝见述职 诸侯在自己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权 特点:天下共主,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层层分封 局限:诸侯独立性较强 ,随着生产力发展 诸侯国的势力增强 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目的:天下归宗,协调家庭内部关系 维系统治秩序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中小中具有相对性 ,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分封制,宗法制
关系:相互补充 互为表里 作用: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礼乐制
维护贵族等级制序的礼仪规定,和典章制度
目的:天下归心,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 ,解决权利认同问题
内容:不同等级的人要遵守礼制,使贵贱有差 尊卑有别 长幼有序
实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井田制
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
特点:土地归天子所有
瓦解:生产力的发展,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初税亩:一律按亩纳税 ,承认土地私有
灭亡:周厉王贪婪残暴 ,引发国人暴动
申侯联合犬戎杀死周幽王
平王东迁:(东周)诸侯各自为政 周王室财政枯竭
夏商 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权与神权结合
浓厚的部族色彩
中央集权程度较低
由部落联盟向天下共主演进 由血缘关系向地缘关系演进
官僚都是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