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院哲学
此片思维导图主要对应哲学考研的西方哲学史当中的经院哲学部分,涉及哲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唯名论和实在论等的内容。
编辑于2022-07-23 11:38:50经院哲学
安瑟尔谟(极端实在论) 继承了奥古斯丁的衣钵
基本思想
坚持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思想,认为共相的一般概念不仅存在于思维中,更是先于并独立于具体个别事物而存在的客观实体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本体论证明”
上帝本体论证明是典型的先天证明,实质是从上帝的概念直接推导出上帝的存在
推理形式
大前提:上帝是被预设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小前提:无与伦比的上帝不可能之存在于人的思维中,还应该实际存在
结论:上帝实际存在
后世争论的意义
1.安瑟尔谟与高尼罗的争论反映了观念与存在的关系,是否可以完成观念到存在的跳跃,是否具有同一性
笛卡尔、莱布尼茨、黑格尔赞同并修改;托马斯、洛克、康德否认其有效性
评价
第一次用严密的形式逻辑来证明神学问题,开创了经院哲学逻辑论证的风气。从实质而言,只是形式上的证明,没有多大实质意义
尽管逻辑论证缺乏说服力,但是突破了教父哲学中信仰高于理性的传统,试图在理性和信仰中寻求统一
真理观
认为真理存在于判断之中,判断正确与否在于判断的主词是否存在
自由意志问题
继承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论”
托马斯阿奎纳(温和实在论)
关于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 上帝存在的目的论证明 上帝存在的道德论证明
与安塞尔谟的“先天证明”不同,托马斯采取的是“后天证明”,从经验出发回溯原因证明上帝存在
1.依据事物的运动来证明(不动的推动者)——多米诺骨牌
2.依据事物的动力因来证明(第一动力因) 因果序列
3.依据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来证明(绝对必然的存在者)——自己是自己必然性的来源,并且能够赋予其他事物必然性
4,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来证明(至善的存在者)
5.依据自然的目的性来证明(最高的智慧者)
评价:采用了亚里士多德回溯原因的解释理论,把世界看做是因果链条,由下往上追溯到最高的因便是上帝
共相问题(温和的实在论)
1.作为上帝创造万物的原型先于个别存在于上帝的理性中
2.作为事物的形成和本原存在于具体的个别事物之中
3.作为对于个别事物抽象出来的具有共性的概念,存在于人的理性中
知识论
知识的来源
1.基督教的信仰
2.哲学的理性
两者都来自于上帝,因此理性需要服务于信仰
人的认识过程
感性
理性
超理性
人的超理性认识只有通过上帝的启示才能达到,也就意味着上帝是真理的源泉和标准
罗吉尔培根(反托马斯)
经院哲学家中最早提倡科学研究的人
“实践科学是认识自然的唯一途径”
具有不彻底性,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证明神学
四障碍说
1.“屈从于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
2.“习惯的影响”
3.“流行的偏见”
4.“由于我们认识的骄妄虚夸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潜在的无能”
两种经验
1.外在经验
通过感觉获得对于外部事物的经验
2.内在启示
通过信仰的天恩获得神圣的启示
共相理论
反对实在论,认为共相完全无益于科学研究的发展,应该摒弃
经院哲学思想的共同特征以及影响
概况
(1)思想基础
“神学的奴婢”,为基督教信仰服务
思想基础是从阿拉伯世界传入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信仰与理性)大多数人主张用理性的逻辑推理来证明教义和信仰的合理性
理性的范围和信仰的范围严格分开,形成两个不同领域
(2)三个阶段
早期
新柏拉图主义和奥古斯丁
中期
形式化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晚期
唯名论盛行,理性主义一蹶不振
两大派别
围绕“共相”问题形成了实在论和唯名论
实在论
1.认为共相是独立于个别可感事物而存在的,是真正的实在
2.是对奥古斯丁以及柏拉图“理念论”的基础和发扬
主要人物:安塞尔谟、托马斯阿奎纳
唯名论
1.认为真实的存在只能是个别的可感事物,普遍的概念只是人脑关于具体事物抽象化的概念,不具有实在性,也不能脱离大脑而存在
2.否认普遍概念的实在性,从根本上威胁了基督教义和教皇权威
3.主张信仰与理性、神学和哲学相分离,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实践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两派的斗争实际上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两者斗争背后隐藏着社会矛盾即教会权利与世俗君王权利的矛盾
共同特征
(1)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思想
经院哲学是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混合物。性质即使柏拉图式的,又是亚里士多德式的。一般而言实在论属于正统、唯名论属于异端
(2)辩证法的争论
经院哲学的部分学者开始将辩证法引入神学研究,从而引发围绕辩证法问题的争论
(3)理性与信仰的关系
希望调和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但他们用理性来证明信仰教条时就已经承认了理性的优势
后期经院哲学家们主张将理性和信仰相分离,纯洁信仰,但实质还是削弱了信仰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经院哲学的立身之本
影响
(1)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经院哲学研究繁琐的逻辑证明问题、共相与特殊、有限与无限的等哲学问题,一定程度上以艰难、曲折的方式推进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
(2)对人类文化的发展
西方文化发祥地和传播地除了雅典还有耶路撒冷,基督教文化构成了古代西方文化非常重要的一支。经院哲学作为基督教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播为后世近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3)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1.奥古斯丁、托马斯两大哲学体系至今任然有很大影响,对后世近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2.唯名论和实在论是近代哲学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思想来源之一
威廉奥康姆(反托马斯)
主要思想
上帝的绝对性
1.继承司各脱的意志主义,认为上帝在意志方面是绝对自由的,在能力方面是无所不能的
2.在有关上帝和教义的神学问题上,人类只能信仰,不能寻求理解,我们人类的逻辑无法限制上帝的自由
3.信仰与知识以及神学与哲学的对立,互不相干
奥康的剃刀
是对唯名论方法论的概括和提炼,也被称为“思维经济原则”
简要表述为“如无必要,请勿增添实体”,指“在可以使用少数几个原则的时候,应用许多的原则,就是浪费时间”
针对经院哲学凡事都要寻求双层原因的繁琐做法,即在找到自然原因的基础上还有寻找一个属灵的原因
运用到共相问题上,就是在具体的可感事物之外独立一个一般实体就是多余的,而且共相不可能既是一个实体,又存在与许多事物之中
奥康姆主义和唯名论的兴盛最终导致了经院哲学的衰败,促进近代经验科学和实践科学的崛起
共相问题
立场接近阿拉伯尔的“概念论”,认为普遍的概念是对于具体可感事物的抽象而成的
一般概念或者共相具有主观上的普遍性,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存在,但不能脱离人脑而独立存在
教会组织理论
大公会议主义,认为教会应该有大工会议来管理,而非教皇
教会的实体是每个信徒,而非教皇的抽象神圣本质
影响
1.由于否定了共相,所以认为知识源于感觉经验于具体事物中
2.大大启发了路德等宗教改革家,并对近代的民主化运动开启了思想源流
司各脱(反托马斯)
主要思想
总结:与托马斯阿奎纳的理性神学相对,司各脱思想以自由意志的特点著称
1.强调上帝的本质就是自由意志,因此上帝的意志要高于上帝的理性
2.将神学分类为自然神学和教理神学
3.类似教理的原则如上帝存在、三位一体等是无法通过人类有限的理智和理性推导出来的,因为人有限的理智无法全然证明上帝的本质意识
4,关于上帝存在沿用安瑟尔谟的“超验证明”,因为此类问题属于教理神学无法通过理性的由因溯果的经验方法来进行证明
将哲学与神学相分离
神学研究的目标是上帝,哲学研究的目标是人的认识能力即一般的“存在”及其属性
相分离的原因是为了保持信仰的纯洁性,不受理性的干扰
反对神学决定论,主张上帝自由意志
在哲学上强调经验的作用;在神学上推崇神秘的信仰
共相问题
基本站队唯名论,认为个别事物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体,使个别化原则为无需解释的最终原则
认识论
表现经验论倾向,认为个别事物是最真实的存在,由个别上升到一般
强调知识都是从感觉产生,人的理智就像一块白板
伦理学
1.认为人的意志和上帝的意志一样是自由的,提出人是自由的道德主体思想
2.认为人和上帝一样,人的意志是高于人的理性的。理性虽然是道德活动的前提,但是最终决定道德活动实践的还是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