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历史(考纲)
初中历史(考纲)详细,导图按照历史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相应时间段内的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水浒传的思维导图,《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宋徽宗时期,即公元1101年至1125年间,这个时期北宋政治腐败、财政困难以及边疆危机日益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小说中的梁山泊好汉就是社会底层人物为了生存和反抗不公而组建的武装集团,他们以打家劫舍、抗税抗官为主要活动,体现了当时农民起义的影子。
这是一篇关于句子赏析的思维导图,包含词语赏析、修辞手法赏析和人物描写赏析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格式以及相关例题。
这是一篇关于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划重点中的词语(成语)辨析及运用,包含详细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考纲)
距今约170万年 元谋人
云南元谋县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能够制作工具,使用天然火
距今约70-20万年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外形保留了猿的特征
群居生活,狩猎,四处迁徙
学会使用火,长时间保存火种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
模样与现代人无异
人工取火
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有了审美意识
最早进入氏族社会
距今7000年 河姆渡人
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潮)
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
黑陶(猪纹陶钵) 玉器 乐器(骨哨)
距今6000年 半坡人
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圆形房(防寒保暖)
种植粟
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 乐器 纺织制衣
距今五六千年前 远古传说
禅让制
尧 鼓励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舜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
禹 用疏导的方式治水,“大禹”
远古传说
黄帝 轩辕氏
制作宫室,制作衣裳,发明弓箭,指南车
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
仓颉文字,伶伦音律,隶首算盘,嫘祖缫丝纺织
蚩尤
炎帝 神农氏
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五谷蔬菜
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煮盐,通商交换
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天文历法知识
公元前2070年 夏朝
建立者:禹 传位给儿子启
都城:阳城
灭亡:夏桀
公元前1600年 商朝
汤
亳 迁至 殷(因战乱水患频繁迁都)
商纣王
甲骨文(商周时期)清朝王懿荣发现
青铜器(商周时期)
最大最重青铜器:司母戊鼎
最精美青铜器:四羊方尊
公元前1046年 西周
周武王 镐京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
诸侯:周王将宗亲 功臣分封各地,有管理土地人民的权利
义务: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影响:积极:开发了边远地区,促进了民族融合,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消极:造成了春秋时期的诸侯称霸
公元前771年 东周
公元前770-476年 春秋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春秋五霸
齐桓公(春秋第一个霸主)
“尊天子,攘四夷”
任用管仲为相“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葵丘会盟
晋文公 (城濮之战)
楚庄王
秦穆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春秋战争(争霸战争)——掠夺土地财产人口,争当霸主——城濮之战(晋 楚)(退避三舍)
诸侯争霸影响
利:客观上促进了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
弊:给人们带来灾难
公元前475-221年 战国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战国战争(兼并战争)——规模大,兵力多,范围广,时间长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减灶计)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秦,赵)——战国最大战争
秦国发展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目的: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内容
政治
1 确立县制
2 废除世袭特权
3 改革户籍制度
4 严明法度
经济
1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 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赋予土地
成功根本原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意义: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启示
国家:坚持改革,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国情
学生:学习商鞅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精神
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成都岷江
结构:鱼嘴 宝瓶口 飞沙堰
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作用:防洪 灌溉 水运
影响: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确立(生产力发展)
道家
老子
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顺应自然
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道德经》
庄子
治国应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儒家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仁”“礼”“为政以德”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实行仁政
教育
创办私学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温故知新
《论语》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
荀子
实行“礼治”
墨家: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
法家:韩非子
强调以法治国
建立中央集权专治统治
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