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原因:在与弟弟a里不哥的5年皇位争夺战中,燕京成为了汉地粮草军马北上的重要军事驻地。凸显了在汉地建都的必要性。
过程
1261年,忽必烈下令重修琼华岛上的广寒殿。开始准备建新都。
1263年,忽必烈正式定开平为上都。并在燕京营建政治中心。
1264年,燕京被正式命名为中都。
因金中都已经残破不堪,且供水存在问题。后选在金中都东北部的金离宫建设。
结构:
①承袭了元上都宫殿、皇城、外城三重城垣的布局。
②设计理念来源于《周礼·考工记》
③还遵循了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整体布局。
④整个大都坐北朝南,以积水潭东北岸的中心台为基准(全城中心位置),对称展
开。中心台设置了钟楼和鼓楼,自然发展的理念。
胡同由来:
胡同是蒙语中水井的称呼。元大都完全破除了坊墙的设计。
①注重商业的发展,破除束缚。
②居民的活动没有隐藏的地方。容易镇压反抗。
由坊里制度向街道四合院制度转变的过程。
国际大都会:
常年居住四五十万人口。来自天南海北,商贾、雇佣军人、旅行者、外交使节、传教士、匠人等云集于此。波斯、阿拉伯和高丽的商人们把马匹、人参、麻布等贩运到大都,再把各种日用品、纺织品和书籍贩运回去。
水系的规划设计:
总设计师水利学家郭守敬。
金水河、太液池构成了宫苑用水系统。高粱河、海子、通惠河构成了漕运系统。遍布城内的水井,满足城内居民生活用水。大都立体化的供水体系不仅满足了几十万人的生活所需,也成就了各种货物的舶来运出。南北文化乃至世界东西方文化的沟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