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生心理辅导
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能力 第六章 中学心理辅导 常考题型: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编辑于2022-08-08 16:29:12 广东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表述
智力正常、情绪积极稳定、意志健全、人格完整、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会随着人年龄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而有所不同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焦虑症
概念
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
主要表现
紧张不安,忧心忡忡,集中注意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
中学生常见焦虑反应
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
早期干预
肌肉放松
系统脱敏
恐惧症
概念
是以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或场景的非理性惧怕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主要表现
学校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治疗方法
系统脱敏法
抑郁症
概念
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主要表现
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自己,喜欢责备自己,对未来不抱希望
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治疗方法
给予情感支持和鼓励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服用抗抑郁药物
强迫症
概念
强迫性神经症
主要表现
强迫观念
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
强迫行为
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
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强迫性仪式动作
治疗方法
森田疗法
行为治疗法
药物治疗
建立支持性环境
网络成瘾
概念
指由于过度或不当地使用网络而产生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
治疗方法
强化干预法
厌恶干预法
指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不良行为的方法
橡皮圈拉弹法
社会不赞成厌恶干预
内隐致敏干预
转移注意法
替代、延迟满足法
团体辅导法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建立心理辅导室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概述
概念
学校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心理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
学校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
学会调适
基本目标
寻求发展
高级目标
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
个别化对待原则
整体性发展原则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
学习辅导
人格辅导
生活辅导
职业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行为疗法
强化法
也叫正激励,是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的方法
代币奖励法
示范法
消退法
处罚法
自我控制法
松弛训练法
系统脱敏法
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
建立焦虑层次(从最轻微的焦虑到引起最强烈的恐惧依次排序)
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引起恐惧的原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不再出现焦虑情绪为止
认知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
绝对化要求
过分概括化
糟糕至极
C: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人本主义疗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
不追求特殊的策略和技术,而是把重点集中在创造一种良好的关系氛围上,使来访者产生能够自由地探索内心的感觉
咨询师在人格和态度上需要满足的条件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注
共情
精神分析疗法
自由联想法
移情分析法
移情
来访者把对父母或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并相对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
反移情
咨询师把对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来访者身上的过程
梦境分析法
压力与挫折
压力
压力产生的来源
躯体性压力源
心理性压力源
社会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
压力的应对
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劳逸结合,注意休息,培养业余兴趣爱好
加强体育锻炼,保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
祝你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
积极面对对人生,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
改变不合理观念,通过有意地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应状况
挫折
挫折的概念
挫折情境
导致个体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的干扰事件或阻碍个体达到目的的行动条件及情境
挫折认知
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识、态度、评价与解释状况
挫折行为
个体伴随着挫折认知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挫折的应对
升华
补偿
退行
但个体受挫后,其行为表现有时会显得十分幼稚,与自己的年龄身份不相称
幽默
宣泄
认同
文饰
也称合理化,是指个体无意识的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使其可以被接受
投射
通过以己度人的方法来达到心理防御的目的
认知重组
指对挫折情境的重新认识与评价,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评价如何,会直接影响挫折感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