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神障碍护理学 第十章
精神障碍护理学第十章包含神经症概述,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恐怖障碍,强迫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人格解体障碍,分离障碍,神经症以及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编辑于2022-08-10 09:43:29 重庆这是一篇关于建设工程总投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造价。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组成和计算、 设备 工器具购置费用的组成和计算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预备费 建设期利息 等组成和计算。
00277 行政管理学 ——第十一章 行政绩效评估(第一节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评估程序、第三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方法、第四节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及其克服途径.)
00277 行政管理学 ——第十章 行政管理规范 (第一节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 行政管理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第三节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及其相互关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建设工程总投资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造价。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组成和计算、 设备 工器具购置费用的组成和计算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预备费 建设期利息 等组成和计算。
00277 行政管理学 ——第十一章 行政绩效评估(第一节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评估程序、第三节行政绩效评估的方法、第四节行政绩效的制约因素及其克服途径.)
00277 行政管理学 ——第十章 行政管理规范 (第一节行政管理规范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 行政管理规范的内容构成与基本功能、第三节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及其相互关系.)
第十章 神经症性障碍及分离(转换)性障碍
第一节 神经症概述
神经症的概念历经两百多年的演变,它不是一个特定的疾病单元,而是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和预后不一致的一大类精神疾病
共同特征
神经症患者自觉其精神活动能力受损,产生焦虑和烦恼,或为各种躯体不适感所苦
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社会功能完好
自知力大都良好,常迫切要求治疗
起病多与素质,人格特征或精神应激有关
病程多迁延或呈发作性
鉴别诊断
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损害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等重性精神病
心理生理障碍或心身疾病
精神应激引起的心因性障碍
人格障碍
治疗原则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心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积极控制症状
注意维持治疗,防止复发和慢性化
培养健康的人格
第二节 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有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病因
遗传
生化
乳酸盐
神经递质
受体
心理
临床表现
惊恐发作
预期焦虑
求助和回避行为
诊断
患者多无明显诱因而突然发病,有多种自主神经症状,几分钟内症状急剧发展达到高峰,伴有强烈恐惧,持续时间很短,可自行缓解,间歇有预期焦虑,常反复发作
治疗
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第三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以持续地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病因
遗传
生化
心理
临床表现
焦虑和烦恼
运动不安
自主神经功能不安
过分警觉
治疗
药物治疗
1.苯二氮草类 2.丁螺环酮 3.抗抑郁药
心理治疗
1.心理教育 2认知行为疗法 3.生物反馈疗法
第四节 恐怖障碍
本病是以对特殊物体,活动或情镜产生持续的恐怖为特征的一种焦虑障碍
广场恐怖障碍
广场恐怖障碍的原意是特别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去,后来引申 到不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不敢单独离家外出,甚至害怕单独留在家里
广场恐怖障碍无惊恐发作
1,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所 2.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3,害怕单独离家外出,或单独留在家里。 4害怕到空旷的场所,
广场恐怖障碍有惊恐发作
1,广场恐怖障碍起病前从无惊恐发作。 ,2,广场恐怖障碍起病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惊恐发作, 3,广场恐怖障碍和惊恐发作见于同一患者。
治疗
一般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
社交恐怖障碍
本病是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
临床表现
(1)害怕见人并脸红,因被别人看到而惴惴不安者,称赤面恐怖障碍。 (2)害怕与别人对视,或自认为眼睛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惶恐不安者,称对视恐怖障碍。 (3)害怕在公共场所遇见陌生人或熟悉的人者,称对人恐怖障碍。 (4)害怕与异性相遇者,称异性恐怖障碍。
治疗
(1)药物治疗: ①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②苯二氮草类。③丁螺环酮。 ④β-受体阻滞药。
(2)认知行为疗法:①暴露疗法。②认知重建。 很 ③社交技能训练。
单纯恐怖障碍
本病又称特殊恐怖障碍。表现为对以上两种类型以外的某一种或少数特殊物,情境或活动的害怕
1.单纯恐怖障碍的表现包含3个成分
(1)预期焦虑。 (2)恐惧刺激引起的焦虑情绪。 (3)为了减轻焦虑采取的回避行为。
2.按照患者恐惧对象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动物恐怖。 (2)自然环境恐怖。 (3)场所恐怖。 (4)血-伤害-注射恐怖。 (5)其他特殊恐怖,如害怕引起窒息、呕吐或疾病的场所;害怕在公共厕所排尿等。
3,治疗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暴露疗法
认知重建
社交技能训练
第五节 强迫障碍
强迫障碍又称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障碍
病因
遗传
生化
生理
心理
临床表现
(一) 强迫思想
强迫怀疑
强迫性穷思竭虑
强迫联想
强迫表象
强迫回忆
(二) 强迫情绪
(三) 强迫意向
(四) 强迫行为
强迫检查
强迫清洗
强迫询问
强迫性仪式动作
强迫性迟缓
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心理治疗
(三)精神外科治疗
第六节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各种躯体症状作为主要表现,与心理因素或内心冲突密切相关的,不能证实有器质性损害存在的精神障碍
病因
(一) 遗传
(二) 个性
(三)神经生理和神经心理研究
(四)心理社会因素
潜意识获益
认知作用
述情障碍
生活事件
生活文化因素
临床表现
(一) 躯体化障碍
疼痛
胃肠道症状
性功能障碍
假性神经症状
(二)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三)疑病症
(四)躯体变形障碍
(五)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治疗
(一)心理治疗
(二)药物治疗
(三)其他治疗
针灸,理疗
第七节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容易缺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
病因
素质,躯体,心理,社会和环境
临床表现
衰弱症状
兴奋症状
情绪症状
紧张性疼痛
睡眠障碍
其他心理生理障碍
治疗
(一)心理治疗
(二)药物治疗
第八节 人格解体障碍
人格解体障碍是以持续或反复出现对自身或环境到疏远或陌生的不愉快体验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精神应激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
(一) 人格解体
(二) 现实解体
治疗
心理治疗,药物治疗
第九节 分离(转换)障碍
分离(转换)障碍是一类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病因
1,精神因素
2,遗传
3,神经生理学解释
4,病理心理学解释
临床表现
(一) 分离障碍
1,分离性遗忘症
2,分离性神游症
3,分离性木僵状态
4,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
5,分离性身份障碍
6,其他障碍
情感暴发
Ganser综合征
童样痴呆
癔症性精神病
(二) 转换障碍
1.运动障碍 2. 肢体瘫痪 3.肢体震颤 4.起立不能/步行不能 5.缄默症 、失音症 6.痉挛障碍 7.感觉障碍 8.感觉缺失 9.感觉过敏 10.感觉异常 11.视觉障碍 12.听觉障碍 13.混合障碍
(三) 特殊表现形式
1.集体癔症发作
2,赔偿神经症
3,职业神经症
治疗
(一) 心理治疗
(1)暗示疗法。 (2)催眠疗法。 (3)解释性心理疗法。 (4)分析性心理疗法 。 (5)行为疗法。 (6)家庭疗法。
(二) 药物和物理方法
第十节 神经症以及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焦虑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躯体评估
(二)社会心理
(三)精神症状
护理问题
1,焦虑的相关因素 2.恐惧的相关因素 3.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4舒适改变的相关因素 5,有营养失调危险的相关因素, 6,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的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一)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二)修正环境对息者的不良影响 (三)教导放松技巧 (四)帮助患者认知症状 (五)做好基础护理、服药护理,保证其生理需求 (六)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提高应对能力
护理评价
1,患者的焦虑程度是否减轻。 2.患者是否认知自己的焦虑表现,是否掌握针对压力的应对方式及有效的处理问题 ,3,患者生活是否能够自理,是否能有效地调节。 4评价患者的睡眠和进食情况。
强迫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 躯体方面
(二)心理方面
(三)强迫症状的评估
护理问题
1,焦虑的相关因素 2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 3社交障碍的相关因素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可能的相关因素 5有暴力行为危险的相关因素 6部分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了解强迫症状 (二)邀请患者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形成共同约定 (三)以行为治疗理论为指导,帮助患者减少和控制症状 (四)做好基础护理、服药护理,保证其生理需求,提高机体抵抗力 (五)做好安全护理,保护患者和他人不受伤害 (六)做好健康宣教
护理评价
1,强迫症状有无减少。 2,患者的焦虑情绪是否减轻。 3,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程度。 4.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无问题,能否及时调整。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 躯体方面
(二)社会心理方面
(三)症状的评估
护理问题
1,有废用综合征危险的相关因素, 2,部分自理能力缺陷的相关因素 3,预感悲哀的相关因, 4, 舒适度改变的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一)接纳患者并接受其症状,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防止医源性的不良影响 (三)加强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加强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 (五)鼓励其多参加工娱治疗活动 (六)做好健康宣教
护理评价
1, 评价心理护理和暗示的效果。 2,躯体障碍程度有无改变 3,患者焦虑等情绪有无改变。 4,患者家属接受症状和对患者的态度是否正确,是否掌握暗示的心理护理方, 5,评估护理措施效果如何,根据需要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