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2理血剂
组成:以理血药(活血祛瘀药、或止血药)为主; 作用:活血祛瘀、或止血; 治证:血瘀证、或出血证。 分类与适应证 1、活血祛瘀-治血瘀证 -刺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舌紫暗, 或有瘀斑瘀点,经来有块,包块 触之有形,固定不移,按之疼痛, 脉涩或弦 -代表方: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 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 2、止血 -治出血证 -血液离经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 便血、尿血、崩漏、皮下出血。 -代表方:黄土汤,小蓟饮子
《至简古中医临证实录》读书笔记 舌诊知识梳理 从古中医内经的角度舌诊辩证体质, 书为中医古籍出版社版本
心为君主之官,心主藏神,心主血脉,在窍为舌,其华在面,在体合脉……,希望这份脑图会对你有所帮助。
肝的特性及功能,肝主升发,主疏泄,主藏血,肝为罢极之本,在液为泪,在窍为目,其华在爪。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方剂学速记歌决
方剂
方剂学—清热剂
药学-中药-方剂学
银翘散
败毒散(12味)
桑菊饮
中药方剂总论✔️
理血剂
活血祛瘀
桃核承气汤
桃仁 大黄 桂枝 甘草 芒硝
逐瘀泻热
下焦蓄血
下瘀血汤
大黄 桃仁 蛰虫
泻热逐瘀
瘀血化热,瘀热内结证
大黄蛰虫丸
大黄 黄芩 甘草 桃仁 杏仁 芍药 干地黄 干漆 虻虫 水蛭 蛴螬 蛰虫
祛瘀生新
五劳虚极,干血内停
血府逐瘀汤
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黄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胸中血瘀
通窍活血汤
赤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老葱 鲜姜 红枣 麝香 黄酒
活血通窍
瘀阻头面
膈下逐瘀汤
五灵脂 当归 川芎 桃仁 丹皮 赤芍 乌药 延胡索 甘草 香附 红花 枳壳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瘀血阻滞膈下
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当归 川芎 官桂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寒凝血瘀
身痛逐瘀汤
秦艽 川芎 桃仁 红花 甘草 羌活 没药 当归 五灵脂 香附 牛膝 地龙
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
瘀血痹阻经络
补阳还五汤
黄芪 当归尾 赤芍 地龙 川芎 红花 桃仁
补气,活血,通络
中风之气虚血瘀
复元活血汤
柴胡 栝楼根 当归 红花 甘草 穿山甲 大黄 桃仁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
七厘散
上朱砂 真麝香 梅花冰片 净乳香 红花 明没药 瓜儿血竭 粉口儿茶
散瘀消肿,定痛止血
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瘀血肿痛,刀伤出血,无名肿毒,烧伤烫伤
温经汤
吴茱萸 当归 芍药 川芎 人参 桂枝 阿胶 牡丹皮 生姜 甘草 半夏 麦冬
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当归 川芎 肉桂 莪术 牡丹皮 人参 牛膝 甘草
温经补虚,化瘀止痛
血海虚寒,血气凝滞
生化汤
全当归 川芎 桃仁 干姜 甘草
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血虚寒凝,瘀血阻滞
失笑散
五灵脂 蒲黄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瘀血停滞
活络效灵丹
当归 丹参 生乳香 生没药
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气血凝滞
丹参饮
丹参 檀香 砂仁
血瘀气滞之心胃诸痛
桂枝茯苓丸
桂枝 茯苓 丹皮 桃仁 芍药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瘀阻胞宫
鳖甲煎丸
鳖甲 乌扇 黄芩 鼠妇 干姜 大黄 桂枝 石韦 厚朴 紫葳 阿胶 柴胡 蜣螂 芍药 牡丹皮 蛰虫 蜂窠 赤硝 桃仁 瞿麦 人参 半夏 葶苈
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
疟母,癥瘕
止血
十灰散
大蓟 小蓟 荷叶 侧柏叶 茅根 茜根 山栀 大黄 牡丹皮 棕榈皮
凉血止血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
四生丸
生荷叶 生艾叶 生柏叶 生地黄
血热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
咳血方
青黛 瓜蒌仁 海粉 山栀子 诃子
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肝火犯肺之咳血
小蓟饮子
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蒲黄 藕节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甘草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槐花散
槐花 柏叶 荆芥穗 枳壳
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
黄土汤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阿胶 黄芩 灶心黄土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