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一袭红帔,一双彩鞋,那“点翠头目”燿燿生光,几只凤挑更是随着程派《锁麟囊》的声线而光彩流动。幼时的我当然还不懂这繁复的行头具体叫什么名字,但那演员的一颦一笑却已深深的镌刻进了孩提时代
可我偏偏是男生——从专业上来看,男生唱京剧没有问题——但在现代校园时代中,着实是一件不新鲜的“新鲜事”。会不会被嘲笑不够男子汉?那年抄秋,幽冥的小道中,淡淡的秋光下,彳亍着一个热爱京剧有胆怯的少年
“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什么鲛珠化泪抛。”脑海中回忆起那红帔,那凤挑。是啊,既然喜欢,既然选择,有为何退缩,何必迟疑?
学戏,很难。一有不甚,台步就会走乱;一不小心,声音就会唱破;一不留神,身段就会走样。
大拇指轻轻贴于中指边缘,其余三指微微往上弯曲上翘。为了兰花指的“钩”与“柔”,我经常对着镜子独自练习。慢慢地,僵直,呆滞的手指有了些许灵性。目光聚焦眼皮抬起,或跟着绢帕左右移动,或长时间不错的盯着墙上的“定睛物”。为了让眼神变得更“明”更“实”,我忍受着眼睛的酸涩,对抗着眼皮的打架,只想在学戏的路上再迈出一小步。当老师夸我眼神更加清爽时,我是那样的自豪。京剧程派的“后脑音”常常让我这样 初学者摸不着头脑,既不能闷着唱,又不能过于明亮,这就对气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除了唱戏,体育锻炼也便成了我的“”必修课”。每完成一句小小的唱词,我都觉得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京胡一响,聚光灯下,我 便融进了时空远处的那个女子,演着她,体味着她。不曾想,台下竟然是从未有过的掌声与喝彩。那一刻,我终于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