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思维导图持续更新了,涉及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等方面,根据第九版教材编写,供医学生学习使用。 公众号“菜路路的医学小屋”同步更新哦,欢迎关注。
编辑于2022-08-11 09:41:4729.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抗凝血药
凝血酶间接抑制药
肝素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不吸收,肌内注射局部出血刺激,临床常静脉注射给药
分布:60%集中于血管内皮
代谢:肝单核巨噬系统肝素酶代谢
排泄:肾
药理作用与机制
体内外强大抗凝作用,血浆凝固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延长,对凝血酶原影响弱
结合抗凝血酶Ⅲ(AT-III),改变其构象,增加其灭活2 7 9 10 11 12的活性
其他
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酯酶,调血脂(VLDL)
抗炎
抗血管内膜增生
抑制血小板聚集
临床应用
血栓栓塞性疾病
DIC
体外抗凝
不良反应
出血:鱼精蛋白解救
血小板减少症
过敏反应,骨质疏松,骨折,孕妇可导致早产死胎
禁忌症
肝素过敏,出血倾向,血友病,血小板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症,紫癜
严重高血压,细菌性内膜炎,肝肾功能不全,溃疡病,颅内出血,活动性肺结核
孕妇,先兆流产,产后
内脏肿瘤,外伤手术
药物相互作用
不与碱性药物合用
与阿司匹林,右旋糖酐,双嘧达莫合用增加出血风险
与糖皮质激素,依他尼酸合用导致胃出血
胰岛素和磺酰脲类合用导致低血糖
静脉合用硝酸甘油降低肝素活性
与ACEI合用导致高血钾
低分子肝素(LWMH)
选择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
临床应用优势
个体差异小
不需要实验室检测抗凝活性
毒性小
作用时间长,一天皮下注射1-2次即可
适用于门诊
不良反应
出血、血小板减少症、低醛固酮血症伴高钾血症、皮肤坏死、过敏反应、暂时性ALT、AST水平
治疗时需测定Xa活性,引起出血可用硫酸鱼精蛋白解救
凝血酶抑制药
凝血酶直接抑制药:水蛭素、阿加曲班
维生素K拮抗药:华法林最常用,起效慢
体内过程
吸收:口服吸收快而完全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99%,表观分布容积小,可通过胎盘
代谢:肝
排泄:肾
药理作用机制
体内抗凝药
作用于VitK,影响凝血因子II、VII、IX、X的活化
临床应用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所致血栓栓塞)
防治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先用肝素或与肝素合用
合用抗血小板药减少外科大手术、风心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静脉血栓发生率
不良反应
自发性出血、颅内出血最严重(故用药期间需测定PT、控制在18-24s适宜)
补救:注射VitK或输新鲜血液
引起胎儿出血性疾病:胎儿骨骼、血液蛋白质的γ-羧化作用,故孕妇禁用
华法林诱导的皮肤坏死(罕见)、故起始剂量不宜过大
预防检测指标:INR
药物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保泰松等使血浆中游离香豆素类浓度升高,抗凝作用增强
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产生维生素K的菌群,减少维生素k的生成,增强香豆素类的作用
肝病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也可增强其作用
肝药酶诱导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能加速香豆素类的代谢,降低其抗凝作用,
胺碘酮等肝药酶抑制药可增强其凝血作用
抗血小板药
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药物
阿司匹林(详细介绍在解热镇痛抗炎药)
临床应用
最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药
小剂量
冠脉硬化疾病、心梗、脑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溶栓疗法辅助治疗
减少缺血性心肌病发作复发的危险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
其他:利多格雷
增强血小板内cAMP药物:依前列醇、双嘧达莫、西洛他唑
抑制ADP活化血小板的药物:噻氯匹定、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阻断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
链激酶
尿激酶(临床应用最广泛)
阿尼普酶(人重组t-PA):贵
促凝血药
维生素K
药理作用:参与凝血因子II、VII、IX、X活化
临床应用
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早产儿、新生儿出血
香豆素类、水杨酸类或其他原因导致凝血酶原过低引起出血者
预防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继发的VitK缺乏症
不良反应
静脉注射维生素1速度过快:面部潮红、出汗、血压下降,甚至虚脱。肌内注射为宜
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胃肠道反应,引起恶心、呕吐等,较大剂量可致新生儿、早产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疽,对红细胞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 的特异质者也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肝功能不良者应慎用。
其他临床常用药: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抗贫血药
铁剂
药理作用:铁红细胞成熟阶段合成血红素必不可少的物质
临床应用:治疗失血过多或需要铁增加所致的缺铁贫(血红蛋白正常后需减半量继续服药2-3月使体内铁贮存恢复正常)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便秘、黑便
小儿误服1g 以上铁剂:急性中毒(坏死性胃肠炎症状,呕吐、腹痛、血性腹泻,甚至休克、呼吸困难、死亡)
解救:磷酸盐或碳酸盐溶液洗胃,并使用特殊解毒剂去铁胺
叶酸
药理作用:甲基供体传递一碳单位,参与嘌呤、嘧啶合成。
临床应用:巨幼贫
VitB12缺乏引起的巨幼贫:只改善血象,不改善神经症状(治疗VitB12为主,叶酸为辅)
营养不良或婴儿期、妊娠期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所致的营养性巨幼贫:叶酸为主,辅以维生素B12
叶酸对抗药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所致的巨幼贫,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受抑制,四氢叶酸生成障碍,故需用四氢叶酸制剂亚叶酸钙(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
维生素B12
体内过程:与内因子结合才可以吸收
药理作用:细胞分裂与维持神经组织纤维鞘完整必须
临床应用
恶性贫血(注射使用,辅用叶酸)、与叶酸合用资料各种巨幼贫
神经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辅助治疗
半胱氨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