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科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临床医学生期末复习笔记,儿科学,根据景晴老师执业医师网课及第九版人卫教材整理,可供本科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定义
RDS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生后数小时出现呼吸窘迫并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
病理上:出现肺透明膜的改变,又称肺透明膜病(HMD)
多见于早产儿和剖宫产儿
病因与发病机制
正常肺循环开放,卵圆孔动脉导管关闭,故两者存在障碍,导致右向左分流,仍是胎儿血液循环,在母体内有母体供氧弥补,在体外就造成缺氧
治疗肺不张是本病的关键
临床表现
起病时间
早产儿RDS
出生时多无症状,生后1-2h(6h内)开始
第二天死亡率最高(24-48h最重),能活3天以上则“大吉“
剖宫产儿RDS
与剖宫产的胎龄密切相关,胎龄<39周剖宫产者RDS发生率较高
起病时间差别较大——有些患儿生后1~2小时,而有些患儿生后第2天或第3天
呼吸窘迫
呼吸加快超过60次/分。呼气性呻吟、青紫、三凹征
肺部体征
呼吸音减弱,叩诊实音(肺泡萎陷)
循环功能不全
心音减弱、低血压、休克
动脉导管开放(该关→关不上)
心衰、肺水肿
辅助检查
首选
肺部X片
毛玻璃
两肺透过度降低
大白肺
双肺野呈白色,肺肝界和肺心界均消失
支气管充气征
在弥漫性不张肺泡(白色)的背景下,可见清晰充气的树枝状支气管影(黑色)
早产儿RDS根据病情程度可将胸片分为四级
1级
毛玻璃样(充气减少)
2级
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过度充气)
3级
心缘、膈缘模糊
4级
大白肺、支气管充气征更明显,似秃叶树枝
剖宫产新生儿RDS(部分病例)
生后第1天胸片常表现为湿肺——肺水肿、肺野模糊
第2、3天出现严重RDS——毛玻璃、白肺,支气管充气征常不典型
血气分析
PaO2↓
PaCO2 ↑
二型呼衰
pH ↓
BE↓(负值增加 )
诊断
鉴别诊断
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
湿肺
感染性肺炎
治疗
无创通气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和SiPAP)
经鼻间隙正压通气(NIPPV)
无创高频通气(nHFV)
关键词:正压
作用:无创通气能使肺泡在呼气末保持正压,防止肺泡萎缩,并有助于萎陷的肺泡重新张开
效果:及时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可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降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
肺表面活性物质(PS)药物治疗
给药时机:提倡早期PS治疗
给药方法:经气管插管注入肺内,仰卧位给药
给药次数:对轻症病例一般给1次即可,对重症病例需要多次给药,现主张按需给药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适应证:对严重RDS或无创呼吸支持效果不理想者,应采用机械通气
如:使用无创呼吸支持后出现反复呼吸暂停、PaCO2升高、PaO2下降,应改用机械通气
支持治疗
液体量: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肺水肿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5%NaHCO3所需量(ml)=BE×体重(kg)×0.5
先给半量,稀释2~3倍,静脉滴注
改善循环功能
可用多巴胺3~10μg/(kg·min)
并发症治疗
并发动脉导管未闭(PDA)
布洛芬:首剂10mg/kg,第2、3剂5mg/kg,间隔时间24小时,口服或静脉滴注。日龄小于7天者疗效较好
吲哚美辛
手术结扎
并发持续肺动脉高压
吸入一氧化氮(NO)
预防
早产儿RDS预防
推荐对胎龄<34周、可能发生RDS的产妇静脉或肌内注射倍他米松或地塞米松
倍他米松:每次12mg,间隔24小时,1个疗程2次
地塞米松:每次6mg,间隔12小时,1个疗程4次
一般使用1个疗程即可,必要时给予第2个疗程
产前激素治疗的最佳时间是
分娩前24h~7d给药
剖宫产儿RDS预防
尽可能避免胎龄<39周择期剖宫产
对胎龄35~38周必须择期剖宫产者,产前给产妇1个疗程激素治疗,可以降低新生儿RDS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