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代史纲要
学习笔记思维导图分享!这份是近代史纲要根据视频整理了笔记,详细的做了分析题考点答案,部分选择题考点不做详细展开。这份导图不论是用来学习复习的很不错!建议收藏学起来!
编辑于2019-12-02 02:50:14近代史纲要
导论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资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条约
后果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原因
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的变化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历史任务
近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制度与人民群众
反帝 反封建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现代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鸦片战争
关天培、陈化成、海岭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英国
缅甸
云南
印度
西藏
法国
越南
广西
俄国
中亚
西藏
日本
琉球
台湾
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瓜分中国达到高潮
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
之间有矛盾,相互制约
反侵略斗争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和原因
原因
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睁眼
甲午中日战争-普遍觉醒
林则徐
四洲志
魏源
海国图志
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
严复
救亡决论
救亡
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中山
振兴中华
各阶层的探索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爆发原因
评价
正义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
纲领性文件
耕者有其田
资政新篇
内容
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结局
历史意义
失败的原因
教训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事业的兴办
原因
指导思想
冯桂芬
中体西用(纲领)
洋务事业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训
子主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要就过,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维新派宣传维新的活动
1、公车上书
2、著书立说。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维新派与守旧派(洋务派)的论战
论战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清末新政-废科举
意义
子主题
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
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经济方面
保护、奖励农工商业,提倡兴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军事方面
裁剪就是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
文化教育方面
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结果
1、戊戌六君子
2、除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被保留下来以外,其余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yici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
教训
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为中国找到出路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第一、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正式沦为两半社会
第二、清末“新政”的破产
1、正式废除科举考试2、宣布“预备仿行宪政”3、颁布《情定宪法大纲》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历史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2、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写了《革命军》,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
3、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4、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其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缺陷1、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2、放松了汉族封建势力,结果就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导致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的反扑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民主权力难以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但是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论武器
关于革命和改良的辩论
革命派与改良派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
论战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由三个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双方论战的焦点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意义
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
1、萍、浏、起义
2、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
3、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装起义(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1、1,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从政权组成人员来看
2、从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政策看,
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1、企图承认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
2、没有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
3、给人民带来了一切思想上的解放
4、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很多新的积极变化
5、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而且还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1、在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2、经济上,接力维护帝国主义的统治、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3、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想猖獗一时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形成这种局面深刻原因
1、中国主要是地方性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2、帝国主义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挽救共和的努力
宋教仁被暗杀
二次革命(孙中山)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孙中山)
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
护法运动(孙中山)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评价
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教训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原因
客观: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主观: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评价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民资的两面性
软弱性、妥协性
革命性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开始的。 蔡元培,陈独秀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1、提倡民主科学、、
2、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
胡适-白话文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
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了思想和文化的条件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并不能为人们踢狗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的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
3、那是的许多领导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给中国人的启示是:经济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引导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值得注意的是,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的个别人物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1919年5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直接导火索
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
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4、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在十月革命后就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一是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李大钊,陈独秀
二是五四爱国运动左翼骨干
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的时期的活动家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具有几个特点
其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明确的同第二国际社会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其二,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研究和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
其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的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广泛传播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党小组)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成立
各地党组织早期组织,主要工作
其一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宣传
其二
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其三
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
其四
进行有关建党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必然性
近代以来,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然而不出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发展进步,客观上要求又能够指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先进理论,有能够领导中国社会革命的先进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1921年7月23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一大)在上海举行。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
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另一方面,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实力、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在当时的中国,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坚强自身的建设的原因是
第一,工人阶级的人数不多,有比较年前,许多工人不久前还是小生产者。在党内,出生于小资阶级的党员占有相当大的数量。因此,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不能不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严重影响
第二,它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自己的活动的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的诞生,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第二,使中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是中国革命有了崭新的奋斗目标和纲领
第四,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的兴起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共二大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开始采取民族次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工人罢工
农民运动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
背景
1、打倒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孙中山的苏俄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国民党一大
共同纲领
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共同纲领)
1、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
2、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3、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评价
这个新三民主义的纲领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俩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
北伐战争开始
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1725-1927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比以往任何一次,发动群众更为广泛,称为大革命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成为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大革命的意义
首先,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其次,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
最后,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
失败的原因
客观上
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主观上
中央领导机构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不善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正确的指导
失败的经验教训
首先,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其次,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再次,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最后,善于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结合起来
国民党在全国建立统治
张学良,东北易帜
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资产阶级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本质没变
中国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下的两半社会
中国革命的对象依然是
中国革命的性质依然是
中国仍迫切需要资产阶级革命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927、7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决定三件大事
部队向南昌集中
准备秋收起义
召集中央会议,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八七会议
内容
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毛泽东;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里取得的”
评价
及时召开并制定了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立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文章
文章
文章
土地革命
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使广大农民、、
毛泽东井冈山主持制定第一个土地法
立法,首次肯定
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
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以乡为单位、、在、、、
至此名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
开始有了政权
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文件;选举,成立,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1、第一次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是以王明为代表的的左倾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
在军事斗争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错误原因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的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
3、中国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政治问题-瓦窑堡会议
思想问题-延安整风运动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子主题
红军长征的胜利
长征精神
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抗日战争
《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
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系统的解决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军事问题的大争论、、、
《矛盾论》《实践论》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论,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了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有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科学的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抗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1、占东北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
局部抗战(抗日的起点)
2、图华北
华北事变
3、全面抗战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由此开始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序幕。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兴起。中国共产党开始同国民党的爱国官兵合作抗日
一二九运动
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华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到来
瓦窑堡会议
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进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制定了、、、、
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可能性
2、批判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占领导地位
3、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代替工农共和国
《实践论》《矛盾论》
子主题
全国性抗战开始
卢沟桥事变爆发
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合作特点
1、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2、国共双方有政权由军队的合作
3、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临时协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
战略防御阶段和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
正面战场
台儿庄战役大捷,其他全部都是失败
客观原因
由于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均占有很大优势
主观原因
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相持阶段
日本对国民党
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
国民党对共产党
决定成立“反共委员会”,确定“、、”的方针
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美英对日宣战。
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1942年,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建宣言》,决心相互合作,结成反法西斯联盟
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实现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洛川会议)
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统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论持久战》
一方面,强国软弱过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我们正义
毛泽东科学预测抗日战争的发展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最关键阶段
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1、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不可战胜的神话(抗美援朝,粉碎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国共配合-忻口战役
2、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最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体作战方式。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2、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3、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额坚持、扩大和巩固,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强实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
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
中间势力
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
三是同顽固派走坚决斗争,并能一步一步的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
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政治
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经济
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政策
一方面,改善农民
另一方面,照顾地主富农
调动积极性,争取地主资产阶级阶级
文化
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延安自然科学院
大后方的抗日民族运动
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各界人士要求国民党实行抗战民主
1、国民参政会中一些党派的代表发起宪政座谈会,批评国民党
2、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后,
3、中共参政员提出废除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首先,揭示国情,近代中国的矛盾,任务,革命性质,
其次,纲领
最后,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道多等方面展开而得到成熟
延安整风运动与中共七大
中共七大
他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 的指针
抗日战争的胜利
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波茨坦公告,台湾及澎湖列岛,由中国回收,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第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第二,世界反法斯西力量对中国的援助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
主要原因
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第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同世界所有的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建立、支持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战略策略,开辟广大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3、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同各爱国党派团体和广大人民一起,共同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汇总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第三,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四,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与建立新中国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
美苏两极格局
美国在中国扶蒋反共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年8月,蒋介石邀请重庆谈判,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重庆谈判: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统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党派的代表
达成五项协议-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军事问题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毛泽东指出,蒋介石的优势是临时起作用;蒋介石发动反人民性质内战,人心向背,是经常性作用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标志着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运动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
绝不侵犯中农
一般不变动富农,对待富农何地主有所区别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减租减息变为耕者者有其田 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土地法大纲》
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土地改革制度,从根本上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1、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2、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3、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
4、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
5、是民族工商业走向破产
6、农村经济急剧衰退
一二一运动、一二三零运动 、五二零运动、下关惨案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中国各民族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
《对时局的意见》,参政,标志,参加者,在中共的领导下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路
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官僚资本家操纵
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主义横行
首先,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来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不能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
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性
其次,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来看,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切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再次,从中国的革命形势来看,国民党不允许任何组织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辽沈、淮海、平静三大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河北省平山县西伯坡村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提出了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
2、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3、指出了中国有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4、他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
习近平对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
包含着
包含着
包含着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下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还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 中占主要的地位
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被认为是新中国奠基的3个历史性文件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第二,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主要依靠劳动者的联盟,即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建立和扩大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实现领导权的条件
1、必须率领、、
2、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予政治教育
3、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由斗争的政策
武装斗争
实际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党的建设
新中国的创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巨额放这个历史任务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意义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向历史人物,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舒心啊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1949年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政治上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主要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经济上
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文化上
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并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国情: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1949-1956
前三年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恢复国民经济
后三年
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
第一,解放全中国的任务还没有完全结束
第二,经济十分落后
第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通过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
第四,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受住执政的考验
以上情况说明,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二是东源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回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1、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了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态度,有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抗美援朝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党政军政机关开展“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核心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政治运动,保持党的先进性 打击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等不法行为的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即“五反”运动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措施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从官僚资本主义来看,具有民主革命性质;从资本主义来看,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第二,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第一,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第二,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建国之初
先化后改
后来
边化边改
这种认识上的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
1,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一五期间
1、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建成
2、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3、青藏、康藏、新疆公路建成通车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萌芽
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是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坚持资源和互利的原则
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到1956年底,农工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
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社会主义萌芽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半社会主义性质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社会主义性质
步骤是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化改造
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具有双面性。他们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中央确定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的区别。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新中国成立初期,着重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萌芽
1954年,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半社会主义性质
全行业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点
第一是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的而不是无偿的、逐步的
第二是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
第三是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当中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全面地确立
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改革开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195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当时中国主要面临的两大问题
如何处理好社会和会注意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
如何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任务,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内容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 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 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 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大会坚持即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计划生产为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中共八大后,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并称作“新经济政策”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结果
《论十大关系》
报告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是个关系紧紧围绕一个基本方针,既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原则仍是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而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 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 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 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在政治思想领域,实行团结一批评- 团结的方针; 在物质利益、分配方面,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前提下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建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他创造新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这是中共八大路线的唏嘘和发展,适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探索中曲折前进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提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为冲破“两个凡是”紧固,客服思想僵化状态,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的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会议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4、邓晓平南方谈话
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第三,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
第四,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准则
第五,坚强党的建设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准备
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