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
这是一篇关于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的思维导图,对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语言、逻辑和结构的全面提升感兴趣的小伙可以点赞加收藏
编辑于2022-08-14 10:04:47 内蒙古自治区学术写作
序言
一:用心写作
二:真实的学术写作
创意写作的核心是文采与故事,而学术写作(academic writing)的核心则是论证与逻辑
Et=句法能量+语义能量
人们分析句子结构时,消耗的是句法能量
人们连接句子以及理解语义时,消耗的是语义语义能量
文章的“颜值”
拼写
语法
格式
逻辑
形式逻辑
传统三段论
非形式逻辑
论证过程
导论
写作的障碍
障碍的原因
大部分人没有专门学习过学术写作
阅读的文章质量不高,语言输入的不好决定了输出的不好
逻辑思维较差
如何提高
《这才是心理学》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公众号《没药花园》
写作习惯
写作几乎是科研过程中最容易产生拖延的环节
写作拖延其实与情绪相关
时间紧迫通常是焦虑的一大来源
保持良好的情绪会让你在将来愿意长期坚持,并享受写作过程
写作风格
创造力
创意写作极大依赖创造力,讲究文学价值,提倡修辞手法,追求画面感
学术写作对创造力的要求有限,注重语言和论证逻辑,以及语言的精确简洁
目标
创意写作的语言生动形象
学术写作的语言精确简洁
话语体系
创意写作使用大量修辞和成语
学术写作不追求文学效果,而是力求有条理、精准、简洁地表达一个观点,描述现象和发现,阐明背后的机制等
写作侧重
创意写作侧总描述个体的主观感受和经验
学术写作基本都是基于客观事实,即使有个人假设,也要基于某些客观事实提出有根据的假设
训练方式
创意写作可以通过背诵、摘抄练习
学术写作不适用
阅读体验
阅读创意写作主要能够获得文学享受
阅读学术写作可以了解科学事实,获得科学知识
写作逻辑
从读者的角度写作
现在你知道了你的读者基本都是同专业的人、试图进入本专业学习的初学者,或者想了解你的专业的外专业科学家,因此你的写作需要有针对性地体现出:
(1)专业性和科学性。要能帮助领域内专家了解你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如果你的文章写的都是别人知道的东西,没有增加新的知识,那就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2)精确性。一定要用精确的语言来描述科学事实。模糊不清或者有歧义的句子会阻碍读者有效、快速地理解科学事实,在写作中要避免这种情况。
(3)简洁性。简洁即是美,简洁就是为了在最短的篇幅内表达出最精准的意思。相比冗长的文章,简洁的文章会节省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4)逻辑性。一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文章,能帮助读者更快、更好地了解科学事实。逻辑混乱的文章不仅会削弱科学现象的可信度,还会让读者感觉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你的文章需要传递一个信息(message),这个信息要让读者觉得是有用、有价值的,或者能解决他的一个问题,让他觉得没有白花时间读。
什么会导致过度的语义能量消耗
(1)未介绍过的术语和缩写。
(2)缺乏理解意思的语境。
(3)缺乏帮助理解内容的先验知识。
(4)缺乏帮助理解概念的例子和图表。
(5)图表信息过于详细或者缺失。
(6)读者忘了前面读过的内容。
(7)读者对观点、方法和结果有异议。
(8)过于抽象的句子(如公式)。
(9)不符合读者预期的句子(这里再一次强调符合预期的重要性)。
如何减少语义能量消耗
(1)写短句子,尽量用简单的语法。
(2)用可预期的方式来写文章,比如当读者看到“first”时,就会期待看到“second”,看到“on one hand”就会期待看到“on the other hand”。
(3)让句子的主语紧挨着动词,动词紧挨着宾语。这样的句子更有助于读者找到动词的主体和对象,这启发我们要用结构简单的句子和短句子。
(4)正确使用标点。
如何帮助读者减少句法能量消耗
(1)歧义句或者模糊的语言(比如模糊的术语或者代词指代不明)。
(2)语法或者拼写错误。
(3)没有写完的句子。
(4)长句子。学过GRE的人应该对什么是长句子以及长句子有多令人难以费解深有体会。
(5)用其他语言的语法写成的英文句子。这对于第二语言者而言可能是会经常犯的错误。
(6)标点的缺失或者错误使用。
语言的精确性
写作使用的语言应该促进对这些科学现象的解释更清晰地传递,而不是为这个过程制造更多的障碍。
不精准描述的产生一部分来自语言本身(多义字/词和歧义句)产生的歧义;一部分来自语言的使用,比如没有精确地定义术语、词的修饰范围不明、代词指代不明等。
歧义词
第一,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来查询词义。
第二,在语料库中寻找各种意义相近的词,然后看上下文的语境,看它们更多被用在描述正向事件还是负向事件上。
我们不需要读者去猜我们隐含的意思,我们需要的是很浅显地把意思表达出来。
语义模糊
一个好方法是在给出一个可能产生模糊解释的术语之后,马上给出精准的释义,并举例说明。
利伯恩提出,为了避免模糊,对于以下几项,需要把两样内容放在一起写:
(1)一个新的概念和它的解释
(2)一个缩写和它的全称
(3)一个介词和它指代的名词、短语
(4)一个动词和宾语
(5)背景和它解释的内容
在学术写作中,不建议用太复杂或者过长的句子,以免句子解构不当引起误解。
在精确的基础上做到简洁
如果说精确是作者的底线,那么可以说简洁是作者的良心。
语言的精确要优先于语言的优美(clarity over elegance)。任何时候,精确都是第一位的。
文章的质量
这些低级错误包括拼写错误(typo)、语法错误、格式错误、语言的倾向性问题、细节把控不佳等。
语言的倾向性
什么叫有倾向性的语言呢?例如,在描述被试做了什么时,明明被试有男有女,作者却只用“he”来指代被试,这就是有倾向性。语言的先后顺序也可能会导致倾向性,排在后面可能会暗示处于弱势地位,如“男人和女人”“美国白人和少数民族人种”,应尽量避免这类表述。
统一性
第一类问题是术语的统一,如果文章里出现几个意思相同的词而不统一,会让人感觉作者不专业,科研训练不过关。
对于质量不好的文章,我敢肯定其内容和语言也不好。因为文章质量能反映出作者做事情的态度是否认真,而认真的态度也是好内容的前提。
如何提高文章质量
(1)手头常备词典,牛津、韦氏、朗文的词典都可以备一本。现在更常用的是在线词典。
(2)可以运用线上语料库(如谷歌)学习词的搭配,特别是介词的使用。
(3)自己仔细核对(proofread)。就像做语法改错题一样,自己给自己挑毛病,永远不要把没有仔细核对过的文章发给别人看。这是对他人最起码的尊重。
(4)有时候自己看自己的文章,怎么都看不出问题,这时候可以同学间互相修改,共同进步。
(5)请导师改,这是导师“难逃的命运”,不过,如果你自己能把控一下起码的质量,导师就可以生活得更轻松和健康一点。
(6)运用软件(Word里自带的纠错功能,以及Grammarly这样的工具)来纠错。
(7)找语言编辑公司改。这当然也可以,只是需要花些钱。请语言编辑公司改语法和低级错误是可行的,不过我觉得就只能做到这个层面的改动,后文讲到的语言、段落结构、谋篇布局甚至句子的写法,还是要自己把握。
(8)另外我建议每一位即将开始写文章的同学,先通读《风格的要素》和APA7,再开始动笔。
论证的逻辑性
学术论文中有两类很常见的问题
一类是数据不支持结论
在读文章的时候,可以刻意训练自己针对研究提出备择假设,以锻炼逻辑思维。
另一类是论证过程中有漏洞
语言
语言的流畅性:句子结构
我认为好的连贯性是不需要(或者应该尽量少用)连词的,而应该在意义上连贯。
多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这句话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句话和上一句话的关系是什么?”
从读者角度来确定句子结构
读者预期英文句子中的动作应该由动词来表达
读者预期句子讲述最先出现的人/物的故事
读者预期谓语要紧跟着句子的主语
读者预期在着重点读到作者最想要强调的内容
读者预期句子一开始的内容与前面一句话有联系
多问问以下问题:这句话讲了谁的故事?这个人做了什么事情?两句话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怎么写才能把两句话联系起来?要保证所写的每一句话都服务于写作目的,都能与上下文有机地联系起来。
段落
一个典型的段落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主题句(topic sentence)
主题句是一个段落中最重要的句子,它提示了段落的主要内容。
支撑句(supporting sentences)
支撑句通常由多个句子构成,其主要作用是对主题句进行延伸,为主题句提出的观点提供支持。
除了研究证据,支撑句还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例子(example)、数据(statistics)以及直接引用别人的观点(quotation)来支撑主题句。主题句是更高层面的、更笼统(general)的概括,支撑句则是更加具体(specific)的信息。
结论句(concluding sentences)
结论句通常以“总之”(“in sum”“to conclude”等)作为开头,对整段话做总结。它可以呼应主题句的内容,也可以总结支撑句的内容。
段落之间的过渡:跳板句
需要给读者一个信号,让他们对接下来的内容有所预期。而且这样的过渡能帮助你更好地思考文章的思路和段落之间的潜在逻辑联系,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流畅性。
(1)观点过渡
前一段讲了一种观点,回顾了支持这个观点的文献,后一段讲了其他研究者不同的观点,也同样回顾了支持观点的文献。那么在第一段的结尾可以写“但是这个假设/观点并没有获得所有证据的支持,也有研究者认为……”。
(2)问题过渡
第一段陈述了一个观点和支持的证据,但是这个方面的研究留下了一个问题,那么下一段就可以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在第一段的结尾抛出这个问题,为下一段做铺垫。
(3)事实过渡
这种过渡方式在原书中叫作“用有趣或者不寻常的事实进行过渡”。我觉得在学术写作中,可行的方式是如果第一段讲了更宽泛的领域(如孤独症的研究领域),那么从这些研究中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点(如“其中,孤独症个体对眼睛的回避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最后一句提出这个有意思的点,以便在下一段展开论述。
(4)实验之间的过渡
很多时候,研究论文是包括多个实验的,对于这种论文,比段落间过渡更重要的是实验之间的过渡
一致性
是指段落中的所有句子都指向同一个话题,通常是主题句限定的话题。如果有句子不属于这个话题,最好删除。如果一个段落有两个话题,最好分成两个段落来写。
要达到良好的一致性,一个方法是像上面两个例子中一样重复关键词,注意句子间的过渡和连贯
段落的组织
时间顺序
每个句子的开头“young”“older”“by the age of 6”等提示了整个段落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的。
逻辑顺序
遵循逻辑顺序的形式可以是先提出一个目标,然后解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了哪些事
对立观点
在学术界,人们针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看法和证据。在论文中如果需要回顾文献,那么最好两个方面的证据都提到。在我的研究领域中,分歧很常见,所以这种对立观点的段落结构非常实用。
引用
所以我特别建议作者先把文献梳理好,厘清文献之间的关系,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写出结论驱动(conclusion driven)的段落。
极少数直接引用文献原文的情况
(1)表明一个权威支持你的观点(比如鲁迅、爱因斯坦的观点)。
(2)引用别人的观点作为批评的靶子,这时候把原文亮出来就很重要。
(3)对于古老的语言的文字(如文言文),直接引用以保留语言的原汁原味。
(4)无法改写或总结的句子
在引用别人的观点或者发现时,要努力将别人的话有机地融入自己的话中,并且要不带评判地引用
布局谋篇:讲好一个故事
学术文章的灵魂
创新
(1)旧范式新条件
(2)旧范式新技术
(3)新的数据处理方法
(4)新范式
(5)新问题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通常指一项研究怎样拓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解决了一个现有理论中的争论,或者开创了新的理论
实际意义更容易理解,它指的是一项研究能够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对于我们了解并治疗某些疾病有什么帮助,或者如何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学术文章的骨架
写论文的顺序应该是先写大纲,再具体到段落结构,再到句子,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
大纲的框架
·前言:主题
·主要观点1
·支持a(事实、数据、引用)
·支持b
·主要观点2
·支持a
·支持b
·主要观点3
·支持a
·支持b
·结论
各部分的写作
摘要
摘要是文章的精华,通常用100~200字来概括文章的主要研究问题、主要发现和贡献(根据期刊要求字数可能有变化)。
(1)摘要的第一句话应该定义研究问题,或者说明文章的主题(topic)。摘要不需要从研究背景入手,也不用介绍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等(这些需要若干句话才能说清楚),应该直接切入主题。
(2)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研究问题(1~2句话)。
(3)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4)发现说明了什么
题目和摘要的第一句话之间大概有30%~80%的重复率,也就是说摘要应该在题目的基础上适当拓展。
前言
前言的作用主要是为读者理解文章的贡献提供一个背景,让读者了解
(1)这个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什么?它有怎样的重要性?
(2)这个问题前人研究、解决到了什么程度?领域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有争论的地方在哪里?
(3)本研究主要用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对研究方法做个概括)?预期结果是什么?
前言应该从宏大的角度来切入,然后把议题缩小到文章讨论的问题范畴内。
方法
如果文章中这些无助于读者理解科学发现的细节过多,必然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消耗他们过多能量,从而影响他们对文章最重要部分的理解。
描述实验方法时可以使用流程图
结果
我推荐《10条简单规则》一文中推荐的结论驱动(conclusion-driven)的方法。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梳理、总结自己的主要发现,以这些发现为大纲(小标题),来组织结果的写作(而不是传统上按照自己数据处理的顺序来组织)。
如果还有其他结果不能归入任何一个结论,那就说明这个结果并不重要,没有对形成文章的结论做出什么贡献,这时候果断舍弃(或者放到补充材料中)是明智的选择。
讨论
先从零星的点进行归纳(写前言时对文献观点做笔记,写讨论时对结果的发现做笔记),之后通过梳理,整理出大纲,再从大纲开始写作。
最重要的是告诉读者研究的启示(implication)——你的发现说明了什么,加深了对什么问题的理解,对未解决的问题提供了什么新的解决方法,揭示了什么新的机制。
标题
第一,吸引眼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吸引读者阅读和引用;
第二,让人能够快速找到你的文章。
类型
(1)结论型标题:把结论写在标题中
(2)问题型标题:把研究问题写在标题中。
(3)文艺型标题:这类标题最受学生的欢迎。这类标题兼具两种功能,前半部分负责吸引眼球,后半部分负责介绍文章主题。取这类标题是学术论文中少见的“卖弄才华”。
(4)主题型标题:不写出结论,而是写出关键词(用一些介词把关键词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