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这是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一部分,剩下的在主页。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由来与定义 “教育”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教育”一次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即培养 教育的定义 广义 一切有目的增进人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学校、社会 狭义 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影响的对手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编辑于2022-08-15 13:59:18 北京市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由来与定义
“教育”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教育”一次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即培养
教育的定义
广义
一切有目的增进人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学校、社会
狭义
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影响的对手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教育的本质(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
“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社会性。一方面,这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是没有教育的。另一方面,人的先天本能不是教育
“培养人”。强调使人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机械的灌输、错误观念的影响不是教育
“有目的”。区别于无目的的、无意识的活动,教育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不都是教育,那些无目的的偶然影响不是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共始终
历史性
时代性
教育的发展受不同时代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同一时代有其共同特点
阶级性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哪一阶级的接班人,即教育为谁服务。
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运行受制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历史继承性
古今相同
发展不平衡性
“超前”“落后”
生产性
经济效益
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没有阶级性
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
教育手段极为原始(言传身教)
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育人员(学校产生的条件)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
国家机器的产生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阶级性: 非同事阶级的子弟无权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我国西周学在官府
等级性:教育分为369等,不同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如果国唐代的六学、二馆
教育内容丰富教育生产劳动相脱离
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
官私并行的教育体制
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公义世法)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视教育立法
20世纪以来的教育(全民多现身)
教育的终身化
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教育应是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机会均等)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
宗教人士,最古老,缺乏科学
生物起源论
主要观点
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本能生利西)
利托尔诺、沛西·能
评价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神话→科学
心理起源论
主要观点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心理仿孟禄)
美国的孟禄
评价
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劳动起源论
主要观点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的需要
代表人物(米凯爱劳动)
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评价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教育的基本功能
个体与社会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划分)
个体功能
也称本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表现为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个性社会化功能、个体谋生功能、个体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
推动社会变迁
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促进社会流动
转换与调动,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
正向与负向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
正向功能
有助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
祖海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根据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
显性功能
计划与结果,计划性
隐性功能
非预期切具有较大隐蔽性的功能
教育的基本形态
家庭教育
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
社会教育
广义所有,狭义学校以外
学校教育
以学校为单位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起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
学的主体,教育的对象
教育影响
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内容,是内容与形式统一
从内容上说,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
从形式上说,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中介和桥梁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的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中国的教育思想
孔子
教育的社会功能
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要素
庶、富、教
教育的个体功能
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把受教育范围扩大到平民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教育目的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政治家
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
诗书礼乐易春秋(呼市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传授,脱离社会生产劳动)
“仁”“礼”
文行忠信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去仁,恶乎成明
教育原则与方法
因材施教
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启发诱导(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思行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记》
是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战国末期)
教育的社会功能
化名成俗,建国君民(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君子如欲化名成俗,其必由学乎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育的个体功能
使人明理晓道(教育与人的关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育原则与方法
循序渐进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学不躐
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
预防性原则
禁于未发之谓豫
学习观摩
相观而善之谓摩
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藏息相辅
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
教师的社会价值
师严道尊
中国古代其他教育家的思想
孟子
孟子提出性善论,明人伦
荀子
性恶论,化性起伪,闻-见-知-
墨子
“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
西方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
问答法又称产婆术,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方法。产婆术可分为四步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柏拉图
理想国,男女同样接受教育,重视早期教育,最早提出寓学习与游戏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和《论灵魂》,最早提出德智体的和谐展,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阶段教育,自由教育(文雅教育)
昆体良
西方历史上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是方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模仿-理论-练习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培根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跨美纽斯
近代教育学之父,他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1632年他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他的教育思想如下。
在教学原则上,他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教育要适应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和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
在教学组织上,跨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述来班级授课制
在教学思想上,泛智思想,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卢梭
西方近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教育著作《爱弥儿》,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想
康德
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康德论教育》
裴斯泰洛奇
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出实践的教育
洛克
《教育漫话》,绅士教育理论,白板说
赫巴特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理论基础:。首次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传统三中心论:课堂,教材,教师
阶段教学理论:明了(清楚)、联合(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教育性教学原则
教育的目的:可能的目的,必要的目的,培养合格的公民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斯宾塞 代表著作为《教学论》,实证主义者,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完满生活做准备,主张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梅伊曼与拉伊 《实验教育学》
杜威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的本质: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育及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及社会
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
从做中学
五步探究教学法
新三中心论:儿童为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夫人)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凯洛夫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凯洛夫的教育学曾被定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教科书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必读参考书
马卡连柯 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杨贤江 编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理论深化阶段
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发展性与一般发展
布鲁纳 结构发现,《教育过程》
瓦根舍因 范例,《范例教学原理》
布鲁姆 掌握目标,教育目标分类学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好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巴班斯基 性价比,《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由来与定义
“教育”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教育”一次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即培养
教育的定义
广义
一切有目的增进人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家庭、学校、社会
狭义
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影响的对手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与社会属性
教育的本质(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
“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社会性。一方面,这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是没有教育的。另一方面,人的先天本能不是教育
“培养人”。强调使人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机械的灌输、错误观念的影响不是教育
“有目的”。区别于无目的的、无意识的活动,教育以影响和发展人的身心为直接目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不都是教育,那些无目的的偶然影响不是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共始终
历史性
时代性
教育的发展受不同时代生产力水平的制约,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特点,同一时代有其共同特点
阶级性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哪一阶级的接班人,即教育为谁服务。
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运行受制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又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历史继承性
古今相同
发展不平衡性
“超前”“落后”
生产性
经济效益
长期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没有阶级性
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
教育手段极为原始(言传身教)
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的教育人员(学校产生的条件)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
国家机器的产生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阶级性: 非同事阶级的子弟无权进入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我国西周学在官府
等级性:教育分为369等,不同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如果国唐代的六学、二馆
教育内容丰富教育生产劳动相脱离
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
官私并行的教育体制
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公义世法)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的世俗化
重视教育立法
20世纪以来的教育(全民多现身)
教育的终身化
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教育应是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机会均等)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论
宗教人士,最古老,缺乏科学
生物起源论
主要观点
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物(本能生利西)
利托尔诺、沛西·能
评价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神话→科学
心理起源论
主要观点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心理仿孟禄)
美国的孟禄
评价
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劳动起源论
主要观点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的需要
代表人物(米凯爱劳动)
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
评价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教育的基本功能
个体与社会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划分)
个体功能
也称本体功能,指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表现为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个性社会化功能、个体谋生功能、个体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
推动社会变迁
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促进社会流动
转换与调动,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
正向与负向功能(根据教育作用的性质)
正向功能
有助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
祖海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根据教育功能呈现的形式)
显性功能
计划与结果,计划性
隐性功能
非预期切具有较大隐蔽性的功能
教育的基本形态
家庭教育
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
社会教育
广义所有,狭义学校以外
学校教育
以学校为单位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起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
学的主体,教育的对象
教育影响
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内容,是内容与形式统一
从内容上说,课程,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
从形式上说,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中介和桥梁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的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中国的教育思想
孔子
教育的社会功能
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要素
庶、富、教
教育的个体功能
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把受教育范围扩大到平民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教育目的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政治家
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
诗书礼乐易春秋(呼市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传授,脱离社会生产劳动)
“仁”“礼”
文行忠信
不学礼,无以立
君子去仁,恶乎成明
教育原则与方法
因材施教
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启发诱导(孔子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思行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记》
是人类历史上(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战国末期)
教育的社会功能
化名成俗,建国君民(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君子如欲化名成俗,其必由学乎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育的个体功能
使人明理晓道(教育与人的关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育原则与方法
循序渐进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学不躐
及时施教
当其可之谓时
预防性原则
禁于未发之谓豫
学习观摩
相观而善之谓摩
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藏息相辅
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
教师的社会价值
师严道尊
中国古代其他教育家的思想
孟子
孟子提出性善论,明人伦
荀子
性恶论,化性起伪,闻-见-知-
墨子
“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
西方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
问答法又称产婆术,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方法。产婆术可分为四步讥讽-助产术-归纳-定义
柏拉图
理想国,男女同样接受教育,重视早期教育,最早提出寓学习与游戏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和《论灵魂》,最早提出德智体的和谐展,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阶段教育,自由教育(文雅教育)
昆体良
西方历史上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培养》,是方方最早的教育专著模仿-理论-练习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培根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1623年发表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跨美纽斯
近代教育学之父,他赞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1632年他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他的教育思想如下。
在教学原则上,他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教育要适应自然界及其普遍法则和人的与生俱来的天性
在教学组织上,跨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系统论述来班级授课制
在教学思想上,泛智思想,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卢梭
西方近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1762年发表了小说体教育著作《爱弥儿》,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想
康德
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康德论教育》
裴斯泰洛奇
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出实践的教育
洛克
《教育漫话》,绅士教育理论,白板说
赫巴特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理论基础:。首次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传统三中心论:课堂,教材,教师
阶段教学理论:明了(清楚)、联合(联想)、系统和方法四阶段
教育性教学原则
教育的目的:可能的目的,必要的目的,培养合格的公民
教育学发展的多样化阶段
斯宾塞 代表著作为《教学论》,实证主义者,他提出教育的任务是完满生活做准备,主张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梅伊曼与拉伊 《实验教育学》
杜威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包括《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的本质:教育及生活教育及生长育及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学校及社会
教育的目的:教育无目的论
从做中学
五步探究教学法
新三中心论:儿童为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夫人)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凯洛夫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凯洛夫的教育学曾被定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教科书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必读参考书
马卡连柯 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核心思想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杨贤江 编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理论深化阶段
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发展性与一般发展
布鲁纳 结构发现,《教育过程》
瓦根舍因 范例,《范例教学原理》
布鲁姆 掌握目标,教育目标分类学
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好斯基)《给教师的100个建议》
巴班斯基 性价比,《教学过程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