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张图读懂数字化发展
2019年,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转型从企业(组织)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
编辑于2022-08-16 19:03:52 广东数字化发展
四次工业革命
1.0时代: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前叶,蒸汽机发明,人工--机械
2.0时代:19世纪后叶到20世纪,电的广泛应用,煤--电
3.0时代:20世纪后叶,信息技术,实体--虚拟,数字转换和互联网
4.0时代,21世纪,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人工--智能
数字化概念发展
数字转换,计算机化、孤立信息化
20世纪4、50年代,计算机的诞生信息。
模拟格式转换为数字格式,通过使用新的数字技术替代手工工作和传统IT解决方案,应用这些技术来改变组织的性能和成本状况的过程。
数字化1.0,全面信息化
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第一次成功通过互联网实现HTTP代理与服务器的通信,意味着万维网的诞生。万维网让互联网开始走向商用并成为一个产业,让人从孤立信息化时代走向全面信息化时代,这也次首次提出“数字化”
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改变商业模式,并提供创造收入和价值的新机会,对业务流程的集成优化和提升,针对我们想要解决的任务来提高效益,达到人类能力没法触达的一些我们想要解决的任务和产生的效益,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系统大量产出。
数字化2.0,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由IBM于2012年提出,强调了应用数字技术重塑客户价值主张和增强客户交互与协作。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商业模式进行优化、重构、创新。 1、优化:主要是指在原有的商业模式基础上,比如在营销、研发、生产、采购、仓储、物流等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2、重构:最典型的一个是在消费品企业,通过线上线下打通,从原来的B2B成功转型更贴近终端用户的C2B、C2M、C2B2M等商业模式。 3、创新:通过技术创新颠覆原有的模式。举个个人切身经历的例子:“LED显示屏”。
利用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来推动企业组织转变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的变革措施,如衍生出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概念
1、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应重点关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调互动; 2、根本任务: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数字化转型应始终以价值为导向; 3、核心路径:是新型能力建设,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能力就是数字化生存和发展能力; 4、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数据作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基于数据的信息透明和对称,可提升组织(企业)综合集成水平,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配置效率。
数字化3.0,数智化
“数智化”最早见于2015年北京大学“知本财团”课题组提出的思索引擎课题报告,是对“数字智商”(Digi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的阐释,最初的定义是:数字智慧化与智慧数字化的合成。
“数字智慧化”,相当于云计算的“算法”,即在大数据中加入人的智慧,使数据增值增进,提高大数据的效用; “智慧数字化”,即运用数字技术,把人的智慧管理起来,相当于从“人工”到“智能”的提升,把人从繁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构成人机的深度对话,使机器继承人的某些逻辑,实现深度学习,甚至能启智于人,即以智慧为纽带,人在机器中,机器在人中,形成人机一体的新生态。数智化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数字化+智能化,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的更高诉求。
各国数字化战略
国外
1993年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概念,同年还发布了关于数字经济正在兴起的报告
2012年美国发布《数字政府战略》
2001年日本提出“e-Japan战略”
2009年和2011年澳大利亚分别发布《澳大利亚数字经济:未来方向》和《国家数字化经济战略》
2014年和2016年德国分别发布《数字化议程(2014—2017)》和《数字战略2025》
2017年英国政府出台《英国数字化战略》
国内
2003年,浙江就率先启动“数字浙江”战略,上海、北京、广东、深圳、江苏等地也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在中国成为主流趋势。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是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6年《“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数字中国”建设作为重要发展目标。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不断迭代升级,推陈出新。经过数字化处理、网络互联、智能化阶段之后,目前中国已经从数字化治理走向数智治理,从数字化和网络化演化升级到万物互联的数据智能智慧化
2017年,我国提出“数字经济“
2019年,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转型从企业(组织)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总书记在贺信中提到: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计划从九个方面推动落实“数字中国”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充分释放数据要素活力、加快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政府数字建设水平、发展普惠便捷的数字便民服务、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立包容审慎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
2021年10月18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
信息化
1987年1月24日,国家经济信息中心正式成立。1988年1月22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名“国家信息中心” 1990年,43个部委信息中心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化阶段从零散的“办公自动化”建设,进入到“正规作战” 1993年,启动“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 1999年1月22日,“政府上网工程”启动,由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等4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联合策划发起 2000年5月,推进“三网一库”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政府系统办公自动化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36号) 2001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全国政府网站建设范围也已经延伸到乡镇级政府,并开始向社会发布政府部门信息,有的还尝试提供在线服务,数字福州等具有典型创新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开始涌现,政府专网、业务系统建设开始铺开。
网络化
2002年8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17号文),这是首次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电子政务全局性指导文件,规划的“两网四库十二金”作为后续一段时间重点建设的信息化工程。 “一站”,是指政府门户网站; “两网”,是指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 “四库”,即建立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四个基础数据库; 2006年1月1日,国家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 2006年3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 2013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和完善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见》 “十二金”,则是要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等十二个业务系统
数字化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进行大变革、大转型、大融合和大创新。 2016年12月,《“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2017年2月,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挂牌成立,第一个省级大数据局 2018年6月,国办发〔2018〕45号,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施方案》 2018年底,23+省、200+地市,正式成立“大数据管理部门” 2019年11月,全国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线 2020年6月11日,《国家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0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 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共140项)》
智慧化
目前我国数字化运用场景
资产数字化:区块链,资产数据化,实体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向数字资产映射、丰富数字资产内涵的必要手段,是扩展数字经济空间和维度,推动数字经济向数字财政和数字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运营数字化:数字化运营是通过新技术、数字工具与数据能力重塑产品/服务的各个环节,降低与用户之间的摩擦,提升用户价值的运营效率,是实现业务目标的资源与策略的集合
劳动力数字化:
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能够实现信息数据畅通共享、提升业务流程效率以及与AI相结合, 实现互补, 共同为流程优化服务
新技术的应用会有新的人才需求,并替代中低技能就业岗位,如自动化的发展导致流水线就业人数的下降。但同时创造出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岗位,如互联网金融等,促进劳动力向更高的就业技能结构调整,也改变了就业模式
数字化应用演进
pc个人电脑-win 95
pc互联网-Mosaic浏览器
移动互联网-IPHONE
ERP等系列管理系统
智能化-AI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
数字化消费、移动支付、云计算、智慧物流、智慧城市
机遇与挑战
缺乏数字化战略、缺失数字化文化、缺乏数字化人才、缺少技术和设计
新时代的数字化中心在技术与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