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内容大纲,包括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编辑于2022-08-18 21:36:24毛中特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概述
形成发展
(一)萌芽阶段(1921—1927)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大革命失败 标志:《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标志毛泽东思想萌芽 1925《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6《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92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充分肯定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分析”“农民”
(二)形成时期(1927—1935)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 标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星星”谐音) 1928《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3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1.回答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疑问 2.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30《反对本本主义》1.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 2.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
井冈山的本本,星星是红色的
(三)成熟时期(1935—1945)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1937《实践论》《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提供哲学基础 1938《论持久战》1.驳斥了中国必亡论和速胜论 2.“兵民乃胜利之本” 1939《<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40《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41《改造我们的学习》解释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1945《论联合政府》提出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四)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述国家性质 1956《论十大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1.标志着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5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2.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科学含义
提出过程
提出概念: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王稼祥
系统阐述:1945年中共七大刘少奇系统全面的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开七大,毛确立)
科学评价:1981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六中讲毛主席,功过要分三七)
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活的灵魂
口诀:是群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群众路线: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毛泽东思想
(一)总论
形成和发展 :萌芽—形成(1927)—成熟(1935)—继续发展
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为啥革命?
近代主要矛盾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近代两大任务 —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强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岭(五四运动);区分标志(领导权)
怎么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怎么革命)“谁领着谁去打谁” 无产阶级领着人民去打帝封官
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核心),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工农小民:无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基本纲领
经济纲领(两没收,一保护)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中心内容)
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经验?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北洋军阀)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十年土地革命/内战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战)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思想上建设
组织上建设: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作风上建设(批理密)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为啥改造?
新中国成立标志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怎么改造?
总路线: 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改造意义?
标志剥削制度被消灭(破),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立)
(四)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经济建设
1.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方针(八大主矛搞建设);2.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文化建设
“双百两为”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故为今用,洋为中用”
外交建设
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 “一边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小平进党章)
概述
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提出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讲,经济,十三大,一个中心两基本,初级阶段路很长,百年的努力才富强
科学含义— 1.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提出— 1992年南方谈话
内容—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南方,提本质,重申那科技生产力
科学发展
邓小平— 发展才是硬道理(南方谈话)
江泽民—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
开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突破口:农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意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关键抉择,重要法宝,关键一招
对内改革
1. 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地位: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关系:改革(动力)、发展(目的)、稳定(前提) 4.标准:三个有利于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进程:经济特区(点)—沿海开放城市(线)—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面)—上海浦东新区(更大的面)加入世贸组织(球)
我国已经设立共计7个经济特区:生下三头猪去海南度假,结果去了新疆喀什霍尔果斯 广东省(深圳 厦门 汕头 珠海 海南)
实现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含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内涵
贯彻: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历史地位—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
主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
历史方位(历史定位X历史方向X) 十八大开启进入,十九大首提
内涵(5个是) “中国人民开始走向世界”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是……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走进世界舞台中央
意味(3个)
又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又高: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又智慧: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矛盾
一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不变: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
新思想
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届六中全会:现代化强国、马克思主义政党)
内容:
八个明确 (十个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十九大提出八个明确,十九届六中全会新增2个明确:经济和从严治党
14个基本方略
四个全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建成X强国X)
全面深化改革—动力源泉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重要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从严治党—政治保证
五大发展理念
时间:新发展理念是19大报告首次提出来的(X)是2015十八届五中提出来的
内容
创新: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开放: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理解
1.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创新
2.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
3.设立国家公园—绿色
4.一带一路建设—开放
5.精准扶贫—共享
总体国家安全观
提出时间: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2015年7月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内容:方方面面都要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总书记提出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地位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根本—政治安全(确保领土主权完整,不受外来侵犯)
宗旨—人民安全
基础—经济安全
保障—军事、文化、社会安全
依托—国际安全
等等
新征程
两个阶段
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历史使命
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途径:四个伟大,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宫斗是梦)
伟大工程对应的是党的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工程
新建设
五位一体建设
经济建设(根本、首位)
what 由高速增大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how
三大攻关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着力点—实体经济
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补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提出)
总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总要求:有五个,正好和“五位一体”相对应,即
重点 1.产业兴旺:对应经济 业重
关键 2.生态宜居:对应生态 升官
保障 3.乡风文明:对应文化 香樟
基础4.治理有效: 对应政治 有机
根本5.生活富裕: 对应社会 副本
总书记提出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产人文生组)
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政治建设(保证)
what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how
三者统一:党的领导(根本)、人民当家做主(核心)、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基本方式)
政治制度: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依法治国
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新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旧16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文化建设(灵魂)
what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how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特)3.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爱国(最根本、最永恒),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基本要求—五爱;着力点—四德
社会建设(条件)
what 和谐社会(目标)
how
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1年2月25日,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正式宣布,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历程:1.序幕—2.精准扶贫理念—3.六个精准—4.三大攻坚战—5.胜利
取得成就(记数字):现行标准下9899万(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清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而不是相对贫困)
过渡期: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脱贫经验:精准扶贫是打赢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
民生之本、最大的民生—就业(教育);伟大复习的基础工程—教育
生态建设(基础)
核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what 建设美丽中国(目标)
how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征服大自然X),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文明发展道路:生态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道路)
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先永久基本农田(生产)、城镇开发边界(生活)(三线)
三生三线
其他建设
祖国统一建设
what 实现祖国统一
how “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两种制度,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的是高度自治,除国防和外交权归中央外,其他一切都可以自治,民族自治中没有立法权,只是在一定范围制定地方行政法规。“港人治港”、爱国者治港:都是正确表述
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成功实践: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的基础、前提、根本是一个中国
台湾,香港,澳门实行高度自治(一定自治/完全自治X)
和平外交建设
what 基本目标 1.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对内) 2.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外)
how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国防军队建设
what 强军目标: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核心),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how
战略安排: 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唯一标准: 战斗力标准 (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
党的建设
what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how
政治建设:首位、根本性建设、统领作用、决定方向和效果
思想建设:基础性建设
学习教育(排序):1.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2014)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5) 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群三二心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21年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
意义(多选,表述是好的政治方向,正确及正确)
内容:四史学习,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要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浮动主题
毛中特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概述
形成发展
(一)萌芽阶段(1921—1927)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大革命失败 标志:《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标志毛泽东思想萌芽 1925《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1926《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92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充分肯定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分析”“农民”
(二)形成时期(1927—1935)土地革命战争的前中期 标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星星”谐音) 1928《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93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1.回答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疑问 2.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930《反对本本主义》1.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 2.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论断
井冈山的本本,星星是红色的
(三)成熟时期(1935—1945)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1937《实践论》《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提供哲学基础 1938《论持久战》1.驳斥了中国必亡论和速胜论 2.“兵民乃胜利之本” 1939《<共产党人>发刊词》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940《新民主主义论》(标志)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941《改造我们的学习》解释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 1945《论联合政府》提出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四)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49《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述国家性质 1956《论十大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1.标志着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957《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区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2.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科学含义
提出过程
提出概念: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王稼祥
系统阐述:1945年中共七大刘少奇系统全面的阐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开七大,毛确立)
科学评价:1981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六中讲毛主席,功过要分三七)
科学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活的灵魂
口诀:是群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群众路线: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毛泽东思想
(一)总论
形成和发展 :萌芽—形成(1927)—成熟(1935)—继续发展
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为啥革命?
近代主要矛盾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近代两大任务 —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强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岭(五四运动);区分标志(领导权)
怎么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怎么革命)“谁领着谁去打谁” 无产阶级领着人民去打帝封官
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核心),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工农小民:无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基本纲领
经济纲领(两没收,一保护)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中心内容)
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经验?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国共第一次合作打北洋军阀)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十年土地革命/内战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战)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思想上建设
组织上建设: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作风上建设(批理密)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为啥改造?
新中国成立标志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性质的社会
怎么改造?
总路线: 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改造意义?
标志剥削制度被消灭(破),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立)
(四)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经济建设
1.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方针(八大主矛搞建设);2.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文化建设
“双百两为”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故为今用,洋为中用”
外交建设
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和 “一边倒”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小平进党章)
概述
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三步走战略: 党的十三大提出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讲,经济,十三大,一个中心两基本,初级阶段路很长,百年的努力才富强
科学含义— 1.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提出— 1992年南方谈话
内容—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南方,提本质,重申那科技生产力
科学发展
邓小平— 发展才是硬道理(南方谈话)
江泽民—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
开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突破口:农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意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关键抉择,重要法宝,关键一招
对内改革
1. 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地位: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关系:改革(动力)、发展(目的)、稳定(前提) 4.标准:三个有利于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进程:经济特区(点)—沿海开放城市(线)—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面)—上海浦东新区(更大的面)加入世贸组织(球)
我国已经设立共计7个经济特区:生下三头猪去海南度假,结果去了新疆喀什霍尔果斯 广东省(深圳 厦门 汕头 珠海 海南)
实现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含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内涵
贯彻: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历史地位—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
主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科学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
历史方位(历史定位X历史方向X) 十八大开启进入,十九大首提
内涵(5个是) “中国人民开始走向世界”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是……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走进世界舞台中央
意味(3个)
又强: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又高: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又智慧: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矛盾
一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两不变: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没有变
新思想
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届六中全会:现代化强国、马克思主义政党)
内容:
八个明确 (十个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从严治党)十九大提出八个明确,十九届六中全会新增2个明确:经济和从严治党
14个基本方略
四个全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建成X强国X)
全面深化改革—动力源泉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重要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从严治党—政治保证
五大发展理念
时间:新发展理念是19大报告首次提出来的(X)是2015十八届五中提出来的
内容
创新: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绿色: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开放: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共享: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理解
1.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创新
2.京津冀协同发展—协调
3.设立国家公园—绿色
4.一带一路建设—开放
5.精准扶贫—共享
总体国家安全观
提出时间: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2015年7月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内容:方方面面都要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总书记提出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地位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根本—政治安全(确保领土主权完整,不受外来侵犯)
宗旨—人民安全
基础—经济安全
保障—军事、文化、社会安全
依托—国际安全
等等
新征程
两个阶段
2035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历史使命
内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途径:四个伟大,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宫斗是梦)
伟大工程对应的是党的建设,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伟大工程
新建设
五位一体建设
经济建设(根本、首位)
what 由高速增大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how
三大攻关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着力点—实体经济
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补短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提出)
总方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总要求:有五个,正好和“五位一体”相对应,即
重点 1.产业兴旺:对应经济 业重
关键 2.生态宜居:对应生态 升官
保障 3.乡风文明:对应文化 香樟
基础4.治理有效: 对应政治 有机
根本5.生活富裕: 对应社会 副本
总书记提出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产人文生组)
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到2035年,脱贫地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政治建设(保证)
what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how
三者统一:党的领导(根本)、人民当家做主(核心)、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基本方式)
政治制度: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依法治国
总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新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旧16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文化建设(灵魂)
what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how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特)3.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4.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爱国(最根本、最永恒),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核心—为人民服务;原则—集体主义;基本要求—五爱;着力点—四德
社会建设(条件)
what 和谐社会(目标)
how
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1年2月25日,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正式宣布,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脱贫历程:1.序幕—2.精准扶贫理念—3.六个精准—4.三大攻坚战—5.胜利
取得成就(记数字):现行标准下9899万(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清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而不是相对贫困)
过渡期: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脱贫经验:精准扶贫是打赢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社会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
民生之本、最大的民生—就业(教育);伟大复习的基础工程—教育
生态建设(基础)
核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what 建设美丽中国(目标)
how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理念: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征服大自然X),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文明发展道路:生态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道路)
三条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先永久基本农田(生产)、城镇开发边界(生活)(三线)
三生三线
其他建设
祖国统一建设
what 实现祖国统一
how “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两种制度,中国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的是高度自治,除国防和外交权归中央外,其他一切都可以自治,民族自治中没有立法权,只是在一定范围制定地方行政法规。“港人治港”、爱国者治港:都是正确表述
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
成功实践: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一国两制的基础、前提、根本是一个中国
台湾,香港,澳门实行高度自治(一定自治/完全自治X)
和平外交建设
what 基本目标 1.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对内) 2.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外)
how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国防军队建设
what 强军目标: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核心),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how
战略安排: 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唯一标准: 战斗力标准 (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
党的建设
what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how
政治建设:首位、根本性建设、统领作用、决定方向和效果
思想建设:基础性建设
学习教育(排序):1.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2013-2014)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5) 3.“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6)、“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群三二心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2021年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
意义(多选,表述是好的政治方向,正确及正确)
内容:四史学习,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要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