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外历史纲要(下)
这是一个关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
编辑于2022-08-21 19:31:27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人类文明的产生
农业与畜牧业的产生
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和阶级
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
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特点
基本独立发展
明显的多元特征
主要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的扩展
古代希腊文明的扩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文明的交流
西亚、埃及和希腊文明的交流
字母文字的起源及演化
丝绸之路促进中西交流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
中古时期的欧洲
西欧封建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的产生
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中古西欧的王权
中古西欧的城市
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
拜占庭与俄罗斯
拜占庭帝国
俄罗斯
基辅罗斯
莫斯科公园
俄罗斯帝国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南亚的国家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东亚的国家
日本
朝鲜
古代非洲与美洲
古代非洲文明
西非居民—班图人
主要国家
阿克苏姆王国
东非沿海地区的一系列国家
西非的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
津巴布韦国家
古代美洲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全球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动因
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
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
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其他航路的开辟
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通往亚洲的航路
对经北冰洋通往亚洲的航路的探索
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对南半球新世界的探寻
全球联系的初步 建立与世界格局的 演变
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人口迁移
物种交换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传统的印度洋贸易
新兴的大西洋贸易
新兴的太平洋贸易
早期殖民扩张
扩张
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
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
影响
殖民灾难
商业贸易的发展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期
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到17世纪初
性质及兴起原因
实质与精神内核
心起:意大利
“文学三杰”
“美术三杰”
15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各地
影响
宗教改革
序幕: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
德意志形成新教中的路德派
发展: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
影响
近代科学的兴起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突出成就
“日新说”
万有引力定律
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
意义
理性化思维方式的形成
科学方法的确定
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启蒙运动
兴起原因、含义、发展、思想家及其主张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君主立宪制:代表—英国
共和制:代表
美国
法国
资本主义的扩展
俄国,美国,意大利,德意志,日本
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背景
可能性:政治、市场、资金、劳动力、科学技术等
必要性: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
棉纺织业的机械化生产
近代工厂的出现
动力技术的革新
交通工具的革命
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
扩展: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第二次工业革命
条件
表现
显著特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生产方面
生产力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社会方面
阶级结构
社会生活
社会问题
世界面貌
各地联系
世界格局
经济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早期工人运动
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条件
标志:《共产党宣言》
最重要的文献之一:《资本论》
史观:创建唯物史观
意义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一国际”的成立
巴黎公社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殖民掠夺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6世纪中叶,葡萄牙,西班牙在亚洲抢占殖民地
17世纪开始,英、荷、法、美、俄、日等国在亚洲的殖民侵略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工业革命后,殖民者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步伐
柏林会议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国家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影响: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民族独立运动
民族民主革命
亚洲的觉醒
含义:亚洲国家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代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
非洲的抗争
武装斗争是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
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事件。
意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
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
一战爆发的背景
一战的导火线与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联盟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列宁主义的形成
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十月革命的过程及意义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亚非拉民族民主 运动的高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独立,颁布第一部宪法
摩洛哥里夫地区建立里夫共和国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斗争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纳斯的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
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夜世界的变化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冷战与两极格局
冷战的含义与发生的原因
冷战的表现
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两极格局的瓦解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国家的宏观调控
特征
主要措施
影响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直接背景: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主要内容
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 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社 会生产力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背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带来社会 生产力的提高
表现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福利国家”
内容
影响
社会运动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妇女运动兴起
学生运动与反越战运动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东欧社会主义的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
二战后,拉丁美洲人民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迅速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美国希望建立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
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欧洲联盟、俄罗斯联邦、日本、中国等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过程
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
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
二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 贸易总协定建立,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贸易投资和服务 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问题:
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出现了所谓的“逆全球化”现象
区域经济集团化: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
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
社会信息化是一个历史进程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战后,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 战,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
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发展方面
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
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和平与安全方面
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在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二战后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仍然发挥着 全球治理的作用
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制
中国方案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