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八年级上册历史之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知识梳理,包括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两部分内容。
初中历史8上第4课修正版:洋务运动的兴起(1861,同治元年);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同治年间);建立新式海陆军(光绪年间)。
初中历史 9下 第22课 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笔记包括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妇女地位的提高、生态与人口问题等等。
多极化趋势出现后,世界各种力量仍在进行新的分化和组合,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定型,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8上 25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初期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发展
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代表人物
张謇
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
回乡创办大生纱厂,走“实业救国”道路
发展 (“短暂春天”)
原因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发展事业热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欧洲战事,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概况
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 纺织业 + 面粉业
萎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列强的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民族工业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摧残
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民族工业顽强生存,出现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特征
比较落后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重工业基础薄弱
分布不均衡
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出现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 汽车、飞机等,传入中国
影响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劝禁缠足等割除社会陋习的法令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
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西餐、蛋糕、洋酒等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
总体来看,呈现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