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胸膜、纵膈
系统解剖学的呼吸系统篇章中的胸膜和纵膈部分的知识点归纳,包括了胸膜和纵膈部分的形态结构、功能特点,分部组成等内容
编辑于2022-09-02 16:36:01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胸膜
概念
定义
衬覆于胸壁内面、膈上面、纵隔两侧面、肺表面等部位的一层浆膜
结构
胸膜腔
脏、壁两层胸膜间,密闭、狭窄、呈负压的腔隙
肺韧带
两层胸膜的移行处,在两肺根下方融合,形成的三角形皱襞
胸膜返折线
各部壁胸膜相互移行返折之处
分类
壁胸膜
覆盖胸壁内面、纵隔两侧面、膈上面,突至颈根部胸廓上口平面以上的胸膜
脏胸膜
覆盖肺表面,伸入至叶间裂内的一层浆膜
壁胸膜
肋胸膜
性质
衬覆于肋骨、胸骨、肋间肌、胸横肌、胸内筋膜等内面
分布
前缘
胸骨后方
后缘
脊柱两侧
下缘
移行为膈胸膜
上缘
移行为胸膜顶
膈胸膜
性质
覆于膈上面
特点
紧密相贴、不易剥离
纵隔胸膜
性质
覆盖纵隔的两侧面
分布
上缘
移行为胸膜顶
下缘
移行为膈胸膜
前、后缘
连接肋胸膜
特点
中部包裹肺根,移行为脏胸膜
胸膜顶
性质
肋胸膜和纵隔胸膜向上的延续,突至胸廓上口平面以上
特点
邻近肺尖表面的脏胸膜
在胸锁关节与锁骨中、内1/3交界处之间,胸膜顶高出锁骨上方约2.5cm
小结
脏胸膜(肺胸膜)
定义
覆盖肺表面,伸入至叶间裂内的一层浆膜
特点
与肺表面紧密相贴
胸膜腔
定义
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二者之间围成的一个封闭的、潜在的腔隙
特点
左、右各一,呈负压,互不相通
内含少量浆液,减少呼吸摩擦
胸膜隐窝
定义
不同部分的壁胸膜返折并相互移行处的胸膜腔,深吸气时肺也无法到达
类型
肋膈隐窝
性质
肋、膈胸膜返折形成的一半环形间隙
特点
左、右各一
深度,达两个肋间隙
位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
胸膜腔积液,常先积存于此
肋纵隔隐窝
性质
覆盖心包表面的纵隔胸膜,与肋胸膜相互移行而成
特点
左侧肋纵隔隐窝较大(左侧肺有心切迹)
膈纵膈隐窝
性质
心尖向左侧突出形成
分布
位于膈胸膜与纵隔胸膜之间
特点
仅在左侧
体表投影
概念
胸膜前界
肋、纵隔胸膜前缘的返折线
胸膜后界
肋、纵隔胸膜后缘的返折线
胸膜下界
肋、膈胸膜的返折线
结构
胸膜
胸膜前界
结构
上端
上自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上方约2.5cm的胸膜顶
在第2 胸肋关节,两侧靠拢,在正中线附近垂直下行
右侧
第6胸肋关节,越剑肋角,移行为胸膜下界
左侧
第4胸肋关节,转向外下。沿胸骨左侧缘约2~2. 5cm,向下至第6肋软骨后方,移行为胸膜下界
特点
胸腺区
性质
两侧胸膜前返折线之间,呈倒三角形的区域
分布
第2胸肋关节平面以上
特点
成人胸腺区较窄,内有胸腺遗迹、结缔组织
儿童胸腺区较宽,容纳胸腺
心包区
性质
胸骨体下部,左侧第4、5肋软骨后方的三角形区域
分布
第4胸肋关节平面以下
特点
此区心包前方无胸膜遮盖
左剑肋角——心包穿刺术的安全区
胸膜下界
内侧端
右侧
起自第6胸肋关节的后方
左侧
起自第6肋软骨后方
锁骨中线
平第8肋
腋中线
平第10肋
肩胛线处
平第11肋
后正中线
平第12胸椎
肺部
特点
两肺下缘的体表投影相同
同一部位,肺下界较胸膜下界高出两个肋
表现
锁骨中线处——肺下缘平第6肋
腋中线处——肺下缘平第8肋
肩胛线处——肺下缘平第10肋
平肺后缘处——肺下缘平第11胸椎棘突外侧2cm
小结
系统解剖学·呼吸系统·纵膈
概念
定义
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特点
稍偏左,上窄下宽、前短后长,呈矢状位
结构
前界
胸骨
后界
脊柱胸段
两侧
纵隔胸膜
上界
胸廓上口
下界
膈
分部
四分法
胸骨角水平
上纵隔
下纵隔
心包为界
下纵隔→前、中、后纵隔
上纵隔
结构
上界
胸廓上口
下界
胸骨角、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前方
胸骨柄
后方
第1-4胸椎体
组成
自前向后
胸腺、左,右头臂静脉、上腔静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主动脉弓及其3大分支、气管、食管、胸导管等
小结
下纵隔
结构
上界
胸骨角、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下界
膈
两侧
纵隔胸膜
分部
前纵隔
心包前方与胸骨体之间
中纵隔
心包+心脏
后纵隔
心包后方与脊柱胸段之间
表现
前纵隔
组成
胸腺或胸腺遗迹、纵隔前淋巴结、胸廓内动脉纵隔支、胸骨心包韧带等
特点
胸腺瘤、皮样囊肿和淋巴瘤的好发部位
中纵隔
组成
心、出入心的大血管(升主动脉、肺动脉干、上腔静脉根部、左,右肺动静脉、奇静脉末端)、心包、心包膈动脉、膈神经等
特点
心包囊肿的好发部位
后纵隔
组成
气管杈、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胸导管、交感干胸段等
特点
支气管囊肿、神经瘤、主动脉瘤、膈疝的好发部位
小结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