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认知觉醒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岭,这是一部可以穿透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通过“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你将真正看清自己;
编辑于2022-09-03 17:03:01 湖北省认知觉醒
1. 大脑-一切问题的起源
1. 大脑:重新认识你自己
三只脑
本能脑:爬行动物,主管本能
情绪脑:哺乳动物,主管情绪
目光短浅,即时满足,避难趋易,急于求成
理智脑:灵长动物,主管认知
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的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
从习惯中跳出来不是依靠自制力,二十依靠知识
2. 焦虑:焦虑的根源
五大焦虑
完成焦虑
定位焦虑
选择焦虑
环境焦虑
难度焦虑
根源
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情
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3. 耐心:得耐心者得天下
认知规律:耐心的倍增器
复利曲线
舒适区边缘
舒适区:容易因无聊而走神
拉伸区:既有成就又有挑战,进步最快
困难区:容易因畏惧而逃避
成长权重比
该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学习曲线
拥有耐心
面对天性,放下心里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乐在其中:本能脑和情绪脑出动解决困难
2. 潜意识-生命留给我们的彩蛋
1. 模糊:人生是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
学习知识,消除认知模糊
学习知识的目的、获取知识的方法都是“消除模糊”
《思考力》:思考力的本质就是“丢弃所有已经消化的信息,让问题的核心浮出水面
《刻意练习》:不要重复练习已经会的,要不断寻找那些稍有难度的部分
《原则》:罗列了工作和生活中的原则,用以清晰的指导自己行事
《超越感觉》:想拥有清晰的逻辑,凡事不要凭模糊的感觉判断,要寻找清晰的证据
提升思考力的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学霸与学渣区别:谁更愿意做高耗能的事-消除模糊,制造清晰
拆解烦恼,消除情绪模糊
伯特.海灵格: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来的简单
痛苦的事
回避:不会消失,转入潜意识,变成模糊感觉,边界扩大,不困难的小事也会在模糊的潜意识里变得难以解决
正式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他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
恐惧
欺软怕硬的货色,你躲避它,它就张牙舞爪,你正式它,它就原形必露
里清外明,消除行动模糊
行动力不足的真正原因是选择模糊
人类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不自觉逃避
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目标时,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
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2. 感性:顶级的成长竟然是“凭感觉”
潜意识的智慧
潜意识:天性部分(喜欢即刻、确定、简单、舒适),处理信息速度极快
意识:走路去天津
凭感觉学习
高手学习方法
先用感性帮助自己选择
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理性、感性、天性的选择倾向
天性选择舒适区/你喜欢的
感性选择拉伸区域/你触动的
理性选择困难区/你想要的
凭感觉寻找人生目标
目标:是存放我们热情和精力的地方
动用感知力而不是思考力
小事从脑,大事从心
如何捕捉感性
1. ”最“字法:最触动自己的点
2. "总:字法:脑子里总是不自觉跳出来的某些重复念头,心中最放不下的事,是情绪波动的源头,审视并消除它,自己会变得平和
3. 无意识的第一反应:不要思考,告诉我你脑中出现的第一个想法
4. 梦境:内心真实想法
5. 身体:身体不会说话,但很诚实
6. 直觉
内观自己,摆脱焦虑
3. 元认知-人类的终极能力
1. 元认知:成长慢,是因为你不会“飞”
”万物之灵“的根源
最高级别的认知
元认知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
反思
元认知能力的差异
被动元认知:遭遇指责、批评时不得已去反思纠正
主动元认知:没有威胁的情况下,主动开启第三视角、开始持续反观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元认知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
1. 反观自己的思考
2. 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
3. 进而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否明智
4. 进一步纠正不明智的想法
5. 最终做出更好的选择
6. 元认知维度
过去(认知工具)
学习前人的智慧
反思自身的经历
未来(未来视角)
高度(全局视角)
深度(底层规律)
获取元认知能力
从过去端获取,包括学习前人的智慧和反思自身的经历
自身的经历更是一种独特的财富
启用”灵魂伴侣“
冥想
监控自己的注意力,然后将其中集中到自己需要关注的地方
2. 自控力:我们生而为人就是为了成为思维舵手
我们天然被潜意识左右
自我审视
主动控制
防止被潜意识左右能力
成长就是为了主动控制
学习、理解、记忆、运算的认知能力
观察、反思、判断、选择的元认知能力
遇到选择,停留几秒思考,激活理智脑,启用元认知审视当前思维,做出不一样的审查
成为自己人生思维的舵手
元时间:选择的节点,想清楚
想清楚,不仅要审视第一反应,同时还要有清晰明确的主张
对模糊零容忍
元认知能力强的人
当下的注意力
当天的日程安排
长期的人生目标
力求想清楚、进行审视和主动控制
4. 专注力-情绪和智慧的交叉地带
1. 情绪专注:一招提振你的注意力
“行动”如躯体,“感受”如灵魂
身心合一:全身心感受行动
身心分离:担扰、幻想、焦虑
分心走神的原因与危害
走神:沉浸过去,担扰将来,幻想不可能实现的情况,让我们活在当下
分心走神的本质:逃避
让感受回归行动
专注当下
享受当下
更从容、不慌张
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得道前:砍柴、担水、做饭
得道后:砍柴、担水、做饭
2. 学习专注:深度沉浸是进化双刃剑的安全剑柄
人类情绪和能力优劣得根本差异
沉浸能力强
沉浸能力弱
深度沉浸得方法
1. 有定义明确得目标
SMART原则:具体得、可测量的、可达到的、和其他目标有相关性的、有明确的期限
2. 练习时极度专注
3. 能获得有效反馈
4. 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刻意练习四要素
5. 学习力-学习不是一味地努力
1. 匹配:舒适区边缘,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
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会做但特别容易错
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能懂
距离太远的,我们都把握不住
底层概念、规律:能解释的现场越多,这个概念就越底层
一切为了匹配
问题的根源:这个问题太大,太模糊
拆解目标
提炼目标
要有专注点
2. 深度:深度学习,人生为数不多的好出路
何为深度学习
学习金字塔
被动学习
听讲---5%
阅读---10%
视听---20%
演示---30%
主动学习
讨论---50%
实践---75%
教授他人---90%
阅读金字塔
浅
听书
自己读书
自己读书+摘抄金句
深
自己读书+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自己读书+践行操练
自己读书+践行操练+输出教授
动用已有知识解释新知识
“缝接”: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知识架构中
如何深度学习
3步骤
1. 获取高质量的知识
2. 深度缝接新知识
3. 输出成果去教授
几个方法
1. 尽可能获取并亲自钻研一手知识
2. 尽可能用自己分话把所有知识写出来
3. 反思生活
深度学习的好处
不在浮躁
磨炼理智
跨界能提升
产生灵感
不同事物产生关联,产生洞见
深度之下的广度才能有效
为浅学习正名
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开放
3. 关联:高手的“暗箱”
无关联,不学习
知道信息点
关联信息点
行动和改变
获取新知→关联新知→形成晶体
事不关己,不关联
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需求
如何获取关联能力
1. 手中有锤
足够的热爱和投入
极致的专注和思考
2. 输入足够多
3. 保持好奇心
4. 常说一句话“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一切在于主动
4. 体系: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其实很简单
知识与认知的区别
知识:知道和理解
认知:“判断”与"选择"-个人成长的目的
只学让自己触动的
寻找触动点
在认知圈边缘扩展最有效
体系的本质: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触动是最好的筛选器
触动学习法
每日反思
仅仅触动还不够
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新知识,会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
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知识,提取不出来的知识就是伪触动
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或使用这些知识,因为实践是产生强关联的终极方法
5. 打卡: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
动机转移,动力扭曲
认知闭合,效能降低
学不到,假装一下
学到了,立即停止
任务心态,身心分裂
两个策略,轻松改变
用记录代替打卡
设下限,不设上限
6. 反馈:是时候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了
无反馈,不学习
产出作品,获得反馈,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去“玩玩玩”
不一味努力坚持,让理智脑苦苦去”学学学“
有作品意识才有未来
1. 教是最好的学
2. 用是最好的学
3. 输出倒逼输入
4. 请用作品说话
痛苦也是一种反馈
尽最大力气将作品打磨成自己当前能力范围内可完成的最好的样子
制定分享策略,展示给那些能力不及你的人
冷静客观地对待打击
所有痛苦都是上天给我们的成长提示
被动学习如何获得反馈
自我测试
主动回想
愿您从此不在平庸
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7. 休息:你没成功,可能是因为太刻苦了
主动休息的秘密
燃尽图:刻苦者的精力变化曲线
不过度消耗自己,只要感到精力不足,就主动休息-精力桶的水位快速回升
保持专注的危机
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如此反复
在拉伸区练习,专注效率最佳
将学习难度控制在拉伸区范围内
意志失控的根源
克服困难和抵制诱惑都需要消耗意志力
拯救你的“番茄”
番茄工作法
极度专注、主动休息、循环往复
6. 行动力-没有行动,世界只是个概念
1. 清晰:一个观念,重构你的行动力
珍惜每天的礼物
要事第一
在注意力的增强回路
在增强回路起点做选择难度最小
最初阶段强迫自己先做重要的事情
清晰力才是行动力
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一招建立清晰力:写下来
待办事项
计划完成
实际完成
备注
一切源于“想清楚”
认知越清晰,行动越坚定
“想清楚”才是一切的关键
2. “傻瓜”:这个世界会奖励那些不记得失的“傻瓜”
成长中的悖论
想先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
思考很重要,但光想不做,贻害无穷
突破阈值
行动量需要突破阈值
认知临界点
做一个有理有据的“傻瓜”
觉得别人说的是对的,笃定行动
不适则改,适则用
3. 行动:“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破解
认知,其实是一门技能
学习任何一门技能,本质上都是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建立链接
一开始做不好很正常
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
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7. 情绪力-情绪是多角度看问题的智慧
1. 心智带宽:唯有富足,方能解忧
2. 单一视角:你的坏情绪,源于视角单一
3. 游戏心态:幸福的人,总是在做另外一件事
8. 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
1. 早起:无闹钟、不参团、不打卡,我是如何坚持早起的
2. 冥想:终有一天,你要解锁这条隐秘赛道
3. 阅读: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
4. 写作:谢谢你,费曼先生
5. 运动: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外观世界,借力前行
9. 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10. 共同改变,一起前行
11. 主题
12.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