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年级知识点梳理
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 (正衬、反衬) 总分式。
编辑于2022-09-10 16:06:47 广东三年级上册 (需要从抓中心、中心句词、关键词句、体会句子的含义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深层理解文本的能力)
第一单元
单元导向:
明确本单元是写与校园有关的人物与活动
单元任务:
体会有新鲜感的词句及写作乐趣
学习“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能够恰当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使得文章变得生动有趣
课文概况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主旨内容:本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上学、上下课两个场景和环境一个画面,介绍了一所边疆山区的多民族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感受到边疆多民族小学的学习生活的美好。
学习重点: 1、掌握课本重点的10个重点新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新的生字词 2、结合资料袋和插图,说课文描写了几个画面,画面是什么,了解课文内容;并且找出“富有新鲜感的词句”能找出这所学校有特别地方的语句,并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最后达到能根据提示词语和场所、仿照课文介绍校园的某一处场景。
《花的学校》
主旨内容: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学习重点: 1、认读5个生字,会写13个字。 2、能仿照“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拟人修辞手法并根据给出的场景内容进行写句子。 3、能够通过圈画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文章大意的概括。
《不懂就要问》
主旨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
子主题
学习重点: 1.随文认读“诵、例”等11个生字,重点关注“挨”的正确认读,通过组词、字义理解,区分多音字“背、圈”的正确读音。2.在学习完前两课的基础上发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3.默读课文,说清起因、经过、结果及借助插图的叙述方法,进一步提升概括能力,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最后学会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4.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写作要求
重点是掌握需要人物描写方法:运用外貌、语言等简单描写手法对人物进行描写,并且需要学会抓人物最具特点的地方进行描写,可以参考课文中的内容以及给出范文进行学习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第二单元
单元导向:
阅读有关于“金秋时节、美好光景”的古诗和现代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
单元任务: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在熟练掌握查字典的要求上,如借助插图、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以及联系生活经验等方式。
课文概况
《古诗三首》
主旨:从历史的角度描述了古代诗人在金秋时节的所思所感,是古代文人眼中的秋景,有表达自身志向,有劝勉朋友,有表达思想怀旧之情。
学习重点: 1、能够掌握会读会写的生字词,保证书写正确。 2、通过学习古诗中重点的词语解释,然后再学习运用自己的话表达对诗歌描写的画面,以及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能够根据诗意学会划分读书节奏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文主旨: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深秋美景:雨后初晴,道路两旁的水泥道上铺满了金色的梧桐落叶,整条道路上就像铺上了一块色彩绚丽的地毯。全文充满着童真童趣,饱含着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1、会正确认读“洼、印”等6个生字;会正确、规范地书写“铺、泥”等13个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找出关键语句,概括雨后天气及美景。 3、抓”明朗“、”凌乱“、”熨帖“等关键词语将理解词语的方法运用到这些词语的解释。 4、 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会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秋天的雨》
课文主旨:本文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通过秋天的雨巧妙地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学习重点: 1、会正确认读“钥、匙”等10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勾住”等词语的意思,继续深入学习多种理解词语的意思的方法。3、会背诵第二自然段。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4、清楚知道课文从三方面写秋天的雨,掌握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的表现在哪里。
《听听,秋的声音》
课文主旨: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了秋天大自然里一些特有的声音——大树的唰唰声、蟋蟀的叫声、大雁的叮咛和秋风的歌吟等,说明秋的声音藏在大自然的许多事物中,需要我们细细聆听。
子主题
学习重点: 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围绕课后问题的解决,能够掌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写作要求:
学习写日记的要求是:能够做到选材灵活,引导留心观察生活,养成把看、听、思考以及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掌握日记的写作格式以及提高写日记内容通顺度。
第三单元
单元导向: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单元任务:
能够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围绕课文及课后问题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并且引导学生通过情节分析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课文概况:
《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文主旨: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学习重点: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通过表格的梳理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3.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那一定会很好》
课文主旨:本文中心思想是:让人们体会树种子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以及为人们服务的快乐。其实是以一粒种子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奉献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习重点: 1.认识“缩、努”等7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并且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自己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3.通过表格形式归纳梳理本文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内容并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在牛肚子里旅行》
课文主旨:《在牛肚子里旅行》主要讲述了两只蟋蟀在玩捉迷藏时,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在另一只蟋蟀的帮助下,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
学习重点: 1.认识“咱、偷”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等4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语,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一块奶酪》
课文主旨: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学习重点: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 2、默读这篇略读的课文,能大致通过问题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3、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写作要求:
写作指导: 1.审阅题目:本次习作主要是写童话。我们要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出以事实为基础的有想象力的童话。 2.编写选定内容:(人物、事情(时间、起因、经过、结果)按照一定的顺序以及运用一定的手法)
第八单元
单元导向
掌握默读的方法
课文概况
《司马光》
课文主旨:了解司马光的品质
学习重点: 1、能够学会“不理解的地方看看注释”“把不理解的字组成词来理解”“借助课文插图来理解”。 2、初步认知文言文这种文体,并且学会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文言文的内容。 3、全文以及注释背诵。
《掌声》
课文主旨:《掌声》是一篇记叙文,文本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学习重点: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灰雀》
课文主旨:本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间的一个温暖的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学习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3.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
《手术台就是阵地》
课文主旨:写的是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工作了三天三夜的动人事迹。
学习重点:默读为主,自主学习为主,能够掌握白求恩的精神品质,进一步提升默读的能力。
写作要求
《那次玩得真高兴》
第七单元
单元导向
感受语言的生动性,积累好词好句
课文概况
《大自然的声音》
课文主旨: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2.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能找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父亲、树林和鸟》
课文主旨:本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学习重点:1.正确识字、写字,默读课文,默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2. 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带刺的朋友》
课文主旨:本文讲述了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偷枣的故事,其间穿插着作者的所思所想,情趣盎然。
学习重点: 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写作要求
写出引起自己关注的一个现象以及问题,并发表有关于对这个问题或者现象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说积极的建议或者问题解决的方法。
第六单元
单元导向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单元任务
习作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表达,学会从不同的方面去描写一个重点。
课文概况
《古诗三首》
学习重点: 1、需要能够记忆背诵并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以及掌握古诗中的读写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够掌握每首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以及通过注释及插图描述诗句所表达的画面,并且能够完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最后能够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文主旨: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海疆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 1.认识“富、饶”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字,会写“群岛、位于”等2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海滨小城》
课文主旨:《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美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几处地方,抓住其中景物的特点,展现了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景色。
学习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找到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文主旨:《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以季节变化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 1.抓住不同季节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准确性。 2.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尝试模仿表达。
写作要求
尝试运用在课文中学习的方法进行描写某地有什么样的美景以及美景的样子的内容等,并且学会运用围绕一句话的意思进行描写。
第五单元
单元导向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观察”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船的鸟》《金色的草地》两篇课文组成。
单元任务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事物的,学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分析作者的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课文概况
《搭船的鸟》
课文主旨: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
学习重点: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能借助观察记录单学习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
《金色的草地》
课文主旨: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
学习重点: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等18个词语;2.能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文中人物的快乐,能紧扣关键词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3.能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尝试仿写一个片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写作要求
观察类作文:写出观察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写清楚观察的感受,学会表达观察事物的变化。
第四单元
单元导向: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预测”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单元任务:
需要做到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 阅读的乐趣。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引导预测训练。
课文概况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课文主旨: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
学习重点: 1、正确认识“暴、凑”等8个生字,并会书写“洞、准”等13个字。 2、掌握基本的预测方法能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好处和乐趣。 3、用上“可能”、“估计”等词语说出自己的猜测,用上“因为……所以……”等句式说出自己的预测的依据。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课文主旨:故事讲述了胡萝卜先生有一根不断变长的胡子,胡子被吹到了身体后面,被小男孩当作风筝线,而后鸟太太对绳子是如何处置的,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胡子又会被如何处置,这种“反复结构”故事篇章布局,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续编童话故事的空间。
学习重点:1、 会认5个生字。 2、 能够根据情节,进行大胆的想象,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借助《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基本预测方法尝试续编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还会遇到怎样的奇遇,检验续编的能力。 3、联系课后问题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不会叫的狗》
课文主旨: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只不会叫的狗学叫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事情发展到最后,它只可能有一个结局,所以每次选择都很关键,都应以不迷失自我为基础,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
学习重点: 1、掌握会读会写的生字词语 2、通过比较阅读法、触类旁通法,以表格的形式回顾梳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两个故事的内容,发现情节反复的特点,以此学习安排情节发展。 3、略读课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迁移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强调以点带面,迁移运用。 4、并通过在前面两篇内容的比较的基础上检验学会预测结局的能力,能够理解结局是出乎人意料的情节安排。
写作要求:
1、结合课文插图的内容续写故事,内容是围绕“过生日”的这个主题。 2、并且在前面学习课文的过程将预测的基本方法与编写故事情节的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到这篇文章中去。 3、学会合理安排情节发展,符合现实的预测并且能结合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