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素书原始章
《素书》是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
编辑于2022-09-10 19:55:20 新疆素书第一章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财富在于迎接规律,平穷在于放弃规律。主动积极的迎接规律,财富就会扑面而来,相反如果放弃了规律,人生就会陷入被动,(比如,春种秋收这是规律)明白规律,就会有能量和自信,自信的迎接规律,迎则赢。
1、春夏秋冬,是大自然的规律。人生也有规律。
2、富有、源于迎着人生规律而行。贫穷,源于放弃了规律
3、真正的成功:是以良好的心灵品质,依道而行,达成利益自己、他人和社会的目标,同时拥有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
1、原始章
1、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透视你的人生
道:就是一个人内心对人生社会本质规律的体征程度。体征的层面越高,一个人的道就越高
德:品德,德行,美德。德越高,品德自然也越高
仁:仁爱,人是对百姓的那份仁爱。因为深爱,所以奉献。
义:道义。一个人拥有的美德自然会在对人事物的态度上流露出来。这些态度中最关键的就是仁和义了
礼:规律、规范。一个人做事是否有方法,已经落到具体的方式方法上去了
故事:汉景帝请周亚夫吃肉,周亚夫忠诚、担当、直率、但这份德中隐藏者一份高傲,所以他不能忍辱,不容冒犯。比如对地位比较低的人就不会尊重,对地位比较高的就不会尊敬,即使对待皇帝也不大尊敬。(吃肉不给筷子,一点小委屈就受不了,过了一会,找机会告退,汉景帝望着他的背影,说到,一点委屈都承受不了的人,不能将他托付给太子。) 周公恭敬谨慎,可谓是站战兢兢如领深渊,如履薄冰,自然而然的流露出那样一份谦卑和敬畏。就好像自己从没做过摄政王一样。
2、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行于大道、建功立业
道:源于心每时每刻都在主宰着我们,主宰着我们的意识,语言,身形。也主宰着我们的德仁义和礼。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所以道不是规律本身,而是一个人对规律的明白与体征程度。规律是不变的,体征程度有高低,一个人体征程度越高,道痕就越高,展现出来的格局境界就越高。而一个人的起心动念处,展现的就是格局境界。也就是一个人的道痕。
圣贤为我们揭示出的人生重大规律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就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有怎样的行为作用就有怎样的反作用,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同样损害他人就是损害自己。
故事:救火英雄,就有人舍生忘我,愿意去帮助素不相识的人
故事:周成、赵平、李小毛回乡创业(周成帮助茶农种植、钻研茶叶加工,探索制茶工艺、帮茶农线上线下一体销售,成为企业家。赵平收购茶叶不苛斤少两,按茶叶品质定价,虽不算红火,但家庭收入慢慢起来了。李小毛觉得来钱慢,低价收购高价售卖,加工坏茶搞添加剂、色素、香精、糖精、染色剂,转手卖高价,短期内赚钱,长期老百姓都知道了,如今生活举步维艰。害人终害己。)
3、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成功的等式
1、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美德,就能得到与之对应的事业成果
2、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就是说一个品德德行高的人,可以利益到更多的人。使天下万物都各得其位,各得其所。
3、本质上你的德行就决定了你能得到什么。反过来说,你目前的人生方方面面的结果都是你美德的一份兑现
故事:作战英勇当上百夫长,后限制士兵,又害怕他们超越自己,另将军问询100个士兵,又叫不出几人,被贬为士兵。后反思,自己甘愿在背后默默的托起别人,服务别人,所以他们赢得了众人的尊重,被众人托举。再次担任了百夫长的职务。
4、养家糊口,照顾好员工,客户,发展连锁,员工越来越多,事业也越来越大。画一个圈,心里能装下多少人,原以为多少人好,圈有多大,事业的舞台就有多大。
4、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成人之美、成长自己
1、仁爱之人,有慈惠侧隐之心,成就他人、成人之美,他的爱像雨露一样滋润大地,是万物生长。
2、他有词汇侧隐之心,他成就他人成人之美,他的爱像雨露一样滋润大地,是万物生长。
成为家训、家风,
1、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为恶小而为之,或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2、做人一定要老实,一定要勤奋。不能坑人,不能害人。到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别人吃亏。
3、要结识有钱的朋友
4、比如我们学习很认真。不辜负家人的期盼,比如别人托付我们的事情。我们心里就想把它做好,不辜负别人的嘱托
5、让大家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边界的。人是该做的,亦是不该做的,
6、不能说谎。不能拿别人东西玩游戏,不能沉迷于游戏,
故事:周文王的爷爷周太,积累德行,广思人意,受到百姓的拥戴,人们安居乐业,十分富足,附近的部落就想抢,人民非常愤怒,聚集在祖父身边,请求出去迎战,祖父说不管谁当君主都想让人们过好日子,人民跟着我,或者跟着他们。有什么区别呢?但是人民跟着我就可以免受战乱之苦。但是如果人民因为拥我当君主就去打仗,牺牲自己的父子兄弟。我不忍心啊。于是担负就带着自己的亲属离开了这个地方,跑到很远的起山定居下来。没想到冰地的百姓福老邪幼拉家带口,都到起山脚下定居。远处的百姓和贤明的人。也都仰慕他的仁德,纷纷来投靠他。
3、每个人都有词汇侧影之心,我们都可以将心中的人将自己的词汇侧隐之心开发出来,
4、孟子又说没有侧隐之心,便不算是人了。因为侧隐之心我们本就有,是天生的。
5、一颗仁爱的心具有源源不断的强大的力量。我们可以从爱我们自己开始,从爱身边人开始成人之美,成长自己。
5、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赏善罚恶、立功立事
1、义:就是让大家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是有边界的,就是适宜应该的意思,这句话大体是说所谓意。就是坚守原则,该做的事就去做,不该做的事绝对不做。
2、善罚恶,以立功立事,依据原则,对善的事情予以褒奖。对不善的事情坚决的予以惩罚,这样才可以做成一番事业。
3、为了成就事业,有些事情坚决不能做,比如以言取愿者或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讲的话,总勾起别人的怨恨。
比如:公司高层刚刚决定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要推行一套新的流程,但这位同仁却觉得这刘盛也不怎么样。领导可真会给人找麻烦,他不自觉的唠唠叨叨,在私下闲聊的时候,把这话抱怨给了好多人。同事们听了他的话,也不禁对新流程有了意见,执行的时候就懈怠了。领导看到了刘盛怎么执行不下去就找人来了解情况。这才知道原来是有人的负能量,激起了整个团队的抱怨。结果从此以后,对于这位同仁,领导就不再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了。
有人说:我的事业总是走一段就栽一个坑。再走一段又栽一个坑,现在才知道那些坑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这不就是以言取愿者或吗。
喜欢当众指责别人来显示自己的高明,这是带团队的大忌,他人不足,正好显示自己的高明。所以看上去它似乎得到了一份荣耀,实际上却失去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6、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秩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夙兴夜寐、成人伦秩序
1、履是履行遵循的意思,意思是说我们日日夜夜都在遵守的规矩。因为遵守规矩,人生方方面面才能井然有序。
2、以成人伦秩序:道德仁义礼作为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有无非是层面不同,不仅仅是贤人,君子具有,就连坏人都有道德仁义礼。
3、不可无一焉:是说道德仁义礼哪个层面缺了都不行,并且低了都不行,任何一个层面低代表着其他的也低,比如一个人总干坏事,这就意味着他的道德仁义肯定也有问题
对于道很高的人来说,一些普通人看起来严苛的敏捷规矩对于他们却是自然而然。而这些有形的礼节规矩是团队和谐,家庭幸福必不可少的因素。
尊重他人这份品质会成为他一生用不尽的财富。
4、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你在最外层是道和德的外线。有怎样的道就怎样的德,有怎样的德就呈现怎样的你。成就怎样的事。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讲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正遇上下雪,一直在雪中待到程颐午休醒来的事情。后人便把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成恳求教,尊师重道的学子。
要想赢得他人的信任,就得下点苦功夫。各种礼节都得做到位了
越是格局境界高的人,越是借圣恐惧,他们敬畏天理,对人对物不敢有丝毫轻呼,满意,丝毫不敢有不恭不敬的念头。呈现在德上就是恭敬虔诚,呈现在人上就是成人之美,呈现在义上就是当指,不该做的坚决不越雷池半步。呈现在你上,就是未经主人家同意,在冰寒雪地等待两个小时,也绝不登堂入室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不可无一焉,道德仁义礼是人生的五个层面,也是自然形成的整体,任何一环层面的高低都影响一个人整体层面的高低。也决定一个人成就是的高低。愿我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道德仁义礼,时时坦去心上的灰尘,提升道德仁义礼的层面。行于大道,立德成人遵义安理。
7、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无限空间、无限希望
1、能看清时代国家的兴衰规律。能深刻洞察成功和失败的法则,能预测未来是治还是乱的大趋势,也能做出是去是留是行是止的时机判断。
比如:张良:十年研读素书,这就是潜居报道的过程。十年之后,张良深知秦朝壁面的大趋势,选择追随刘邦数十次,在刘邦性命攸关的紧要关头,为刘邦做出正确判断。短短七年时间就辅佐这个小小的亭长,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君主。而张良更是创造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传奇佳话。
比如:姜太公钓鱼,据说姜子牙博学多文,曾经为商纣王做事。商纣王日渐残暴,姜子牙看到商王朝颓败的趋势就退隐而去。姬昌的大臣听说姜子牙是贤人,就拜访姜子牙,恳请他辅佐姬昌。姜子牙也听说西伯侯姬昌是仁德之人,于是就开始谋划帮助西伯侯姬昌脱困。一心辅佐西伯侯,推行德政,惠民爱民。帮其他诸侯国解决纷争,树立威信,最终实现天下2/3的诸侯和百姓都心向往。
2、唯有能够洞察事物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人才能够拥有动静有成,极无不利的智慧和能量。君子读懂了人心相背,读懂了趋势变化,所以才能乘势而起,顺势而为。
3、意思是说有道之人心甘情愿,隐没自己不露锋芒。不隐的状态是自己的心,
在他眼中,这个世界的规律一清二楚,他的心能自利,利他胸怀天下。他能够妙用普氏的仁爱,通达的智慧,浩荡的胸怀和磅礴的能量等等贤人之德。因此能够匡济天下,辅助君王利益万名,
4、阳明先生说,每个人心中的圣人就是自己的良知。不管你怎么变化,良知都不会敏灭,我们每个人心里原本就有无尽的仁爱,无尽的智慧,无尽的能量。无限的胸怀,这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只是被遮蔽和障碍住了。
8、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从容、自信、坚定
1、成大事者必待时机。所以查天地之变化,平日潜居报道。待到时机顺势而起,自然而然成就一番事业
潜居:张良十年磨一剑,十年读素书,这就是张良的潜居报道,其时:张良追随刘邦。成就大汉天下
姜太公也是数十年怀才不出。默默观测天下大事,直到辅佐文王才开始得机而动,成就了自己的绝代之功。
诸葛亮:
在诸葛亮的同乡看来,诸葛亮也不过是个种地的闲人罢了。可是在他自己心中是那样的从容,自信,坚定。因为他清清楚楚的知道天地间的规律在哪里。直到下一个大趋势在哪里知道什么一定会发生,什么一定会过去,所以要做的就是修炼自己,等待时机,在大势来临之时,抓住机遇,乘势而起。我们说潜居报道是极高的格局境界,本质上也唯有闲人君子才能潜居报道。
2、潜居报道:
1、心中有道,便能从容自信,坚定前行。任何一项事业都必然要经历巨大的挫折和困难,他就没有了感性的烦恼。挫折来临的时候,就是要积蓄能量,忍辱负重前行。善于把握时机。时机来临,当人不让,勇于担当,做出贡献,取得成就。
2、潜居报道重在有道,若是无道,潜居也只是养的自己的小我。潜居报道重在有道,重要的是在内心深处与天理大道相应对
3、根本没有时间去做歪门邪道的事情。全心意,一心一意都是在体验天理,这才叫报道。
4、明心:借助素书的智慧,看清自己内心那些还有待提升的地方。返工自省,建设自己,这就是一条尽心的大路。通过明心尽心的功夫,我们就可以一步步更接近道路。也更接近贤人君子潜居报道的格局境界
9、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时机在哪里?
比如:霍去病,他想的是解决国家的灾难,解救汉朝的百姓。后世很多人只看到他风浪居需时的荣耀,却常常忽视了他胸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豪情。忽视了他千里走单季的担当精神
是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是在别人后退的时候站出来,临危不惧,直下担当。化育天下百姓的圣人,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都是如此。他们取得成功,不是他们幸运,而是他们格局境界高,胸怀大志,响应时代与人民的需要。
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离不开各行各业的繁荣兴盛。更离不开每位奋斗者的付出,在各行各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惧困难,响应时代和人民需求,勇担责任和使命,就是我们每个人实实在在把握得住,实实在在能取得成功的时机。
10、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依道而行、其道大光
1、没身,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蓄能量,
张良与素书的故事,张良为魏国复仇,刺杀秦始皇,刺杀失败之后隐藏起来,但是他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在积蓄能量,当他遇到黄石公传授素书,又一次抓住了机会,但他不是拿到素书就马上去匡济天下。他经过了十年的成绩,仔细研读素书。最后遇到机会辅佐刘邦开创大汉,终于建功立业
被誉为儒家复圣的颜回,31岁就离开了人世。他短暂的一生没有步入仕途,建功立业,也未曾著述,留下传世名作。但颜回的没身却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在后人心中,颜回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所以被称为复圣。
2、只问耕耘,不问结果,心中抱定,心有定盘针。才能经历风雨诱惑,走在道上,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3、普通人也许一生,成不了贤人君子。却没有理由不像贤人君子一样去付出,努力学习成长。不放弃成长就是朝向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