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碰撞与动量守恒
高中物理;复习。冲量的计算方法,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的比较;理解动量定理的要点、用动量定理解解释现象。
编辑于2022-09-15 20:08:24 山东省第六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
高考导航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基础课
基础课1 动量和动量定理
知识点
知识点一 动量
定义
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通常用p来表示
表达式
p=mv
单位
kg▪m/s
标矢性
动量是矢量,其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
知识点二 冲量
定义
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这个力冲量
公式
I=Ft
单位
冲量的单位是牛·秒,符号是N·s
方向
冲量是矢量,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知识点三 动量定理
内容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
表达式

矢量性
动量变化量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可以在某一方向上用动量定理
例题
 
考点
考点1 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的计算
冲量的计算方法
计算冲量可以使用定义式I=Ft求解,此方法仅限于恒力的冲量,无需考虑物体的运动状态
利用F-t图象计算,F-t围成的面积可以表示冲量,该种方法可以计算变力的冲量
动量、动能、动量变化量的比较

例题
   
考点2 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理解动量定理的要点
应用动量定理时研究对象既可以是单一物体,也可以是系统,当为系统时不考虑内力的冲量
求合力的冲量的方法有两种
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冲量
求出每个力的冲量再对冲量求矢量和
动量定理是矢量式,列方程之前先规定正方向
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
△p一定时,F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时间越长,力就越小
F一定,此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p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p就越小
分析问题时,要把哪个量一定,哪个量变化搞清楚
动量定理的两个重要应用
应用I=△p求变力的冲量
应用△p=F△t求动量的变化量
动量守恒
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成为物体的机械能,势能可以是引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例题

方法技巧
用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
确定研究对象
一般为单个物体
进行受力分析
求每个力的冲量,再求合冲量或先求合力,再求合冲量
分析过程找初末态
选取正方向,确定初、末态的动量和各冲量的正负
列方程
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
跟进题组
   
核心素养培养
应用动量定理解决流体问题,建立“柱状模型”
对于“连续”质点系发生持续作用,物体动量(或其他量)连续发生变化这类问题的处理思路是: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即选取很短时间Δt内动量(或其他量)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如下的“柱状模型”:在时间Δt内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均分布在以S为截面积、长为vΔt的柱体内,这部分质点的质量为Δm=ρSvΔt,以这部分质量为研究对象,研究它在Δt时间内动量(或其他量)的变化情况,再根据动量定理(或其他规律)求出有关的物理量。
模型一 流体类问题
流体及其特点
通常液体流、气体流等被广义地视为“流体”,质量具有连续性,通常已知密度ρ
分析步骤
建立“柱状”模型,沿流速v的方向选取一段柱形流体,其横截面积为S
微元研究,作用时间Δt内的一段柱形流体的长度为Δl,对应的质量为Δm=ρSvΔt
建立方程,应用动量定理研究这段柱状流体
例题

方法技巧
将动量定理应用于流体时,应在任意时刻Δt时从流管中取出一个在流动方向上的截面1和2围起来的柱体体积ΔV,在此柱体内截取一微小流束Δl,将“无形”流体变为“有形”实物Δm,则在Δt时间内质量为Δm的柱形流体的动量变化为Δp,即F·Δt=Δmv2-Δmv1。
模型二 微粒类问题
微粒及其特点
通常电子流、光子流、尘埃等被广义地视为“微粒”,质量具有独立性,通常给出单位体积内粒子数n
分析步骤
建立“柱体”模型,沿运动的方向选取一段微元,柱体的横截面积为S
微元研究,作用时间Δt内一段柱形流体的长度为Δl,对应的体积为ΔV=Sv0Δt,则微元内的粒子数N=nv0SΔt
先应用动量定理研究单个粒子,建立方程,再乘以N计算
例题

针对训练

基础课2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知识点
知识点一 动量守恒定律
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表达式
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
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增量等大反向
动量守恒的条件
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动量守恒
近似守恒:系统受到的外力矢量和不为零,但当内力远大于外力时,系统的动量可近似看成守恒
某一方向上守恒:系统在某个方向上所受外力矢量和为零时,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例题
系统动量不变是指系统的动量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 [人教版选修3-5·P16·T5改编]某机车以0.8 m/s的速度驶向停在铁轨上的15节车厢,跟它们对接。机车跟第1节车厢相碰后,它们连在一起具有一个共同的速度,紧接着又跟第2节车厢相碰,就这样,直至碰上最后一节车厢。设机车和车厢的质量都相等,则跟最后一节车厢相碰后车厢的速度为(铁轨的摩擦忽略不计)( ) A.0.053 m/s B.0.05 m/s C.0.057 m/s D.0.06 m/s
知识点二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碰撞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
特点
在碰撞现象中,一般都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可认为相互碰撞的系统动量守恒
分类

例题
系统的动量守恒时,机械能也一定守恒。( ) 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的动量就不可能守恒。( ) 
考点
考点1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动量守恒定律的“六种”性质
系统性
研究对象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条件性
首先判断系统是否满足守恒条件
相对性
公式中v1、v2、v1′、v2′必须相对于同一个惯性系
同时性
公式中v1、v2是在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速度,v1′、v2′是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速度
矢量性
应先选取正方向,凡是与选取的正方向一致的动量为正值,相反为负值
普适性
不仅适用低速宏观系统,也适用于高速微观系统
跟进题组
1.(2017·北京东城区模拟)(多选)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这个系统中( ) A.一个物体增加的速度等于另一个物体减少的速度 B.一物体受合力的冲量与另一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相同 C.两个物体的动量变化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系统总动量的变化为零  3.[人教版选修3-5·P17·T7改编]悬绳下吊着一个质量为M=9.99 kg的沙袋,构成一个单摆,摆长L=1 m。一颗质量m=10 g的子弹以v0=500 m/s的水平速度射入沙袋,瞬间与沙袋达到共同速度(不计悬绳质量,g取10 m/s2),则此时悬绳的拉力为( ) A.35 N B.100 N C.102.5 N D.350 N 
方法技巧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时应该首先判断动量是否守恒,这就需要理解好动量守恒的条件,基本思路如下
明确研究对象
确定系统的组成及研究过程
分析受力
判断动量是否守恒
定正方向
确定初末状态的动量
列方程
求解或讨论
考点2 碰撞模型的规律及用用
碰撞现象满足的规律
动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不增加
速度要合理
若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后>v前,碰后原来在前面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若碰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前′≥v后′
碰前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
弹性碰撞的结论
两球发生弹性碰撞时应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以质量为m1、速度为v1的小球与质量为m2的静止小球发生正面弹性碰撞为例,则有

例题

方法技巧
碰撞问题解题策略
抓住碰撞的特点和不同种类碰撞满足的条件,列出相应方程求解
可熟记一些公式,例如“一动一静”模型中,两物体发生弹性正碰后的速度满足:
熟记弹性正碰的一些结论,例如,当两球质量相等时,两球碰撞后交换速度
跟进题组
  
核心素养培养
“人船模型”问题——模型构建能力的培养
“人船模型”问题
两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若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动量守恒,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这样的问题归为“人船模型”问题
“人船模型”问题的特点
两物体满足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0
运动特点:人动船动,人静船静,人快船快,人慢船慢,人左船右;人船位移比等于它们质量的反比;人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比等于它们质量的反比
应用此关系时要注意一个问题:公式v1、v2和x一般都是相对地面而言的
例题

针对训练
 
方法技巧
“人船模型”问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适用条件
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且相互作用前静止,系统总动量为零
在系统内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至少有一个方向的动量守恒(如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
画草图
解题时要画出各物体的位移关系草图,找出各长度间的关系,注意两物体的位移是相对同一参考系的位移
能力课 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运用
命题点
命题点1 热考点 “滑块—弹簧”模型
模型特点: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与弹簧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在能量方面,由于弹簧的形变会具有弹性势能,系统的总动能将发生变化,若系统所受的外力和除弹簧弹力以外的内力不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
在动量方面,系统动量守恒
弹簧处于最长(最短)状态时两物体速度相等,弹性势能最大,系统满足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
例题

方法技巧
“滑块—弹簧”模型的解题思路
应用系统的动量守恒
应用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应用临界条件:两滑块同速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变式训练
 
命题点2 热考点 “滑块—平板”模型
模型特点
当滑块和平板的速度相等时平板的速度最大,两者的相对位移也最大
系统的动量守恒,但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摩擦力与两者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减少,当两者的速度相等时,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
例题

方法技巧
“滑块—平板”模型解题思路
应用系统的动量守恒
在涉及滑块或平板的时间时,优先考虑用动量定理
在涉及滑块或平板的位移时,优先考虑用动能定理
在涉及滑块的相对位移时,优先考虑用系统的能量守恒
滑块恰好不滑动时,滑块与平板达到共同速度
变式训练
 
丛教材走向高考
弹性正碰模型的拓展
题源

反思感悟
如果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且相互作用过程中总机械能不变,广义上也可以看成是弹性碰撞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