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2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第2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太阳概况、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分布规律。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内容包括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组成、大气成分的时空变化、人类活动与大气成分的变化等。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1、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2、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3、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
“地球最早的生命大约在40亿年前左右出现,不过地球早期的生命结构简单,是一群古老的微生物,当时的地球环境还很恶劣,所以这些早期的原核生物几乎都对于极端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为了适应周围的环境,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第2节 太阳对 地球的 影响
太阳辐射 对地球 的影响
太阳 概况
球状+炽热的气体+氢、氦
年龄:46亿年,目前太阳处于壮年期
能量来源
氢核聚变成氦
太阳 辐射
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释放能量
可以把电磁波理解为能量
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的 辐射光谱
紫外区:0.15 - 0.40 μm【7%】
可见光区:0.40 - 0.76 μm【50%】
红外光区:0.76 - 4 μm【43%】
太阳辐射 的影响
1 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热量和光照不一定成正比关系。
光照条件好的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如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能丰富, 但由于其海拔高,空气稀薄,因此热量条件较差
光照条件差的热量条件可能较好, 如四川盆地因云雾多,太阳辐射能贫乏, 但由于是大盆地地形,热量难以散去,因此热量条件好
2 为大气运动、水运动提供能量
3 自然地理现象呈纬度地带性差异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 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量
直接被吸收、转化成热能
被捕获并存储,转换成热能、电能等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 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 并积累的太阳能
太阳能—> 生物体内的生物质能—>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其他 补充
煤、石油、天然气的区别: 煤炭:植物 石油:生物尸体;黑色液体燃料 天然气:生物尸体;可燃气体
生物质能: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
来自于除太阳能 以外其他能源 (3种)
潮汐能:地月引力
核能: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人们开发核能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重元素的裂变,如铀的裂变; 二是轻元素的聚变,如氘、氚、锂等。
地热能: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太阳辐射的 影响因素
纬度
纬度越低,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多
日照时间
日照时间越长,太阳辐射越强
海拔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度强,太阳辐射强
天气
晴天,云雾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强度强,太阳辐射强
阴天,水汽含量丰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日照强度弱,太阳辐射弱
分布规律
时间
季节变化:夏半年 > 冬半年
日变化:白天 > 夜晚
空间
世界
赤道附近高
赤道纬度低,日照时间长,太阳高度角大,所以太阳辐射强
但不是最高,因为赤道是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太阳辐射
回归线附近(热带沙漠气候区)是太阳辐射最高区
沿海多阴雨天气,内陆多晴天,晴天太阳辐射强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值高
我国
高值区:青藏高原(海拔)、西北(天气)
低值区:东部沿海(天气)、四川盆地(盆地地形、阴雨天气)
太阳活动 对地球 的影响
大气层的结构
光球
只有日全食时不可见
色球
只有日全食时肉眼可见
日冕层
太阳风
太阳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
正常现象
太阳活动
黑子
光球层
周期:11年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耀斑
色球层
日珥
日冕物质抛射
日冕结构
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活动 扰动 地球电离层, 干扰 无线电短波通讯
高速带电粒子流 扰动 地球磁场, 引发 磁暴现象
信鸽迷航、指南针不能指示方向
高速带电粒子流 碰撞 极地高层大气, 形成 极光
极光出现于高纬度区
诱发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地球极端天气现象增加
气候与太阳活动具有相关性,但不同地方冷暖干湿变化不同,需要根据题目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