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对书本基础知识的大体梳理(基础版) 适合:①复习阶段对基础知识的梳理②巩固基础③查漏补缺
编辑于2022-05-14 21:18:57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3.内分泌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人体内分泌腺
肾上腺
髓质: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浓度增加
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
调节血液中水分和无机盐的代谢、机体糖代谢
甲状腺
甲状腺素
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甲状腺素过多:甲亢
幼年缺乏甲状腺素:呆小症
成年缺乏甲状腺素:粘液性水肿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胰岛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胰岛素
在血糖调节上表现为拮抗
生殖腺
性激素所用:维持生殖腺的正常生理活动,促进生殖细胞合成和第二性征发育
精巢:睾丸酮
卵巢:雌激素、黄体酮
垂体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骨骼、肌肉
幼年缺乏生长激素:侏儒症
幼年生长激素过多:巨人症
成年生长激素过多:肢端肥大症
受下丘脑调控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
释放促激素释放/抑制激素作用于垂体
垂体释放促激素作用于对应的腺体
激素的调节作用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传递
特点:特异性、高效性
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受靶细胞生理活动的制约
内分泌腺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激素调节
三级调节
反馈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基本,主要)
4.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细胞识别
抗原:受免疫反应排斥的“异己”物质
多数为蛋白质,还有多糖和脂类
外源性抗原
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异种动物的血清、同种异体的组织细胞
内源性抗原
机体内衰老或损伤的细胞、突变后的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免疫)
第一道防线:完整的皮肤、粘膜和其分泌的杀菌物质、其表面的正常菌群
第二道防线:吞噬作用(巨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辅相成
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
本质:免疫球蛋白
杀死病原体或促进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特点:特异性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记忆T细胞+致敏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致敏T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抗原细胞(靶细胞)
与抗原细胞密切接触,导致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而裂解死亡
初次免疫、二次免疫
二次免疫由记忆细胞引起
速度快、强度大、潜伏时间短
天然免疫与人工免疫
天然免疫:患病后获得的免疫
人工免疫:涉及人工的方法获得免疫
典型:接种疫苗
灭活或减毒疫苗
活疫苗
在机体内有一定生长繁殖能力→免疫效果和持久性好
死疫苗
重复多次注射
为减少注射次数,可将不同种类的四疫苗适当混合成联合疫苗
5.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史
达尔文父子假说
胚芽鞘尖端的细胞受光照后会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作为化学信号从尖端传递到下部,影响下部细胞的生长,导致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的细胞生长不均匀
杰逊证实了达尔文父子的化学信号假说
插入明胶和云母片
温特证实了化学信号的存在,并将其命名为生长素
郭葛鉴定出生长素是一种名为吲哚乙酸的小分子有机酸
植物体内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向光弯曲的实质:生长素分布不均
生长素
合成部位:茎尖、嫩叶、根尖和发育中的种子等生长活跃的部分
作用: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调节特点:高效性、两重性
顶端优势:定压合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超过合适浓度后抑制侧芽生长(距顶芽越近,生长素浓度越高)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顶端优势上表现为拮抗作用
植物激素(微量)
促进生长: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促进成熟衰老:乙烯、脱落酸
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激素量少且易被酶降解或发生光氧化而分解破坏→植物激素类似物
2.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弧:结构基础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
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神经冲动传导
神经细胞质膜内外两侧存在的电位差:膜电位
内-外+:静息电位
内+外-: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
兴奋区钠离子内流
静息电位的恢复
兴奋区钾离子外流
顺浓度梯度→协助扩散
双向传导、快速:特点
突触传递
突触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轴突中的突触小泡于突触前膜融合,将内含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对应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膜电位的改变
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神经递质于受体结合后很快被突触间隙中的酶降解失活或重新回到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中的突触小泡里
单向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较慢:特点
脊髓的调节功能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
外周白质+中央灰质:结构
集合成束的神经纤维:白质
传递神经冲动
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灰质
低级的神经中枢
通过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来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
反应快,正常情况下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特点
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
大脑、小脑、间脑、脑干(中脑、脑桥、延髓):构成
灰质:大脑皮质
分布多种功能区(高级神经中枢)
条件反射
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实质
非条件刺激永远是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基础
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强化-建立的基本条件
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支配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的神经: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
受脑的控制但不受意志支配
传出神经、中枢绝大部分在下丘脑
分类
交感神经
重体力劳动火精神紧张状态:兴奋
消化、泌尿系统活动减弱
副交感神经
安静状态或睡眠:兴奋
与交感神经的生理效应成拮抗关系
1.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动物体对物理信息的获取
皮肤感受器
温度、接触、压力、痛感受器
神经末梢:实质
光感受器
眼球壁+折光装置=眼球
巩膜(致密、最外层)+视网膜(最内层)=眼球壁
视细胞+神经细胞=视网膜
弱光条件下感受光亮:视杆细胞
强光条件下感受光亮和颜色:视锥细胞
(外→内)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无色透明)折光装置
房水为角膜和晶状体提供营养
声波感受器
耳
耳廓、外耳道、鼓膜:外耳
听小骨:中耳
内耳
声音感受器:耳蜗
半规管*3、前庭:(感受身体平衡)前庭器
特殊的感受器
通过侧线感受水流和定位方向:鱼类
通过颊窝感受周边动物散发出的热能
红外线感受器:实质
动物体对化学信息的获取
嗅粘膜上的嗅细胞
感受溶解在嗅粘膜表面液体中的有气味的化学分子
舌上的味蕾结构
味细胞
将溶解在水中的化学分子经为微绒毛转化为神经冲动
昆虫
味觉毛
分布在足的末端和口器
感受气味的毛(嗅毛)
多分布于触角
感受同种雌蛾发出的外激素并以此找到雌蛾
神经元的组成
细胞体
含有细胞器和细胞核
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
树突
神经元接受信息的部分
轴突
神经元传出信息的部分
+髓鞘=神经纤维
反射弧的结构
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有神经节
神经中枢:信息处理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脑
脊髓
传出神经
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