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框架清晰,内容全面,适合做读书笔记和了解这本散文集的小伙伴。
超全笔记,列举了鲁迅的文学合集,包括:无常琐记、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阿长与山海经、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馆、五猖会、野藤先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朝花夕拾
无常
主要内容
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
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
刻画出了显示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巧妙的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
创作背景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
主题思想
活无常
外貌不恐怖、可爱、受人们喜爱
有人性、有爱心,有善良的内心世界
死无常
全身都是黑的,阴森,不受人们喜爱
讽刺那些正人君子
艺术特色
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
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
整篇文章都洋溢着作者对活无常的敬佩及喜爱之情
琐记
主要内容
衍太太所作所为
用八股嘲讽中西学堂
水师学堂学生无法游泳
煤矿的煤只够抽水机抽水
留学学子的建议过时
1926年九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
在厦门大学只待了四个多月,因为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主题思想
讽刺上流人物伪善面
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
不仅回顾了鲁迅成长的心路历程,也构成了清末社会生活的生动画面
以小见大一小事情散发出大意味
父亲的病
父亲得病,请医治病
发现名医弄虚作假,目的是为了骗取钱财
父亲看穿,愤怒不已
创作背景
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对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
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
二十四孝图
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
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旧社会的封建思想十分要不得
艺术特色
揭露了封建孝道的残酷和虚伪
阿长与山海经
简介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的由来
回忆和阿长之间发生的几件事
补充阿长其他情况,抒发悼念之情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
主题思想
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纯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
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和祝福之情
长妈妈正是中国旧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缩影
先抑后扬,主题显明
由表及里,线索清楚
幽默深邃,语言精悍
狗猫鼠
回击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污蔑
说明仇猫的近音,刻画猫的主要特征
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说明了仇猫的原因
最后,批判中庸之道实际上是纵恶养奸
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共产党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
鲁迅支持的“女师大”学潮,是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围绕着“女师大”学潮,鲁迅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展开 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作者表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是鞭挞类似猫一样的人
作者写隐鼠被害,是要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施暴者的憎恨
此文采取托物喻人的手法而环环相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舘
鲁迅的童年,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美女蛇等故事讲述,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
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以及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
语言简练,生动传神
五猖会
批判教育制度和封建家长制度的叙事散文
为参加赛会蓄势
描绘童年看赛会
父亲要求我背书,失望和郁闷
终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
作者鲁迅出生在一个从小康到困顿的封建家庭
鲁迅的父亲虽不同于禁止“妇孺”去看赛会的封建
指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重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对比、反衬的手法,详略得当、以小见大
野藤先生
主要讲述了鲁迅赴的日本学校求学,准备学成后报效祖国。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位名叫藤野先生的任课教授,他教鲁迅修改讲义和解剖图,让鲁迅懂得做学问的严谨。他对鲁迅没有民族情绪,只当作一个老师疼爱的学生
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
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对比,白描
范爱农
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迫害的遭遇
1926年,当时他正在厦门大学教书,但他在那里见识了种种知识分子的丑恶嘴脸,于是毫不留情地进行抨击,同时对童年和昔日挚友产生了深深的怀念
表现了作者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运用白描手法,用朴实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具体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