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阅读题
这是一个关于阅读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思想感情、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理解词语的含义与作用、句段赏析。
编辑于2022-10-16 12:21:02 四川省阅读理解
人物形象分析
从人物描写入手
1.外貌描写:运用了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形象
2.语言描写: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心理(心情),并反映了……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动作描写: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场景,从中体现了……,突出了……的……形象(特征)。
4.心理描写:运用了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的……思想,揭示了……的……性格(品质)。
5.神态描写: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揭示了……的……性格(品质)。
从环境描写入手
A.烘托人物的形象、性格;
B.展示人物心理和精神风貌;
C.暗示人物的命运;
D.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和背景。
从分析典型事件入手
a.通过事例体现人物精神、品质。
b.通过事例反映人物命运。
c.通过事例表现人物的情感。
【答题技法】 文中叙述了哪几件事?详写了哪件事?这件事对主人公或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题步骤】(1)读懂题目的要求,确定答案所在的范围; (2)在文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语段,反复读几遍,在关键句段上做标记; (3)选择恰当的概括方法归纳事件,找出原因。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段意合并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文章
【要素串联法】——仅适用于记叙文
【题目扩充法】——仅适用于题目已经高度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
【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文章的思想感情
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步骤是:(1)读通文章,理解内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2)领会写作意图,想想作者在文章中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抒发了什么感情,等等。要把握中心思想,关键是“多读多思”。
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要求是:确切、完整,简要。
1、分析题目概括法。
2.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
3.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
4.从抒情或议论语句入手
5.在文章主要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找中心
一.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一般格式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答题格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批判了/赞扬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写景的记叙文
答题格式:本文通过记叙了(主要内容)……,表现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表层含义指……,深层含义指……
文章标题的作用:总领全文、点明主旨、表达作者情感、表明作者写作目的。
(1)标题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作用,如象征、比喻、一语双关等。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
(3)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时间、地点、故事背景,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4)交代写作顺序。
(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6)是文章行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7)增加文章的文化美,诗情画意之美
理解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词本义+联系上下文意义+表达的思想感情
拆拼法
近义词替换法和反义词否定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情感)。
【词语的作用】
1.删词
常考题型:(说明文)某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去掉,(词语)说明了......(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换词
题型一:把句子中的“XX”改成“XX”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技巧:不能,加点词表示……意思,而这个词表示……意思,放在语言环境中解说,所以不能替换。否则就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题型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例如“后来科学家依照这个发现和放电原理,发明了大型的核电池,用于工业和航天业。”这句话中“发现”和“发明”就不能调换,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规律不一致。
3.词语品析
常考题型:结合上下文说说某词好在哪里?
词语的语境义+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答题技巧
根据原文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表达效果(修辞的作用)+刻画形象
动词: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
4.赏析词语含义
常考题型: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句段赏析
句段赏析之结构篇
文首
1、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2、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3、渲染、烘托气氛;
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
6、总领全文。
文中
1、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
2、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3、推动……情节的发展;
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5、补充情节,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
文末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旨;
4、首尾照应,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5、揭示悬念
6、令人深思,给人启示,留有想象的余地,回味无穷。
句段赏析之内容篇
常考题型 【关键词】 结合上下文说说某词好在哪里?
关键词 答题技巧 赏析步骤 动词 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 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 叠词 增强节奏感,具有韵律美 拟声词 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确定关键词,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2、结合上下文分析,根据词语具体情况分析不同作用; 3、表现/体现/表达了……性格/心情/情感(没有可不答)
【修辞手法】 常考题型 1、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文简略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请品味、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修辞手法 答题技巧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的……感情。 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赋予了人的(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情感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的……感情。 夸张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特征,加强了……的感情。 排比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句式整齐一气呵成,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表现作者对……强烈的……感情。 设问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对……的思考,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反问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了……的……特点,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情。 反复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加强语气/强调……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引用 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论据充分增强说服力,语言优美,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之感。
【描写方法】 常考题型 1、选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结合全文简略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2、请品味、赏析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3、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人物描写 答题格式 语言描写 运用了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为下文写XX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 运用了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为下文写XX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 运用了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神态描写 运用了神态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外貌描写 运用了外貌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环境描写技法 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A.通过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等; B.渲染XX环境气氛; C.烘托人物XX心情; D.衬托(塑造)人物性格; E.暗示人物……命运; F.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注意: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不能生搬硬套。
【表现手法】:联想想象、铺垫、象征、对比、衬托、前后呼应、正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融情于景、渲染、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用典、白描、开门见山、点面结合、以小见大、悬念、伏笔、欲扬先抑等
【思想感情】
如果句子中没有以上四种情况可以分析,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句段赏析结构答题格式:结构+内容+分析人物、情节、主旨
句段赏析内容答题格式:确定角度+内容分析+效果(状态、形象、精神、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