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说的艺术第二章
小说的艺术第二章:包含小说所表现的一个内容:关注自我之谜存在局限性,因为无法把握,但是能反映这种局限已经是难能可贵,也就是说,这是小说的一种功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关于小说艺术的谈话
把握自我的三种方式
行动
内心世界
自我是由其存在问题的本质所决定的(米兰)
小说所表现的一个内容:关注自我之谜存在局限性,因为无法把握,但是能反映这种局限已经是难能可贵,也就是说,这是小说的一种功能。
第一阶段:外部世界 行动及行动的悖论性
薄伽丘:简单叙述一些行动与冒险
通过行动人走出重复性的世界,获得人的自我个性
狄德罗:行动的悖论性
人通过行动展示自身的形象,但是这一形象并不与他相似
第二阶段:内心世界 探究自我以悖论式告终
理查森(18世纪中叶: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
书信形式写小说
将小说推上了探究人的内心生活之路
影响了歌德、拉克洛、贡斯当、司汤达和其同时代作家、高峰是布鲁斯特和乔伊斯
普鲁斯特
分析“失去的时间”
乔伊斯
把握的是“现在的时刻”
“我们根本无法抓住现在时刻。生活的所有悲哀就在这一点上。”(真的很喜欢这句话)乔伊斯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时刻
又出现了悖论:观察自我的显微镜倍数越大,自我以及它的唯一性就离我们越远
对自我以及它的唯一性我们是无法把握的
第三阶段:开辟新的方向
卡夫卡
构思自我的方式:思考在外部世界具有决定性的摧毁力量时,人的内心世界已经无足轻重,此时人的可能性是什么
第四阶段:自我是由其存在问题的本质所决定的
米兰昆德拉:小说观:关于存在的一种诗意性思考
在其小说中,把握自我意味着抓住自我存在问题的本质,把握自我的存在密码
人物密码
举例:特蕾莎:软弱、眩晕等
思考式的探询
人物的存在密码是在其行动和处境中逐渐显示出来的,作者不是在头脑中去规定这些人物的密码,作者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在看到人物的行动以后逐渐总结出人物的存在密码,这种密码在不同人物身上的意义是不同的。
热衷于探询处境的本质,对外表、心理动机等不关注,叙述抽象
人物是一个实验性的自我,读者的想像会自动补充作者的想像
人物的生动意味着挖掘他的存在问题,挖掘处境、动机、以及构成他的一些词语
社会历史与小说存在
“世界中的存在”
人与世界连在一起,就像蜗牛和它的壳。世界是人的一部分,世界是人的状态。随着世界的变化,存在(世界中的存在)也在变化。
自巴尔扎克开始,我们世界的存在具有历史性特点,人物的生活在充满日期的空间内
审视人类存在的历史范畴的小说和表现特定历史环境的小说是不同的
小说需要说出只有小说才能表现出来的东西,因此如何处理历史成为一个问题
历史背景简约处理
所有历史背景中只选择能表现人物存在处境的背景
小说中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往往是被历史遗忘的事件(具有人类学意义的事件)
历史本身也要作为存在处境来理解来分析,历史环境不仅是背景,也是一个扩大化的存在处境,集体的,历史的处境
欧洲历史在米兰昆德拉意识概念中是一个标准和中心
他的小说是“终极悖论时期”的现代的最后一幕,但关于终极悖论的思考是出自于小说,而不是左右了小说的创作
人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之后,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主人,上帝也被解构,于是地球在没有任何主人的前提下在虚空中前进,这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终结本身也是悖论
终结是平和的,而不是爆炸性的
有东西灭亡,就有东西开始,那么历史处境的另一半是什么呢
小说审视的是存在,而不是现实,小说家所做的是发现人类的可能性,小说的价值也是发现存在的可能性(卡夫卡),至于可能性能否转化为现实并不重要。
终极悖论时期不能视为一种现实,而是一种可能性,一种欧洲的、人类的一种可能的境遇
历史的真实是为探究存在的可能性服务的,而不是要表现它,小说家是存在的探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