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公共基础考试备考材料
编辑于2022-10-22 09:46:32 广东马原知识点梳理
总论
一、马克思主义
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
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
发表时间:1848年2月
地点:英国伦敦
我国最早的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
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的人: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基本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首要、基本)、发展性(理论品质)、人民性(政治立场)
🌟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核心)
二、哲学的含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常见坑: 1、科学化❌,科学是指正确的,但并非所有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只有马哲才是科学的、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人人懂哲学❌(除了有世界观还要有方法论)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哲学和科学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谁更科学 eg: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区别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哲学是对整个世界共性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提出)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第一性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有无同一性(人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eg: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实物:形(身体)、气、金木水火土
Eg: 1、“气者,理之依也” 2、“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3、“天地合则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5、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6、五行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1)机械性
(2)形而上学性:孤立、片面、静止
联系、全面、发展——辩证法
(3)不彻底性: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Eg: 刻舟求剑,一叶障目,井底之蛙,管中窥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精神看作世界的本源
关键词:人、我、吾、心、思、感、理念
eg: (1)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 (2)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3)王阳明“万物皆在吾心,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4)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5)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6)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
把人之外的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源
关键词:天道、天理、上帝、绝对精神,理念,命格
eg: 1、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3、《论语》: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4、存在即合理 5、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6、黑格尔:“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绝对观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义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世界的本原有几个(一个是一元论,两个是二元论)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内在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是区别于其他哲学最显著的特征
唯物论
一、物质
定义
提出者:列宁
定义: 物质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注意和“唯一特性”区分
🌟运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二者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承认运动,否认物质
唯心主义(意识是运动主体)
承认物质,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静止)
不可分割
运动基本形式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最高级最复杂的运动形式)
运动与静止
静止
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静止≠不动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关系
区别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联系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承认静止,否认运动
形而上学(静止)
承认运动,否认静止
相对主义诡辩论(物方生方死)
不可分割
Eg:动+静=统一 1.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4.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5.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6.党和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而不变的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严治党的决心。
二、意识
意识的来源
1、人才有意识,动物没有 ☑️ 2、只要是人就可以产生意识❌(狼孩,植物人没有)
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的产物(社会实践)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生理基础
人脑(大脑❌)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1.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该观点将意识=物质)
2. 意识是人脑产生/自生/固有的 ❌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
3.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人脑是意识的载体,但不是源泉)
🌟本质
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正确的和错误的意识都源于客观世界☑️
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作用
目的性和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
三、物质和意识关系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意识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 意识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但不可以直接转化
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与发挥主动能动性
⚠️注意:规律可以被认识、利用、尊重; 不可以被创造、改变、消灭
唯物辩证法
两大特征
联系
含义: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特征
🌟普遍性(不孤立)
Eg:蝴蝶效应、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共同体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Eg:数字迷信、喜鹊报喜
条件性(中介)
多样性(多种多样)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整体居于主体地位,统率部分
⚠️考点关键词:全局、大局
Eg: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顾全大局、一盘棋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Eg: 木桶效应、牵一发动全身;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叫全面小康
整体是各个部分的有机构成,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分情况讨论: 1. 如果部分是有序、合理的组成,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 如果部分是无序、不合理的组成,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发展
含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eg: 运动就是发展❌ (运动有好有坏,发展一定是好的 )
🌟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合乎历史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新事物≠新出现事物
旧事物:不合乎历史前进方向,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
网络算命属于旧事物
区别的标志: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方法论: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考:体现新旧代替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3.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4. 枯荣代谢而弭见其新 5.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6.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实质&核心) 揭示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
含义:对立统一就是矛盾
基本属性
🌟同一性
相互依存
强调离不开
Eg: 有了宇宙的浩瀚,才知道人类的渺小; 没有光明就无所谓黑暗
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
强调变成
eg: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居安思危、否极泰来、乐极生悲
斗争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
注意和“基本属性”区分
普遍性(共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处处有矛盾)
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
特殊性(个性)
具体事物包含的矛盾和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Eg: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 对症下药、精准扶贫;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在分析事物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
⚠️方一: 【重点、中心、关键、重中之重、首位】——抓主矛 【主流、主体、性质、总的来说】——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二: 办事情——抓主矛 看问题——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论: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eg: 苍蝇老虎一起打,重拳出击打老虎; 五位一体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和第一原因
eg: 酒香不怕巷子深(内因) 物必先腐,而虫生之(内因)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必须结合内因,外因不能单独起作用)
Eg: 酒巷也怕巷子深(外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 ⚠️易错例子: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外因) 蓬草不用别人扶着就可以长得很直,因为麻草给其作用力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区分标志:是否超出一定限度
🌟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基础/准备(常考)
Eg: 蠢众则木折,隙大而墙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有了量变就一定会引起质变❌ (达到一定程度才会) 质变中没有任何量变了❌
总的量变中有部分质变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
eg: 先富带动后富、发霉的面包片
方法论: 坚持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创造条件促使事物朝好的方向转化
Eg:坚持适度原则 注意分寸、过犹不及、治大国如烹小鲜
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扬弃≠全盘否定 取其精华,起其糟粕☑️
内容: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Eg: 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 历经天华成此境,人间万事出艰辛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形式:指事物的各种内在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二者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对内容有重大的反作用
🌟现象和本质
现象
含义: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分类
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
假象:从反面歪曲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
真象可以表现本质☑️ 假象不可以表现本质❌ 假象可以表现本质,只是歪曲表现 假象≠错觉(不能反映本质)
关系: 任何现象都表现本质
方法论: 透过现象看本质
原因和结果
判断因果联系
具有时间顺序性(因前果后)
eg:熟能生巧、水涨船高、热胀冷缩✔️
二者之间存在引起和被引起关系
eg: 四季更替、电闪雷鸣 ❌
可能性和现实性
偶然性和必然性
偶然性:不一定要发生,不确定的趋势
eg:守株待兔(把偶然性当作必然性)、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必然性:合乎规律,一定要发生,确定的趋势
eg: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意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认识论
实践
含义: 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基本特点:
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
主观能动性:有目的的、有意识的
社会历史性:会受到历史条件制约
直接现实性: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
🌟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 (最基本):人与自然
社会实践 :人与人
科学实验:探索规律
地位: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单选)
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低级阶段)
感觉(个别属性)、知觉(综合性认识)、表象(回忆再现)
理性认识(高级阶段)
概念(本质属性)、判断(区分识别)、推理(由已知推未知)
关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注意:量变质变也是相互渗透
基本规律——两次飞跃
第一次:感性到理性
(1)占有大量感性材料;(2)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次: 理性到实践【更重要】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反复性和无限性 (从实践、认识、再实践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认识事物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形成,从无到有)
唯一来源✔️
唯一途径❌
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推动推向)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落实应用)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强调判断落实是否正确)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起促进作用
错误的认识起阻碍作用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也有正确错误之分
方法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eg: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真理
概念: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正确的认识】
🌟客观性(根本属性)
(1)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意识也是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2)检验其标准是客观的,以实践为标准来检验。
条件性——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
真理和谬误
一定范围内——绝对对立
超出一定范围——相互转化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eg: 时势造英雄
马克思一生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eg: 英雄造时势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行因素)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者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促进or 阻碍)
小结:反作用力有促进阻碍之分的: 1、意识对物质 2、认识对实践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3.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eg: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能演奏第一小提琴
社会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1
区分社会的主要矛盾: 美好生活vs不平衡不充分
生产力
含义: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
要素
🌟实体性要素
劳动者
最活跃、起主导作用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
智能性要素:科学技术(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
含义: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构成
静态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作用)
Eg:私有制vs公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Eg:压迫被压迫vs平等
产品分配形式
动态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相适应促进or不相适应阻碍
eg: 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基本矛盾2
经济基础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分类
政治上层建筑
国家政治制度
立法司法制度
制度
政府机构
党团
军队
监狱
设施
思想上层建筑 (即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政治思想
法律思想
哲学思想
文艺思想
核心:国家政权
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Eg:党在工作过程中要走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观点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1.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
2.人的价值
自我价值(你索取了什么)
社会价值(你贡献了什么)
人的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
概念区分: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 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