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钢的整体热处理
这是一篇关于钢的整体热处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退火、钢的淬火、钢的正火、钢的回火。
编辑于2022-10-22 21:46:02 河南整体热处理
退火
退火
去应力退火
有残余应力的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再缓慢冷却+空冷(200-300℃)
钢的加热温度<Ac1(500-650℃)
再结晶退火(有条件)
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并保温,生成细小等轴晶,消除加工硬化
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
为了消除或减少成分偏析,均匀化组织,将金属铸锭/铸件长时间保温
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
亚共析钢的完全退火
适用于亚共析钢(中高碳钢,合金工具钢)的铸锻焊件,加热后保温获得近似平衡的热处理工艺 组织细化均匀,硬度降低便于切削,消除内应力
温度:Ac3+30-50℃
获得组织:P+F
不完全退火
工艺:加热并缓慢冷却
温度:Ac1-Ac3(Acm)
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消除内应力,为下道工序做准备
等温退火
工艺:保温后快冷到Ar1以下,珠光体转变温度等温处理,让A转变为P.
目的:细化组织,降低硬度提高切削性能,消除应力(目的与完全退火一样)
特点:大大缩短时间,提高生产率,工件性能好。
温度:亚共析钢T(加热温度):AC3+30-50℃ 过共析钢T(加热温度):AC1+30-50℃
球化退火 (有适用钢材)
工艺:将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炉冷到一定温度进行等温或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冷却到室温。
温度:加热温度:Ac1+20--30℃ 炉冷温度:Ar1-20-30℃
组织:球状P(F+粒状Fe3c)
目的:渗碳体(Fe3c)球化,硬度下降,提高韧性方便切削加工 为淬火做准备
钢的淬火
淬火概念
将钢加热到Ac1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迅速冷却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温度
亚共析钢:完全淬火:Ac3+30-50℃ 不完全淬火:Ac1-Ac3
(过)共析钢:Ac1+30-50℃
淬火介质
水:形状简单、尺寸较大的零件
盐水:简单零件(高温淬火后硬度高,均匀,表面光滑)
油:适用于合金钢和小尺寸碳钢件
有机物质的水溶液:冷却能力很好,介于水和油之间
硝盐浴和碱浴:用于形状复杂的分级淬火和等温淬火
淬火方法
预冷淬火:先空冷再放入淬火冷却介质中
单液淬火:只用一种淬火介质
双液淬火:高温区:冷却能力强的介质 低温区:冷却能力弱的介质
分级淬火:在Ms附近的盐浴中保温然后空冷,减少淬火内应力,是解决变形和开裂的好方法
等温淬火:B下转变区的盐浴或碱浴等温生成B下。适用于形状复杂,精度较高,强韧性较高的零件
组织
亚共析钢
低碳钢:M板条
中碳钢:M板条+M片状
高碳钢:M板条+M片状+A'
共析钢:M板条+M片状+A'
过共析钢 :M片状+A'+Fe3c粒状
钢的正火
概念
将钢加热到Ac3(或Acm)+30-50℃,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空冷或风冷或喷雾的热处理工艺
组织
亚共析钢:S+F (过)共析钢:S
正火的应用
改善切削性能:Wc%<0.25%的钢正火后变硬,便于切削
消除中碳钢中的热加工缺陷:魏氏组织(W)、粗大晶粒、带状组织
消除过共析钢的网状碳化物
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工程结构用钢,扎之后直接正火比直接退火的性能好(强塑韧)
强度和塑性要求不高的零件直接正火代替调质处理,简化工艺价格低成本避免淬火的开裂
中碳钢,用正火代替调制作为淬火前的热处理
退火与正火的选用原则
低碳钢(<0.25%)中碳钢(<0.5%)用正火 中高碳钢、合金钢用退火(>0.75%用球化退火)
对于性能不太高的,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尽量选正火
钢的回火
回火概念
淬火钢加热到A1以下,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冷却
回火的目的
减少或降低应力,降低脆性,防止开裂和变形
减少残余奥氏体,稳定组织稳定尺寸
获得所要求的组织:M回、S回、T回
马氏体在回火时组织转变
马氏体的分解:马氏体在80-350℃分解形成低碳α相和弥散相的ε碳化物(Fexc)组成的复相组织成为回火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在250-300℃分解为M回或B下
淬火马氏体完全分解,α相保持板条或针状,碳化物转变为渗碳体,以上二者的机械混合物称为回火屈氏体(T回)
渗碳体聚集并球化,马氏体的板条状或针状形态消失,形成多边形铁素体.多边形铁素体和粗粒状的渗碳体机械混合物称为回火索氏体(S回)
回火过程中性能的改变
回火温度的升高,强度硬度下降,塑形韧性上升
回火的种类
低温回火(150-250)
组织
回火马氏体:过饱和α固溶体和ε碳化物
目的
保持高硬度和耐磨性,降低脆性和耐磨性
应用
刃具、冷变形模具、量具、滚动轴承、渗碳/表面淬火工件
中温回火(350-500)
组织
回火屈氏体:保持马氏体形态的a相+细粒状渗碳体
目的
具有高的弹性极限、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良好的塑形和韧性
应用
主要是用于各种弹簧零件及热锻模具
高温回火(500-650)
组织
回火索氏体:a相+细粒状渗碳体
目的
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应用
中碳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制造的零件:发动机曲轴、连杆及螺栓、机床主轴、齿轮
回火脆性
第一类回火脆性(低温回火脆性)
温度:250-400
解决:不在脆化温度范围内回火,改用等温淬火工艺
针对所有工业用钢
第二类回火脆性(高温回火脆性)
温度:450-650
现象:含有铬镍锰硅等元素的合金钢淬火后产生低韧性的现象
解决:回火后快冷(如水冷),或在钢中加入W、Mo元素
二次硬化现象
概念:由于回火温度升高,细小弥散的合金碳化物析出,淬火钢回火后强度硬度显著升高的现象
实例:高速钢W18Cr4V在1280℃淬火后,再经过500-600℃回火具有二次硬化效应,强度硬度达到峰值
退火的目的:使原始组织细化并且均匀 退火定义: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且保温,然后缓冷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工艺
在某段温度间冲击韧性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