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个性倾向性
个性的倾向性包括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兴趣(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机器学习。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结合,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 本图总结了相关知识。
态度与品德知识梳理,包括他们的含义、地位、不同阶段的特征、结构、形成的一般过程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2(9)个性倾向性
1. 需要
1. 含义
1. 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2. 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 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2. 地位
1. 是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3. 特点
1. 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不会永远停留在同一个水平
2. 需要一定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
4. 分类
1. 起源
1. 生理性需要
2. 社会性需要
1. 获得性需要
2. 对象
1. 物质需要
1. 生理需要
2. 精神需要
1. 人类所特有
2. 人对电视机的需要
5. 学习需要
1. 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2. 主观体验形式
1. 学习者的学习愿望
2. 学习意向
3. 地位
1. 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2. 最根本动力
2. 兴趣
1. 个体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2. 分为
1. 1
1. 直接兴趣
1. 事物或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兴趣
2. eg
1. 看电视的兴趣
2. 间接兴趣
1. 对活动的目的和结果的兴趣
1. 对知识本身没兴趣,只对学习成绩有兴趣
2. 2
1. 个体兴趣
1. 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认识领域的相对稳定的兴趣
1. 美术是某人一生的爱好
2. 情境兴趣
1. 环境中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持续时间短
1. 突然对游泳感兴趣
3. 兴趣对学习的作用
1.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心的心理因素
2. 有利于促进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
3. 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思维、记忆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
4. 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具有增强作用
4. 学生兴趣发展的基本趋势
1. 兴趣发展逐步深化
2. 好奇心、求知欲
3. 学科兴趣开始分化,中心兴趣逐渐形成
5. 论述兴趣的品质
1. 兴趣的广度
1. 也称
1. 广阔性、广泛性
2. 含义
1. 一个人兴趣范围的大小或丰富性的程度,即兴趣的广泛与否
2. 兴趣的中心
1. 倾向性
1. 指对某个特定领域的事物形成更浓厚、更强烈的兴趣
3. 兴趣的稳定性
1. 持久性
1. 指兴趣持续的时间或巩固的程度
4. 兴趣的效能
1. 兴趣对活动产生的作用的大小
6. 如何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使学生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1. 教师不仅要强调学习的社会意义,而且要强调学习对学生本身的价值
2. 创设问题情境
1. 教师应对严重偏爱某一学科的学生给予正确引导,从而培养学生以此为自己的志趣,甚至是一生的事业
3. 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1. 当师生关系紧张甚至破裂时,学生很难对关系恶化的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4.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兴趣的迁移
1.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一个中心兴趣
5. 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1. 教师应及时的积极评价,给与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6. 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1. 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与系统性强的学习内容以及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
7. 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1. 因为通过广泛的兴趣,才能多方面地获取知识,给自己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小学课程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2. 中学教师要挖掘内容深度,创设问题情境
9. 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成绩优秀学生让其保持浓厚兴趣
2. 基础薄弱的培养其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