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级建造师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建筑工程技术)
一级建造师,《实务》科目,“建筑工程技术”部分,知识点全覆盖,重点、考点及重要计算公式都已标出,红色为重要考点,绿色为已考知识点,清晰明了,备考利器,冲刺必备,值得拥有。
编辑于2022-10-25 14:47:51 北京市《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2,全文强条,于2022年4月1日实施,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必须执行本规范。
《宿舍、旅馆建筑项目规范》GB55025-2022,全文强条,与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宿舍、旅馆项目必须执行本规范(少于15间/套出租客房的旅馆项目除外)。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于2023-04-01实施,全文强条,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必须执行本规范,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2,全文强条,于2022年4月1日实施,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市政和建筑工程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必须执行本规范。
《宿舍、旅馆建筑项目规范》GB55025-2022,全文强条,与2022年10月1日起实施,宿舍、旅馆项目必须执行本规范(少于15间/套出租客房的旅馆项目除外)。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55030-2022于2023-04-01实施,全文强条,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必须执行本规范,工程建设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由相关责任主体判定。其中,创新性的技术方法和措施,应进行论证并符合本规范中有关性能的要求。
一 建筑设计与构造
一、 建筑设计
建筑物的分类与构成体系
建筑物的分类
按建筑物用途分类
1. 农业建筑
2. 工业建筑
3. 民用建筑
按建筑物高度分类
1. 住宅
1.1. 高度≤27m为低层或多层建筑
1.2. 高度>27m为高层建筑
2. 公共
2.1. 高度≤24m为单多层公共建筑
2.2. 高度>24m为高层公共建筑,但只有一层的即使高度超过24m也称单层建筑
3. 高度超过100m为超高层
根据防火规范分类
1. 住宅
1.1. 一类高层住宅:高度大于54m
1.2. 二类高层住宅:高度大于27m但小于54m
2. 公共建筑
2.1.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2.1.1. 高度超过24m的部分有超过1000㎡的商场,邮局,展览等多功能组合建筑
2.1.2. 高度超过24m的医院
2.1.3. 高度超过24m的省级以上的广播,电力调度,防灾总指挥中心等
2.1.4. 高度超过24m的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
2.1.5. 高度超过50m的其他公共建筑
2.2. 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2.2.1. 高度超过24m但不超过50m的公共建筑
建筑物层数和高度的计算方法
高度
1. 统一规定:自室外地坪至平屋面面层顶(坡屋面平均高度)
2. 底层设有高度2.2m以内的自行车库,储藏室不计入高度
3. 地下室,半地下室超出地面1.5m以内的不计入高度
4. 突出屋面楼梯间,电梯间面积不超屋面1/4的不计入高度
层数
1. 统一规定:按自然层计算,所有突出屋面的均不计层数
2. 底层设有高度2.2m以内的自行车库,储藏室不计层数
3. 地下室,半地下室突出地面小于1.5m的不计层数
4. 突出屋顶的电梯间楼梯间看条件计高度,但任何情况下都不计层数
建筑物的构成
1. 结构体系
墙,柱,梁,屋顶
2. 围护体系
外墙,门窗,屋面
3. 设备体系
建筑设计要求
1. 满足建筑功能要求(首要任务)
2. 符合总体规划要求(控制城市发展手段)
3. 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基本保证)
4. 考虑美观要求
5.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 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设计要求
楼梯的建筑构造
楼梯防火要求
室外疏散楼梯和室外平台均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耐火1h,梯段耐火0.25h
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
疏散出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向外开启,不设门槛
室内疏散楼梯净宽度要求
住宅:1.1m
其他民用:1.2m
医院:1.3m
楼梯的空间尺度要求
一般按每股人流0.55计算,不少于两股人流
楼梯转角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最小宽度不小于梯段宽度
楼梯踏步2h+b=600~620,踏步数量3~18级,踏步端部宜有防滑措施
梯段净高2.2m,平台净高2m,扶手高0.9m,平台处水平段长于0.5m时,扶手加高至1.05m
扶手
楼梯一侧应设扶手
三股人流两侧应设扶手
四股人流可增加中间扶手
楼梯踏步宽高规定
影院,剧场,体育馆,商场,医院,旅馆,大中学——280*160
住宅——260*175
幼儿园,小学——260*150
墙体的建筑构造
墙体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正确处理装修层的分缝和拼缝
凡是使用胶粘剂的材料,会对室内造成甲醛和苯的污染
门窗
窗台高度低于800时应设防护栏杆
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射钉固定
墙身细部构造
勒脚:高度大于700
散水
有组织排水散水宽600~1000
无组织排水檐口外放200~300
20~30m设缝
坡度3%~5%
与墙身设缝20~30,弹性防水材料密封
墙身水平防潮层——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室内地坪以下60处
女儿墙
泛水高250
女儿墙压顶挑出60
压顶坡度>10%
非承重墙的要求:保温,防水,防火,隔声,防潮
屋面楼面的建筑构造
屋面
屋面坡度
结构起坡>3%,材料找坡2%
种植屋面1%
卷材、刚性防水屋面2%
波形瓦屋面10%
平瓦屋面20%
屋面优先采用外排水,高层,集水面积大的采用有组织内排
楼地面
1. 平整
2. 耐磨
3. 不起灰
4. 防滑
5. 易于清洁
门窗的建筑构造
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的基本要求
1. 防火门,窗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耐火极限分别为1.5h、1h、0.5h三个等级
2. 防火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关闭后两侧均可以开启
3. 用于疏散楼梯,前室,走道的防火门应具备自行关闭的功能.双扇防火门应有按顺序关闭功能
4. 常开的防火门应有发生火灾后自动关闭功能,并可以自动反馈火灾信息
5. 设在变形缝处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较多一侧,防火门扇开启不应越过变形缝
6. 防火卷帘两侧均应设置开启装置,并可以通过手动、机械、自动控制的功能
建筑装饰装修构造要求
装饰装修构造必须解决的问题
1. 装修构造与建筑主体的附着
2. 装修层的厚度,分层与平整
3. 装修构造与建筑主体的受力和温度变化一致
4. 装修构造应提供良好的环境
5. 防火、防水、防潮、防空气渗透、防腐蚀等问题
建筑装修材料的连接与固定
1. 粘结法
2. 机械固定法
3. 焊接法
涂饰工程
1. 在混凝土或抹灰面涂饰前应刷抗碱封闭底漆
2. 旧墙面涂饰前铲除疏松旧面层,并刷界面剂
3. 涂料基层含水率规定:溶剂型<8%;乳液型<10%;木基层<12%
4. 水性涂料施工温度:5~35°
地面装修构造
1. 面层
1.1. 整体面层
1.2. 板块面层
1.3. 竹木面层
2. 结合层
3. 基层
3.1. 填充层
地面填充层的作用:找坡,埋线,隔声,保温
3.2. 隔离层
3.3. 找平层
3.4. 垫层
3.5. 基土
二 结构设计与构造
一、 结构可靠性要求
结构的功能要求
1. 安全性——不损坏,不倒塌,局部损坏但整体稳定
2. 适用性——正常使用满足功能要求
3. 耐久性——正常维护满足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工程的安全性
结构的两种极限状态
1. 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因承载力超过极限破坏,失去平衡,反复荷载疲劳破坏
2. 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裂缝,变形,振幅
杆件的受力形式
1. 受拉
2. 受压
3. 受剪
4. 受扭
5. 受弯
结构工程的适用性
杆件刚度与梁位移计算
挠度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的三个要求
1. 不出现拉应力
2. 虽有拉应力,但不超过砼抗拉强度、不出现裂缝
3. 虽有裂缝,但不超过允许值
结构工程的耐久性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临时建筑——5年
易于替换构件的建筑——25年
住宅,一般建筑——50年
标志性和重要建筑——100年
混凝土环境类别
I类环境——大气作用导致砼碳化引起钢筋锈蚀
II类环境——冻融环境导致混凝土损伤
III类环境——海洋环境导致氯盐腐蚀钢筋
IV类环境——除冰盐等其他氯盐环境导致钢筋腐蚀
V类环境——化学腐蚀硫酸盐对混凝土的腐蚀
当构件受到多种环境影响,应分别满足各自的耐久性要求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
砼强度
一般50年——C25
一般100年——C30
预应力——C40
大截面墩柱在加大保护层的前提下可以降低一个等级
保护层厚度
直接接触土体的构件钢筋保护层70,有垫层时40
预制构件保护层可减少5mm
流水或水沙冲刷保护层增加10~20
二、 结构设计
常用建筑结构体系及应用
1. 混合结构体系——楼盖屋盖混凝土,墙柱砖,最高6层,分纵横墙承重两种方案
2. 框架结构——柱梁板混凝土,空间大,最高15层,侧向刚度小,风荷载和地震可简化计算
3. 剪力墙结构——最高180m,侧向刚度大空间小,剪力墙受剪又受弯,墙长<8m,厚>160
4. 框剪结构——最高170m,空间大,侧向刚度大,框架承受竖向荷载,剪力墙承受超80%水平荷载
5. 筒体结构——最高300m,最大的侧向刚度,楼盖连接核心筒,核心筒为楼梯间电梯间
6. 桁架结构——节点铰接,杆件组成,受轴向力(二力杆),单层厂房常用桁架结构
7. 网架结构——高次超静定空间结构,稳定,简单,工业化,抗震.高跨比1/15
8. 拱结构——有推力的结构,主要内力为轴向压力
9. 悬索结构——跨度160m,主要受拉构件是悬索
10. 薄壁空间结构——主要内力为轴向压力,座环受拉力
结构设计作用(荷载)
作用(荷载)的分类
荷载按时间分类
1. 永久荷载——自重,预加应力,土压力
2. 可变荷载——雨雪,风,吊车,积灰
3. 偶然荷载——火灾,爆炸,地震
荷载按作用面大小分类
1. 面荷载
2. 线荷载
3. 点荷载
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永久荷载会导致结构徐变
偶然荷载——地震是一种惯性力,与结构自重成正比
非地震区,风荷载是主要的水平荷载,圆柱形可以减少40%风荷载作用
装修不可自行改变使用功能、受力形式、降低承载力,确需修改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三、 结构构造
结构构造设计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特点及构造
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1. 强度较高
2. 可模性好,适用面广
3. 耐久性和耐火性好
4. 现浇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延性好,抗震抗暴防辐射
5. 就地取材
混凝土结构的缺点
1. 自重大
2. 施工复杂
3. 周期长
4. 抗裂性差
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
普通热轧低碳钢碳含量<0.25%
普通热轧低合金钢合金元素<5%
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因素
1. 砼强度
2. 保护层厚度
3. 钢筋间的净距离
梁斜截面破坏影响因素
1. 梁的高跨比和剪跨比
2. 砼强度
3. 腹筋(箍筋,弯起钢筋)数量
梁板的构造要求
梁
梁高一般由跨度决定,梁宽一般为高的1/3
钢筋直径10~25
钢筋间距25
板
屋面板60
楼板80
钢筋间距<250
砼强度>C20
砌体结构的受力特点及构造
砌体结构的优点
1. 抗压
2. 保温
3. 耐火
4. 耐久
5. 经济
6. 就地取材
7. 施工和维护方便
砌体结构的缺点
1. 砌体抗压强度相对块材较低,抗拉耕地
2. 自重大,劳动强度高,运输损耗大
砌体结构适用于跨度15m以内
砌体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
1. 伸缩缝
2. 沉降缝
3. 圈梁
3.1. 圈梁宽度同墙厚,墙厚>240以上的,至少2/3墙宽,圈梁高度至少120
3.2. 圈梁配筋4φ10,箍筋间距不大于300
钢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及构造
钢结构的优点
1. 抗拉,抗压强度高
2. 自重轻
3. 构件截面小
4. 结构性能好
钢结构用钢的要求
1. 较高的强度
2. 较好的韧性
3. 适应冷热加工
4. 要有良好的可焊性
钢结构的链接方式
1. 焊接(主要的钢结构链接方法)
2. 螺栓连接
3. 铆接
钢结构的受力特点
钢梁是最常见的受弯构件
钢结构的受拉构件和受压构件
钢结构受拉构件
轴心受拉
偏心受拉
钢结构受压构件
柱,桁架的压杆是常见的钢结构受压构件
钢结构的防火与防锈
1. 钢结构防火性能较差,当温度达到550°时,屈服强度降低至正常的0.7
2. 外露钢结构可能遭到大气腐蚀而生锈
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地震成因
1. 火山地震
2. 塌陷地震
3. 构造地震(破坏最大,最常发生)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为基本烈度
抗震设防
我国的抗震设防三原则
1. 大震不倒
2. 中震可修
3. 小震不坏
抗震设防分为甲、乙、丙、丁4级
抗震构造措施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
1.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2. 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于构造柱相连,提高延性
3. 加强墙体连接,楼板和梁有足够的支撑长度
4. 加强楼梯间整体性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
1. 震害发生在框架节点处
2. 柱重于梁,角柱重于中柱,短柱重于长柱,柱顶重于柱底
3. 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最小配筋直径
4. 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
三 装配式建筑
一、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特点
1. 速度快,周期短,冬期施工
2. 效率高,质量好,安全环保,有效降低成本
3. 功能集成度高,减少损耗和施工工序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生产方式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五化上
1. 建筑设计标准化
2. 部品生产工厂化
3. 现场施工装配化
4. 结构装修一体化
5. 建造过程信息化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优势
1. 保证施工质量
2. 减少安全隐患
3. 提高生产效率
4. 降低人力成本
5. 节能环保
6. 模数化设计,延长建筑寿命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分类
1. 全装配式结构
1.1. 效率高
1.2. 速度快
1.3. 构建质量好
1.4. 受季节影响小
1.5. 建设量大而稳定地区,使用全装配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1.6. 全装配式震后可对节点维修后继续使用
1.7. 全装配式节点铰接
2. 装配整体式结构
2.1. 整体性好,抗震
2.2.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延性
2.3. 装配整体式节点现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缩短工期
二、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装配式钢结构优点
1. 自重轻
2. 基础造价低
3. 适用于软弱地基
4. 安装简单,速度快,污染少
5. 抗震性能好,可回收
6. 经济环保
装配式钢结构体系
1. 装配式钢结构主体结构
1.1. 钢框架结构
1.2.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1.2.1. 钢框架支撑结构沿纵横两个方向布置支撑
1.2.2. 钢框架-支撑结构属于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1.2.3. 钢框架部分为剪切型结构
1.2.4. 支撑是弯曲型结构
1.2.5. 底部层间位移小,顶部层间位移大,钢框架与支撑并联可以减少位移
1.2.6. 支撑破坏不会影响竖向荷载的承载,不会危及结构基本安全
2. 装配式钢结构围护结构
3. 装配式钢结构楼盖结构
3.1. 钢结构楼盖屋盖承载竖向荷载、传递水平荷载
三、 装配式装饰装修
装配式装修的主要特征
1. 模块化设计(建筑装饰工业化的基础)
2. 标准化制作(标准化制作是生产安装的前提)
3. 批量化生产(批量化生产是装配式装修的重要标志)
4. 整体化安装(整体化安装是装配式装修的重要表现形式)
四 建筑工程材料
一、 常用建筑结构材料
水泥的性能和应用
水泥的代号及特性应用
1. 硅酸盐水泥
代号PI PII
强度45~65R
2. 普通硅酸盐水泥
代号PO
强度45~55R
3. 矿渣硅酸盐水泥
代号PSA/B
强度35~55R
4. 火山灰水泥
代号PP
强度35~55R
5. 粉煤灰水泥
代号PF
强度35~55R
6. 复合硅酸盐水泥
代号PC
强度35~55R
水泥总结
1. 干缩小的:硅酸盐,普通硅酸盐,粉煤灰水泥
2. 冬期施工:硅酸盐,普通硅酸盐
3. 耐热:矿渣水泥
4. 耐水抗渗:火山灰水泥
5. 抗裂:粉煤灰水泥
6. 耐腐蚀:所有掺料水泥
常用水泥的技术要求
水泥的凝结时间
1. 水泥的初凝时间
初凝时间的概念:从加水拌合起至开始失去塑性
所有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短于45min
2. 水泥的终凝时间
终凝时间的概念:从加水拌合至完全失去塑性并开始产生强度
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
其他水泥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1. 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指凝结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
2. 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会造成混凝土膨胀裂缝
3. 造成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因素: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石膏
水泥强度试件
1. 40 x 40 x 160mm胶砂件
2. 3d/28d的抗压和抗折强度
水泥的进场检验项目
1. 一般情况下水泥进场检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体积安定性,凝结时间
2. 粘贴用水泥进场检验:抗压强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
3. 水泥的抽样批次:袋装水泥200t一批,散装水泥500t一批
常用水泥的包装及标志
1. 硅酸盐和普通水泥包装红色字体
2. 矿渣水泥绿色字体
3. 其他水泥一般黑色字体
4. 袋装50kg一袋,单袋重量不少于标准的99%,20袋总重量不少于1000kg
建筑钢材的性能和应用
带E抗震钢筋的要求
1. 抗拉强度实测值与下屈服强度实测值之比≥1.25
2. 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之比≤1.3
3. 最大力下总伸长率≥9%
建筑钢材的主要性能
钢材的力学性能
1. 拉伸性能
1.1. 反映钢材拉伸性能的主要指标
1.1.1. 抗拉强度
1.1.2. 屈服强度(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取值标准)
1.1.3. 伸长率
1.2. 钢材在受力后永久变形的性能称为塑性,塑性通过伸长率表示
2. 冲击性能
2.1. 当温度下降到一定范围时,冲击值急剧下降
2.2. 此时的温度成为脆性临界温度
2.3. 负温下使用,应选择脆性临界温度值低的钢材
3. 疲劳性能
3.1. 反复交变荷载,钢材在远低于其屈服强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脆性断裂
3.2. 疲劳极限与钢材的抗拉强度正相关
钢材的工艺性能
1. 弯曲
2. 焊接
钢材的化学成分及其影响
1. 纯有害元素:硫,磷,氧
2. 降低塑性:碳,磷,氮
3. 增加强度:碳,硅,锰,磷,氮
4. 碳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最重要元素
钢筋的进场检验项目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单位长度重量偏差
钢筋原材的抽样批次
1. 首次进场60t一批(超过60t部分每40t增加一组)
2. 同规格后续进场40t一批
3. 成型钢筋30t一批
成形钢筋有驻厂监造并提供第三方力学性能检测报告的,可以只检验单位长度重量偏差
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水泥
1. 水泥品种的选用依据
1.1. 工程特点
1.2. 所处环境
1.3. 设计施工要求
2. 一般情况下水泥比砼强度高1.5-2倍
3. 配置高强砼时水泥比砼强度高0.9-1.5倍
细骨料
1. 粒径在75以下的称细骨料
2. 优先选择二区中砂
粗骨料
1. 粗骨料粒径小于构件最小尺寸的1/4,且小于钢筋净距离的3/4
2. 浇筑板的混凝土粗骨料粒径最大40mm,小于板厚1/3
3. 泵送时粗骨料粒径采用碎石小于泵管1/3,卵石1/5
4. 碎石,卵石的强度指标:抗压强度和压碎指标
5. 抗渗混凝土粗骨料粒径不超过40mm
水
1. 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拌合用水氯离子含量小于500mg/L
2. 预应力混凝土拌合用水氯离子含量小于350mg/L
3. 海水经过处理之后才可用于钢筋混凝土,但海水可以用于素混凝土结构
外加剂
1. 外加剂应在混凝土拌合前或拌合时加入
2. 外加剂的加入量不超过水泥用量的5%
矿物掺合料
1. 活性掺合料: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硅灰,沸石粉
2. 粉煤灰是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矿物掺合料
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混凝土的和易性
1. 流动性:均匀充盈模板的能力
2. 黏聚性:不分层离析的能力
3. 保水性:不严重泌水的能力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
单位体积水用量(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最主要因素)
砂率(砂率=砂/砂+石子)
组成材料的性质
时间
温度
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试件
1. 150*150*150mm,一组三个
2. 95%湿度
3. 20℃±2
4. 标准养护28天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测值取定
1. 三个试件强度偏差不超过中间值15%时取平均值作为本组特征值
2. 三个试件中有一个强度偏差超过中间值15%时,取中间值作为本组特征值
3. 三个试件中有两个强度偏差超过中间值15%时,本组试件作废
判定混凝土试件合格的条件
1. 所有组的特征值平均值≥设计值的1.15倍
2. 所有组的特征值最小值≥0.95设计值
注意与砂浆强度的区别,砂浆是1.1、80%
混凝土试件的取样数量要求
1. 一般混凝土
1.1. 每种配合比每100m³取一组
1.2. 连续浇捣超过1000m³时每200m³取一组
1.3. 每一层每种配合比一组
2. 大体积混凝土
2.1. 1000m³以内的取10组(不足1000m³按10组取)
2.2. 超过1000m³部分每500m³取一组
2.3. 超过5000m³部分每1000m³取一组
3. 灌注桩混凝土
3.1. 每50m³取一组
3.2. 不足50m³时每连续浇筑12小时取一组
3.3. 单柱单桩的每根桩取一组
混凝土强度自C15开始一共14级,强度超过C60称为高强混凝土
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一般只有抗压强度的1/10-1/20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1. 水胶比
2. 骨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
3. 外加剂和掺合料
4. 搅拌与振捣
5. 养护的温度和湿度
6. 龄期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1. 非荷载型
2. 荷载型
混凝土的耐久性
1. 抗渗
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从P4开始一共6级
混凝土抗渗的影响因素
密实度
内部孔隙特征
2. 抗冻
混凝土的抗冻从F50开始共9级
3. 抗侵蚀
4. 碳化
混凝土的碳化可以增加抗压强度,但抗拉抗折强度降低
5. 碱骨料反应
6. 钢筋锈蚀
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功能及应用
外加剂的分类
1. 改善流动性:减水剂,泵送剂,引气剂
2. 改变凝结时间:早强剂,缓凝剂,速凝剂
3. 改善耐久性:引气剂,防水剂,阻锈剂
外加剂的适用范围
减水剂
1. 不减少拌合水时改善流动性
2. 不减少水泥用量时提高强度
3. 减少水泥用量可以节约水泥
4. 混凝土的耐久性得到改善
早强剂
1. 加速硬化节约工期
2. 加快进度加速模板周转
3. 抢险抢修
引气剂
1. 引入封闭气泡
2. 改善和易性,减少泌水
3. 提升抗冻性和抗渗性
4. 抗压强度降低
5. 抗渗、抗冻、抗腐蚀、泌水严重的混凝土
防冻剂
1. 含亚硝酸盐,碳酸盐防冻剂严禁用于预应力
2. 六价铬盐,亚硝酸盐防冻剂严禁用于饮水和食品工程
3. 硝铵,尿素防冻剂严禁用于居住,办公工程
砌体结构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块体的种类及强度等级
砌块的种类
1. 砖
1.1. 烧结砖
烧结多孔砖:空洞率不超过35%,可以承重,空洞垂直于受压面
烧结空心砖:空洞率大于40%,不承重,空洞平行于受压面
1.2. 蒸压砖
蒸压砖不能用于长期200℃以上环境,也不能用于急冷急热或硫酸盐腐蚀环境
1.3. 混凝土砖
质轻,隔声,防火,保温,抗渗,抗震,耐久,无污染,节能
2. 砌块
3. 石材
砌块的强度等级——烧结/混凝土砖>蒸压砖>混凝土砌块
砂浆的种类及强度等级
砂浆的质量指标——强度,流动性,保水性
砂浆的种类
1. 水泥砂浆
水泥砂浆强度高,耐久
有水/潮湿环境,水下必须使用水泥砂浆
2. 混合砂浆
流动性,保水性好,易于砌筑
3. 砌块专用砂浆
4. 蒸压砖专用砂浆
砂浆的强度等级
砂浆试件
砂浆试件尺寸70.7x70.7x70.7mm,90%湿度,20℃±2,标准养护28天
砂浆强度实测值取定
1. 三个试件强度偏差不超过中间值15%时取平均值作为本组特征值
2. 三个试件中有一个强度偏差超过中间值15%时,取中间值作为本组特征值
3. 三个试件中有两个强度偏差超过中间值15%时,本组试件作废
砂浆试件合格标准
1. 所有组特征值平均值≥1.1倍设计值
2. 特征值最小值≥0.85设计值
注意与混凝土的区别
二、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饰面石材
天然花岗石
花岗石的特性——硬,密,强,不吸水,酸性石材,不耐火
花岗石的放射性限制
1. A类花岗石制品使用不受限制
2. B类花岗石只可用于II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的内墙和一切外墙
3. C类花岗石只可用于外墙
I类,II类民用建筑
1. I类民用建筑:住宅,学校教室,医院,老年建筑,幼儿园
2. II类民用建筑:除I类外的其他民用建筑
天然大理石
大理石的特性——软,密,碱性石材,只可用于室内
木材
木材及木制品的特性与应用
木材的含水率
纤维饱和点——细胞壁含水饱和而细胞腔和细胞间隙无自由水时的含水率,是木材力学性质随含水率变化的临界点
平衡含水率——木材与空气中的含水率保持平衡时的含水率,控制变形和开裂的含水率指标
木材的湿胀干缩与变形
干缩会使木材产生的现象
1. 翘曲
2. 松动
3. 开裂
4. 拼缝不严
湿胀——表面鼓凸
木材的强度
木材变形大小
1. 顺纹最小
2. 径向较大
3. 弦向最大
木材的受力
1. 抗拉
2. 抗压
3. 抗剪
4. 抗弯
建筑玻璃的特性和应用
平板玻璃
平板玻璃的分类
1. 普通平板玻璃
2. 浮法玻璃
平板玻璃的特性
1. 良好的透视,透光性,会产生暖房效应
2. 隔声,有一定的保温性能
3. 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4. 热稳定性较差,极冷极热易爆裂
安全玻璃
1. 防火玻璃
1.1. 防火玻璃按耐火性能可分为:A级隔热性防火玻璃和C类非隔热性防火玻璃
1.2. 防火玻璃按耐火极限分为五级:0.5h,1h,1.5h,2h,3h
2. 钢化玻璃
2.1. 钢化玻璃在表面形成压应力,内部拉应力
2.2. 钢化玻璃的特性
2.2.1. 强度高
2.2.2. 弹性好
2.2.3. 热稳定性好
2.2.4. 碎后不伤人
2.2.5. 可能会发生自爆
为了减少钢化玻璃的自爆可以二次处理称为均质钢化玻璃HST
3. 夹层玻璃
3.1. 透明度高
3.2. 抗冲击
3.3. 碎后不散落伤人
3.4. 采用不同玻璃原片还可以耐热,耐寒,耐久,耐湿
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不能切割
节能玻璃
1. 着色玻璃
1.1. 吸收太阳光的红外线,产生冷室效应
2. 镀膜玻璃
2.1. 阳光控制镀膜玻璃
2.2. LOW-E玻璃
2.3. 单层使用时镀膜朝内
2.4. 双层多层使用时镀膜朝空气层
3. 中空玻璃
3.1. 中空玻璃的特性
3.2. 光学性能良好
3.3. 保温隔热,降低能耗
3.4. 防结露
3.5. 良好的隔声性能
3.6. 中空玻璃的使用寿命不少于15年
4. 真空玻璃
三、 建筑功能材料
防水材料
建筑防水分类
构造防水
材料防水
柔性材料防水
刚性材料防水
防水卷材
1.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1. 弹性体SBS防水卷材:适用于气温低
1.2. 塑性体APP防水卷材:适用于气温高
2. 高分子防水卷材
2.1. 三元乙丙
2.2. 乙烯
2.3. 橡胶混合
3. 防水卷材的主要性能
3.1. 防水卷材的机械力学性能
3.2. 卷材的防水性能
3.3. 卷材的大气稳定性
3.4. 卷材的温度稳定性
3.5. 卷材的柔韧性
防水涂料
建筑密封材料
1. 定型密封材料
2. 非定型密封材料
防火材料
1. 钢结构防火涂料
1.1. 防火涂料耐火极限共6级,0.5h起每级增加0.5h
1.2. 防火涂料的施工方法
1.2.1. 喷涂
1.2.2. 辊涂
1.2.3. 抹涂
1.2.4. 刷涂
1.2.5. 刮涂
1.3. 防火涂料底层应与防锈漆相容或自身具有防锈功能
1.4. 膨胀型防火涂料厚度不小于1.5mm
1.5. 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厚度不小于15mm
2. 饰面型防火涂料
3. 水性防火阻燃液
4. 防火堵料
4.1. 有机防火堵料
4.1.1. 可以重复使用
4.1.2. 膨胀防火阻燃
4.1.3. 适用于不规则,经常更换管道电缆场合
4.1.4. 有气密,水密,防火功能
4.2. 无机防火堵料
4.2.1. 无毒无味,固化迅速,有一定的承载力,又可以拆除
4.2.2. 不能重复使用
4.2.3. 适用于封堵后基本不变的场合
4.3. 防火包
4.3.1. 通过堆砌,填塞的方式封堵较大洞口
4.3.2. 可以重复使用
4.3.3. 适用于经常更换管道,电缆的场合
保温材料
保温绝热材料的分类及性能
1. 绝热材料——k<0.23 W/(m·K)
2. 保温材料——k<0.14 W/(m·K)
3. 高效保温材料——k<0.05 W/(m·K)
影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
1. 材料性质
2. 表观密度/干密度
3. 孔隙特征
4. 温度和湿度
5. 热流方向
五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一、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距
测角
测高差
平面控制测量的组织实施原则:从整体到局部
场区控制网>建筑物控制网>主轴线>细部测设
施工测量的内容
1. 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1.1. 场区控制网
1.2. 建筑物施工控制网根据场区控制网定位,定向,起算
1.3. 建筑方格网点的布置,应与设计轴线平行
1.3.1. 布网法
1.3.2. 轴线法
2. 建筑物定位,基础放样和细部测设
3. 竣工图的绘制应在已有控制点上进行
施工测量的方法
1. 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方格网或轴线网
2. 极坐标法——适用于待测点靠近基准点并方便量距,不规则形状
3. 角度前方交会——不方便量距,待测点距离较远
4. 距离交会法——不需要仪器但精度低
5. 方向线交会法——待测点由两条已知直线交会而得
6. 高程测设——已知点的读数称为后视读数
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
施工期间要进行变形测量的工程
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
2. 处于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
3. 扩建、加层或在处理地基上的建筑物
4. 受地下水影响严重的建筑物
5. 大型基础设施
6. 建筑物形状狭长、地基变形明显的建筑物
7. 采用新基础或新结构形式的建筑物
口诀:甲 软乙 加 水 大 长 新
施工期间变形测量的内容
1. 各类建筑物应进行沉降观测,宜进行场地沉降,地基土分层沉降和斜坡位移观测
2. 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及支护结构变形观测,对一级基坑应进行回弹观测
3. 对高层和超高层应进行倾斜观测
4. 当建筑物出现裂缝时,应进行裂缝观测
5. 其他施工需要的变形观测
口诀:沉移 变弹 斜 裂
建筑物变形测量精度分五级:特、一、二、三、四共5等
1. 特、一等基准点设置不少于4个
2. 其余等级基准点设置不少于3个
基坑变形观测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
基坑支护结构顶部变形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基坑围护墙或边坡顶部变形观测点设在基坑顶部周围
基坑顶部阴阳角,临近被保护对相处应设点
基坑顶部监测点水平间距不超过20m,每边不少于3点
水平和垂直监测点宜共用一点
基坑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的设置要求
深层位移监测点宜设在围护墙中部,阳角处及有代表性的部位
深层位移监测点间距20-60m,每边至少一点
基坑回弹观测
基础及上部结构沉降观测点的设置要求
1. 建筑物的四角,核心筒的四角,大转角及每10/20m或每2/3根柱
2. 高底层,新旧层和纵横墙交接处的两侧
3. 宽度≥15m的建筑物,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和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4. 框架结构或钢结构每个和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
5. 筏型基础、箱型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及中部位置
6. 超高层建筑和大型网架结构的每个大型结构柱监测点不少于2个且对称布置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时间要求
1. 在基础完工后和地下室砌筑完成后开始观测
2. 高层建筑每加高2-3层观测一次
3. 暂停施工的,停工时和复工时各测一次,停工期间每2-3月观测一次
4. 运营阶段第一年每3-4月观测一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开始每年一次直到稳定
沉降稳定状——:最后100天平均沉降值<0.01-0.04mm/d
倾斜观测根据倾斜速率每1-2月观测1次
当建筑物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委托单位, 同时增加观测频次或观测内容
1.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2. 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超出预警值
3. 建筑物本身或周围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
4. 基坑或开挖面出现滑坡,塌陷等异常现象
5. 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异常
常用测量仪器的性能与应用
水准仪
S05,S1为精密水准仪,可以测量一,二等精度和其他精密水准测量
经纬仪
J07、J1、J2为精密经纬仪
工程常用的是J2、J6经纬仪
全站仪
全站仪一般用于大型工程场地坐标测设和复杂工程的定位及细部测设
二、 土石方工程施工
岩土的分类与性能
岩土的主要工程性能
1. 强度
土的抗剪强度(力)——指土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强度,包括内聚力和内摩擦力
2. 弹性模量
3. 变形模量
4. 压缩模量
5. 黏聚力
内部相互吸引力
6. 内摩擦角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分析边坡的稳定性
土的天然含水量
1. 土的天然含水量=土所含水的重量/干土的重量
2. 土的天然含水量对挖土难易度、边坡稳定性、填土压实有影响
土的干密度
1. 土的干密度=干土重/总体积
2. 干密度越大约坚硬
3. 回填时常以土的干密度控制夯实标准
土的可松性
1. 计算土方机械生产率、回填方量、运输机具数量、场地平整规划、土方平衡调配应该考虑
基坑支护施工
浅基坑支护
1. 斜柱支撑——大型深度不大的基坑使用
2. 锚拉支撑——大型深度较深不能安设横撑时
3. 型钢桩横挡板支撑——地下水位低、深度不大的一般粘性土和砂土层
4. 短桩横隔板/临时挡土墙支撑——开挖宽度大、部分地段下部放坡不够时
5. 挡土灌注桩支护——开挖深度<5m、较大、有临近建筑物不允许下沉位移时
6. 叠袋式挡墙支撑:——适用于一般粘性土、面积大、开挖深度<5m的浅基坑
深基坑支护
深基坑开挖前的委托监测程序
开挖深度大于5m,或虽不大于5m但地质环境复杂的基坑工,程应进行基坑工程监测
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
监测单位应提交监测方案包括
1. 预警值
2. 监测频次
3. 监测项目
基坑监测的项目
1. 支护结构
2. 已施工主体结构
3. 临近的道路,市政管道,地下管线,周围建筑物等
深基坑支护方式
1. 灌注桩排桩支护
灌注桩排桩支护的组成
1. 支护桩
2. 支撑
3. 防渗帷幕
灌注桩排桩支护的分类
1. 悬臂式灌注桩排桩支护
2. 内撑式灌注桩排桩支护
3. 锚拉式灌注桩排桩支护
4. 内撑-锚拉复合式灌注桩排桩支护
5. 双排桩式
灌注桩排桩支护施工要求
1. 灌注桩排桩间隔成桩,已浇筑桩与相邻桩间距4d或间隔36h
2. 灌注桩排桩顶超灌0.5m,水下浇筑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配置
3. 截水帷幕宜采用单/双/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截水帷幕与排桩间距<200mm
4. 排桩顶设冠梁,宽度同桩径,高度0.6d,冠梁砼强度≥C25
5. 开挖后桩间土可以用砌墙或挂网喷砼方法进行防护
排桩支护灌注桩施工前试成孔不少于2根
完整性检测
1. 排桩支护灌注桩应进行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检测数量不少于20%且不少于5根
2. 桩墙合一的全数检测完整性
3. 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排桩支护完整性,数量不少于10%且不少于3根
排桩墙桩身检测为III、IV类桩的,进行钻芯取样验证
2. 地下连续墙
1. 地下连续墙导墙
1.1. 导墙厚度≥200mm,高度≥1.2m
1.2. 导墙顶超过地面100mm,超过地下水位0.5m
1.3. 导墙底部进入原状土≥200mm
1.4. 导墙内宽度超过地下连续墙宽度≥40mm
2. 地下连续墙单元幅宽4-6m,护臂泥浆超过导墙底0.3m,超过地下水位0.5m
3. 水下浇捣地连墙使用导管法,导管间距不超过3m,距单元两端不超过1.5m,导管端头距离槽底300-500
4. 钢筋笼就位后及时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4h
5. 地连墙砼坍落度200±20mm,水下浇捣提高一个强度等级
6. 地连墙超灌0.3-0.5m
7. 连续墙砼强度达到设计值进行墙底注浆,单元槽段预埋注浆管不少于2根
8. 注浆管插入槽底200-500,注浆压力2Mpa,注入量达到设计要求或注浆量达到80%以上、压力达到2MPa停止
3. 土钉墙
土钉墙的分类
1. 单一土钉墙
2. 水泥土桩复合土钉墙
3. 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墙
4. 微型桩复合土钉墙
土钉墙的构造要求
1. 土钉墙、预应力复合土钉墙的坡比不超过1:0.2
2. 土钉间距一般1-2m,倾角5°-20°
土钉墙的施工要求
土钉墙支护的施工原则
超前支护
分层分段
逐层施作
限时封闭
严禁超挖
每层土钉施工后应抽查土钉抗拔力
每层土开挖后24h内封闭,淤泥质土12h内封闭
上层土钉完成注浆48h后方可开挖下层
成孔注浆土钉应两次注浆
第一次注入水泥砂浆钻孔体积的1.2倍
初凝后二次注入水泥浆,注入体积为第一次注浆的30%-40%
土钉墙的喷射混凝土粒径不超过15mm,保护层厚度不低于25mm
土钉墙喷砼自下而上进行,单次喷砼厚度120mm
土钉锚杆进行抗拔承载力检验,数量不少于1%且同一层不少于3根
4. 咬合桩围护墙
1. 分I、II孔跳孔施工,II序施工时应切割I序桩身,形成连续咬合桩
2. 咬合切割分为硬切割和软切割
3. 咬合桩围护墙具有截水功能
5. 型钢水泥土搅拌桩
1. 宜采用三轴搅拌桩
2. 搭接试件不宜超过24h
3. 适用深度不超过12m
6. 板桩围护墙
板桩围护墙分类
1. 混凝土板桩
2. 钢板桩
3. 结合内支撑(钢支撑为主)
板桩围护结构具有截水功能
板桩围护墙施工要求
1. 板桩围护墙宜采用震动锤打设
2. 混凝土板桩吊运时强度达到70%,打桩时100%
3. 板桩回收应在基坑回填土后完成
7. 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
8. 内支撑
9. 锚杆(索)
锚杆施工前应通过试成锚验证设计指标和施工工艺
锚杆的锚固段强度达到15Mpa并超过设计值75%后方可张拉
10. 两墙合一
除土钉墙和水泥土重力围护墙外, 其他各种墙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
人工降排水的施工
地下水控制技术方案选择
1. 应依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周边环境条件,基坑支护设计,降水设计并结合类似工程经验确定降水方案
2. 施工中地下水位应保持在基底以下0.5-1.5m处
3. 软土地区浅开挖时可采用集水井和排水沟进行集水明排
4. 基坑开挖深度超过3m时一般采用轻型井点
5. 当降低地下水位危及周边时可采用截水或回灌
6. 当基坑底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突涌验算,必要时采用水平封底隔渗或钻孔减压
降水施工技术
1. 轻型井点——单级6m,多级10m
2. 喷射井点——8-20m
3. 真空降水管井——不宜用于填土,深度超过6m,出水量大
4. 截水——截水帷幕常用
4.1. 高压喷射注浆
4.2. 地下连续墙
4.3. 小齿口钢板桩
4.4. 深层水泥土搅拌桩
5. 井点回灌——使地下降水影响范围不超过回灌井范围
三、 土石方开挖施工
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前应根据土方量,运距,施工顺序,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平衡调配确定土方施工方案
浅基坑开挖
土方开挖的原则
1. 开槽支撑
2. 先撑后挖
3. 分层开挖
4. 严禁超挖
机械开挖时预留200-300厚土层由人工修土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时,应将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底至少0.5m,降水持续到基础施工完工
基坑开挖时应经常抽查的项目
1. 水准点
2. 水平标高
3. 平面控制桩
4. 平面位置
5. 边坡坡率
6. 压实度
7. 降排水运转情况
深基坑开挖
深基坑挖土方法(方案)
1. 放坡开挖
2. 盆式开挖
3. 中心岛式开挖
4. 逆作法开挖
有支护的深基坑开挖
深基坑宜分层开挖,每层厚度不超过3m
多级放坡开挖,坡间平台宽度不少于3m
边坡防护可采用
1. 水泥砂浆
2. 挂网水泥砂浆
3. 混凝土
4. 钢筋混凝土
深基坑开挖时要防止桩的倾斜和位移
深基坑采用土钉墙方式支护的,每段长度不超过30m
土方回填
1. 回填土方宜采用同类土或素土,有机物含量不超过5%
2. 土方回填应从场地最低处开始,自下而上对称或四周同时回填
3. 虚铺厚度一般200-350/层,压实遍数(平碾6-8次,其余方式3-4次)
4. 每压实一层应进行环刀取样,验证压实系数,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四、 基坑验槽方法
基坑验槽参加单位和应该具备的条件
1. 基坑验槽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五方相关技术人员到场参加
2. 地基基础设计文件
3. 地质勘察报告
4. 轻型动力触探检测记录(若不需触探可不具备)
5. 深基础或处理地基施工质量检测报告
6. 基底应为未受扰动的原状土,若预留保护层其厚度不超过100mm
天然地基验槽
天然地基验槽内容
1. 根据勘察,设计文件对基坑平面位置,尺寸,基底标高进行核对
2. 根据勘察报告核对土体,岩体和地下水状况
3. 检查空穴,古墓,古井,暗沟或底下埋置物等情况并查明位置,深度和性状
4. 检查坑底土受扰动情况和影响范围,程度
5. 检查坑底土受冰冻,干裂,水冲或浸泡等的影响,并查明范围和深度
可以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况
1. 承压水头高于基底,触探可能造成冒水涌砂
2. 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深度大于1m难以触探的
3. 持力层为均匀致密的砂层且深度大于5m难以触探的
处理地基验槽
换填地基,强夯地基验槽项目
1. 承载力
2. 均匀性
3. 密实度
复合地基验槽项目
1. 桩头
2. 桩位
3. 桩间土状态
4. 复合地基施工质量监测报告
验槽方法
基坑验槽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 对不可见土层辅以钎探法配合完成
观察法
1. 观察坑底坑壁土质情况,验证开挖深度和坑底土是否被人为破坏
2. 边坡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3. 基坑内是否有地下埋置物,若有应查明深度,范围
4. 直接观察时可以辅以袖珍灌入仪检查
轻型动力触探
1. 检查地基土的强度和均匀性
2. 是否存在浅埋的下卧层或突出坚硬层
3. 是否存在影响地基承载力的浅埋古墓,古井,空洞等
五、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常用地基处理方法
换填地基
1. 素土,灰土地基
(1) 灰土地基一般体积比2:8、3:7
(2) 素土,灰土换填地基分层厚度300-500
(3) 拌制后当天用完,上下层交接缝错开至少500
(4) 压实系数0.95
2. 砂和砂石地基
采用细粉砂或石粉时,掺入不少于30%重量的碎石或卵石
3. 粉煤灰地基
其他材料换填地基压实系数要求:0.97
夯实地基
1. 夯实地基加固深度3-10m
2. 正式施工前试夯20x20m范围
3. 夯实地基锤重10-60t
4. 夯实地基施工应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坑底2m以下位置
5. 夯实地基施工结束应待休止期结束后才可施工基础
换填、夯实地基承载力检测: 每300㎡承载力检测不少于1点, 3000㎡以外部分每500㎡测1点, 单位工程不少于3点
复合地基
1.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CFG桩)
2.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3. 振冲碎石桩和沉管砂石桩复合地基
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只能用于地下水位以上
5.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可用于淤泥质土
(1) 浆液搅拌法
(2) 粉体搅拌法
6. 旋喷桩复合地基——可用于淤泥质土
旋喷桩复合地基采用42.5强度普通硅酸盐水泥
复合地基承载力检验: 不少于总桩数0.5%,且不少于3点, 有单桩承载力或桩身强度要求的——不少于0.5%,且不少于3点
注浆加固
微型桩加固
桩基础施工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锤击沉桩法
锤击沉桩法工序: 确定桩位和施工顺序→就位→吊桩→校正→锤击→接桩→锤击→送桩→收锤→割桩头
锤击沉桩法施工要求
锤击沉桩接桩头离地0.5-1m
锤击沉桩法接桩方法
1. 焊接
2. 螺纹连接
3. 机械啮合
锤击沉桩法打桩顺序
1. 先长后短
2. 先大后小
3. 先深后浅
4. 先密后疏
5. 从有既有建筑物一侧向另一侧
6. 从中间向两边对称
锤击沉桩法终止沉桩标准
锤击沉桩法以桩端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为辅
当桩端到达坚硬持力层的,可以贯入度为主
贯入度到达设计要求而桩端标高未达时连续锤击3阵,每阵10击
静力压桩法
静力压桩施工前应试压桩不少于3根
静力压桩法连接方式和接头位置
焊接——螺纹连接时接头离地0.5-1m
机械啮合——抱箍式、卡扣式接头离地1-1.5m
静力压桩送桩超过8m应设计专门送桩器
同一承台桩数超过5根时不宜连续压桩,
密集群桩不宜24小时连续作业,至少停歇8h
静力压桩打桩顺序
1. 先大后小
2. 先长后短
3. 先深后浅
4. 避免密集
5. 场地开阔的从中间向四周
6. 场地狭长从中间向两边沿建筑物长向
静力压桩终止沉桩标准
1. 摩擦桩以桩顶标高为主
2. 端承桩以终压力为主
预制桩强度达到70%方可起吊,达到100%可以运输打桩; 预制桩单节两点起吊,吊点距离端头0.2L (0.2倍单节长度)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泥浆护壁灌注桩
泥浆护壁灌注桩工序: 场地平整→放样→开挖泥浆池→埋设护筒→就位→成孔, 第一次清孔→验收→下钢筋笼→二次清孔→浇筑
泥浆护壁灌注桩施工要求
1. 泥浆护壁灌注桩应试成孔不少于2根
2. 孔内泥浆超过地下水位至少0.5m
3. 泥浆护壁灌注桩沉渣要求
3.1. 端承桩不超过50mm
3.2. 摩擦桩不超过100mm
4. 灌注桩钢筋笼宜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相互错开
5. 水下灌注混凝土
5.1. 强度提高一个等级
5.2. 坍落度180-220
5.3. 导管法连续浇筑
5.4. 超灌至少1m
5.5. 充盈系数至少1
沉管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可采用:单打,复打或反插法施工
人工挖孔桩
1. 人工挖孔桩施工应采用护壁
2. 人工挖孔桩间距小于5m时,应间隔开挖和间隔浇筑
3. 人工挖孔桩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挖土深度超过16m时还应专家论证
桩基础检测技术
施工前桩基检测 (为设计提供依据)
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值为极限值的50%
施工后桩基检测 (为验收提供依据,主要检测单桩承载力和完整性)
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2.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
3.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水平临界荷载和极限承载力
4. 钻芯法
检测桩长、强度、完整性、沉渣和持力层状况
检测时间要求:龄期达到28天或同条件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值
5. 高/低应变
检测桩身完整性和缺陷位置
检测时间要求:砼强度达到设计值70%且达到15Mpa
受检桩的选择条件
1. 对桩施工质量有疑义的桩
2. 设计认为重要的桩
3. 施工工艺有变化的桩
4. 局部地质状况变化的桩
5. 承载力检测应选择部分III类桩
6. 其余应按平均随机的原则选择
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后进行承载力检测
桩身完整性分类
1. I类桩——桩身完整
2. II类桩——桩身有轻微缺陷,但不影响结构和承载力发挥
3. III类桩——桩身有明显缺陷,对结构和承载力发挥有影响
4. IV类桩——桩身有严重缺陷
检验数量
1. 完整性——抽检数量不少于20%且不少于10根,每个柱承台下不少于1根
2. 承载力——静载试验数量不少于1%且不少于3根,总数低于50根的不少于2根
混凝土基础施工
混凝土基础的基本知识
混凝土基础子分部所含的分项
钢筋
模板
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缝处理
当高层建筑的筏型基础和箱型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应设置贯通施工缝(后浇带),宽度不小于800,钢筋连续通过.
混凝土基础的形式
独立基础
条形基础
筏型基础
箱型基础
基础钢筋工程
基础钢筋施工流程: 放样→下料→半成品运输→垫层→定位→绑扎→验收
基础钢筋工程施工要求
1. 四周两行钢筋每点扎牢,其余可间隔扎牢,但应保证不位移
2. 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必须每点扎牢
3. 基础钢筋绑扎时应成八字形
4. 双层钢筋网应在上下层钢筋之间设置撑脚,确保位置准确
5. 独立基础双向钢筋,底筋短向在上
6. 基础保护层厚度一般不少于40,若无垫层应增加到70
基础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运输,泵送和布料
1. 混凝土水平运输设备:手推车,机动翻斗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2. 混凝土垂直运输设备:井架
3. 泵送设备:汽车泵,固定泵
混凝土浇筑
独立基础浇筑
单层独立基础——浇筑不留施工缝,从四周向中间浇筑
台阶式独立基础——下层浇筑0.5-1h后浇筑第二级
条形基础浇筑
条形基础分层分段浇筑,分层300-500,分段2-3m,连续浇筑,逐层推进)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组织
大体积混凝土强度宜C25-C50,可采用60d/90d强度作为验收依据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置于岩石地基上,应设置滑动层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1. 大体积混凝土坍落度宜≤180mm
2. 大体积混凝土拌合水用量不超过170kg/m³
3. 大体积混凝土水灰比不宜超过0.45
4. 大体积混凝土砂率38-45%
大体积混凝土供应能力应超过单位时间需要量的1.2倍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宜采用整体分层或推移式连续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跳仓法施工时,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每仓分块尺寸不大于40m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超过30℃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1. 整体连续浇筑分层300-500,避免欠振漏振
2. 整体分层或推移式整体浇筑上层应在下层初凝前浇筑完成,避免施工缝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宜泵送并采用二次振捣工艺
4. 及时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进行多次抹压
5. 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试验与检测
大体积混凝土试件取样
1. 1000m³以内的取不少于10组
2. 超过1000m³以上部分每500m³取一组
3. 超过5000m³以上部分每1000m³取一组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要求
1. 大体积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超过30℃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累计温升不超过50℃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部与表面温差不超过25℃
4. 大体积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覆盖拆除时浇筑体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不超过20℃
5. 大体积混凝土每日降温速率不超过2℃/d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点布置
1. 选择平面对称轴的半条轴线
2. 每条测试轴线上不少于4点
3. 沿厚度方向间距不超过500
4. 表面监测点距表面50
5. 底部监测点距底部50
6. 每昼夜检测不少于4次,入模温度检测每台班不少于2次
六、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主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主体结构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由模板和支撑体系两个部分组成
常见模板类型及特性
1. 胶合板模板——轻、平、大、方便
2. 组合钢模板——轻便、高周转、通用性强,但接缝多不严密、施工质量差
3. 大模板——整体性好、抗震、无拼缝,但重量大需要机械吊运
4. 铝合金模板——轻、好、高周转、快拆模,但成本高、强度小
模板工程设计的主要原则
1. 实用性
2. 安全性
2.1. 强度
2.2. 刚度
2.3. 稳定性
3. 经济性
模板工程的安装要点
1.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2. 模板接缝不应漏浆,浇筑前浇水湿润但不积水
3. 模板接触面清理干净涂刷隔离剂
4.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5. 跨度超过4m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要求时按1/1000~3/1000
6. 后浇带处模板独立搭设
模板的拆除
底模和支撑拆除时砼强度要求
板
跨度≤2m——50%
跨度≤8m——75%
跨度>8m——100%
梁拱壳
跨度≤8m——75%
跨度>8m——100%
悬臂构件——100%
非承重模板在强度可以保证成品不损坏的前提下可以拆模,一般墙模板在强度达到1N/m㎡时即可拆除
拆模顺序原则
1. 先支后拆
2. 后支先拆
3. 先拆承重后拆非承重
快拆模体系支撑间距不大于2m,在保留立杆并支撑楼板的前提下可在50%强度拆模
主体结构钢筋工程
普通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可分为热轧钢筋和冷加工钢筋
钢筋的性质
1. 钢筋的延性通常使用伸长率表示
2. 钢筋的冷弯是钢筋的塑性指标,冷弯性能随着钢筋强度的提高而降低
3. 钢材的可焊性通常用碳当量估计
钢筋代换
1. 钢筋代换应依据等强度或等面积代换原则
2. 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前后应进行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
3. 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同意并取得书面变更手续.
4. 钢筋代换应满足的条件
4.1. 承载力
4.2. 最大力下的总伸长率
4.3. 裂缝验算
4.4. 抗震要求
4.5. 最小配筋率
4.6. 钢筋间距
4.7. 锚固长度
4.8. 搭接长度
4.9. 保护层厚度
4.10. 接头百分率
钢筋连接
1. 钢筋连接的方法
1.1. 焊接
1.2. 机械连接
1.3. 绑扎搭接
2. 直接承受动荷载的构件不宜焊接
3. 受拉筋d>25、受压筋d>28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
钢筋加工
1. 钢筋的加工包括:调直,切断,接长,除锈,弯曲
2. 圆钢冷拉率4%,螺纹钢1%
3. 钢筋的除锈方式:除锈机,喷砂,酸洗,手工除锈
4. 钢筋的弯曲应在常温下一次弯曲成型.
钢筋安装
板、次梁、主梁交界处——板钢筋在上,次梁居中,主梁在下
梁顶面主筋间距至少30mm
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
主体结构普通混凝土
1. 水泥进场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和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2. 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时间超过3个月(快硬水泥超1个月)应进行复验
3. 不同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4. 混凝土拌合用水宜采用饮用水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应由有资质的实验室计算并经过试配置调整后确定
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1. 混凝土运输中不宜发生分层,离析现象,若发生分层离析则二次搅拌
2. 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泵送混凝土
1. 泵送砼坍落度不低于100
2. 泵送砼宜采用硅酸盐、普通硅酸盐、矿渣/粉煤灰水泥
3. 泵送砼水胶比不宜大于0.6(大体积0.45)
4. 泵送砼胶凝材料用量不少于300kg/m³
5. 泵送砼拌制按规定顺序投料,外加剂在最后投入
6. 泵送管线宜缓宜直,接头严密,支架单独搭设不得与临时结构或脚手架拉结
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
1. 混凝土浇筑前应依据方案认真交底,做好准备,隐蔽验收合格方可浇筑
2. 浇筑前清理模板或垫层杂物,温度超过35℃时对金属模板洒水降温,但不可积水
3. 浇筑竖向构件时,宜先填入30-50mm混凝土同配比砂浆
4. 混凝土浇筑自由下落高度限制
4.1. 骨料粒径>25mm——下落距离<3m
4.2. 骨料粒径<25mm——下落距离<6m
4.3. 当无法满足时可采用串筒、溜槽、溜管装置
5. 混凝土浇筑宜连续进行
6. 混凝土宜分层浇筑,分层振捣.
6.1. 振捣至石子不再沉落、不再冒泡、不再浮浆为止
6.2.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作用半径的1.4倍
6.3. 震动棒距离模板<其作用半径的0.5倍
6.4. 震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至少50mm以消除边界
7. 柱,墙浇筑完毕1-1.5h后再浇筑梁板
8. 梁板同时浇筑,有主次梁的沿次梁,单向板沿长边浇筑
9. 拱和梁高度大于1m可单独浇筑
施工缝
1. 施工缝的位置
1.1. 施工缝位置在浇筑前确定并留在剪力小且易于施工的部位
1.2. 柱的施工缝
1.2.1. 基础、楼板、梁的顶面
1.2.2. 梁和吊车梁牛腿、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1.3. 与板相连的大截面梁——宜留在板底面下20-30mm
1.4. 单向板——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1.5. 有主次梁的楼板——次梁跨中1/3范围内
1.6. 墙
1.6.1. 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
1.6.2. 纵横墙的交接处
2. 施工缝浇筑的处理
2.1. 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1.2N/mm²
2.2. 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浇水湿润冲洗干净,不得积水
2.3. 浇筑前交接处刷一道素水泥浆或铺混凝土同配比砂浆
2.4. 施工缝处后浇细致振捣,使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实
3. 后浇带的设置和处理
3.1. 后浇带两侧已浇筑混凝土龄期达到28天
3.2. 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清楚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浇水湿润冲洗干净,不得积水
3.3. 浇筑前交接处刷一道素水泥浆或铺混凝土同配比砂浆
3.4. 施工缝处后浇细致振捣,使新旧混凝土结合密实
3.5. 后浇带养护至少14天
主体结构混凝土养护
1. 主体结构混凝土养护方法
1.1. 自然养护
1.1.1. 浇水养护
1.1.2. 薄膜养护
薄膜包裹密实,内应有凝结水
1.1.3. 养生液养护
1.2. 加热养护
2. 主体结构混凝土养护应在终凝前进行
3. 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²方可上人
预应力工程
预应力的分类与特点
先张法预应力
先张拉后浇筑,预应力靠粘结力传递
先张法工厂预制,小型构件
后张法预应力
分类
有粘结预应力
无粘结预应力
后张法现场浇筑,大型构件
后张法预应力靠锚具传递
预应力损失
1. 瞬间损失
1.1. 摩擦损失
1.2. 锚固损失
1.3. 弹性压缩损失
2. 长期损失
2.1. 混凝土徐变
2.2. 预应力筋松弛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后张法预应力孔道形状:直线、曲线、折线形
后张法孔道内预留灌浆孔、泌水孔、出气孔
张拉方式
1. 一端张拉
有粘结
一般——20m内
预应力筋为直线时——435m内
无粘结——40m内
2. 两端张拉
预应力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75%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砌筑砂浆
砌筑砂浆原材料要求
砌筑砂浆用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和复试合格报告
M15以上强度的砌筑砂浆水泥应采用42.5强度
砌筑砂浆配合比
砌筑砂浆应进行配合比设计,根据现场情况计算和试配确定,同时满足稠度、保水率和强度要求
砌筑砂浆分层度不大于30mm,应有良好的保水性
砂浆拌制和使用
一般砌筑砂浆搅拌时间2min,掺入粉煤灰或外加剂的搅拌时间3min
砌筑砂浆拌合后3h内用完,高温施工(30℃以上)2h内用完
砖砌体
烧结普通砖
三一砌筑法: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
采用铺浆法铺浆长度不超过750mm,高温施工不超过500mm
砖墙灰缝10mm±2,饱满度80%以上
墙上留置临时洞口宽度不超过1m,距离转角交接处超过500mm
下列位置不得留置脚手眼
1. 120墙,轻质隔墙,清水墙,独立砖柱附墙柱
2. 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3. 过梁顶部成60°三角范围和净跨1/2高度范围
4. 梁和梁垫两端和下方500范围内
5. 砖砌体门洞口边200、转角处450范围内
6. 设计不允许留设脚手眼的位置
斜槎
砖砌体斜槎投影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多孔砖不小于1/2
斜槎高度不超过一步脚手架
沿墙高每500mm设拉结筋,每120厚度设1根,竖向偏差不超过10,伸入墙内1m,末端设弯钩
构造柱处砌体马牙槎先退后进,对称砌筑,沿构造柱每500mm设拉结筋,伸入墙内1m
砖砌体每日施工高度不超过1.5m或一步脚手架,雨季不超过1.2m
烧结多孔砖
用于承重墙的空洞率不超过35%
孔洞垂直于受压面
烧结空心砖
1. 门窗洞口两侧一砖范围内,应采用普通砖砌筑
2. 空心砖底部用实心砖砌三皮导墙
3. 空心砖墙不得留槎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施工前洒水湿润,雨天或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应孔对孔、肋对肋错缝搭砌
单排孔搭接不少于1/2
多排孔不少于1/3且不少于90mm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灰缝饱满度不少于90%
填充墙砌体
混凝土砌块龄期至少28天
砖、砌块堆置高度不超过2m,蒸压加气块应覆盖防雨
轻骨料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块无切实有效措施不得用于
1. 防潮层以下
2. 长期浸水或化学腐蚀
3. 长期震动
4. 砌块表面温度长期大于80℃
轻骨料空心砌块、蒸压加气块在有水房间砌筑,下部浇150高混凝土坎台
钢结构工程施工
钢结构材料全数抽样检验情况
1. 混批钢材
2. 进口钢材
3. 厚度超过40mm,设计有Z向性能要求的
4. 大型钢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用钢材
5. 对质量有疑义的钢材
6. 设计认为需要全数复验的
钢结构构件制作
钢结构的施工详图和节点设计深化应由原设计单位确认
钢结构构件连接
1. 焊接
钢材的可焊性通常用碳当量表示
可焊性影响因素
(1) 钢材化学成分
(2) 轧制方法
(3) 钢板厚度
钢结构焊接连接形式
(1) 对焊
(2) 搭接焊
(3) T字/十字焊
(4) 角焊
(5) 塞焊
钢结构焊接焊工应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在认可范围内进行作业
2. 螺栓连接
普通螺栓连接
常用的普通螺栓:六角螺栓、双头螺栓、地脚螺栓
普通螺栓常用的连接形式:平接、搭接、T形连接
永久型普通螺栓紧固质量可以使用0.3kg小锤用锤击法检验
高强螺栓连接
高强螺栓的连接方式
(1) 摩擦链接
摩擦链接是高强螺栓常用的连接方式
(2) 张拉连接
(3) 承压链接
高强螺栓摩擦面的处理方法
(1) 喷砂法
(2) 酸洗法
(3) 砂轮打磨法
(4) 钢丝刷人工除锈
高强螺栓的安装温度不低于-10℃,摩擦面潮湿或雨天停止作业
高强螺栓不得兼做安装螺栓
高强螺栓不得强行穿入, 若无法自由穿过,可采用铰刀、锉刀扩孔,数量征得设计同意,扩孔后直径不超过螺栓直径的2倍
高强螺栓终拧后外露2-3扣,安装精度调整后进行拧紧,以梅花头拧断为合格
初、复、终三拧在24h内完成
紧固原则——从接头刚度大的部位向约束小的进行,从螺栓群中间向四周进行
3. 铆接
钢结构防火涂装
钢结构耐火极限的确定原则
1. 柱间支撑与柱相同
2. 屋盖支撑和系杆与屋顶承重构件相同
3. 楼盖支撑与梁相同
4. 多构件交接处以最高者确定
钢结构的耐火验算和防火设计方法
1. 耐火极限法
2. 承载力法
3. 临界温度法
钢结构的防火保护措施
1. 涂刷防火涂料
1.1. 室内隐蔽钢结构宜采用非膨胀型防火涂料
1.2. 耐火极限>1.5h的钢构件,不宜采用膨胀型防火涂料
1.3. 室外,半室外构件防火涂料应符合环保要求
1.4. 非膨胀型防火涂料厚度不小于10mm
1.5. 防火涂料应与防腐涂料相容
2. 包防火板
2.1. 钢结构用防火板应为不燃材料
2.2. 防火板应根据部位,形状进行构造设计
2.3. 防火板与龙骨的粘结剂应为不燃材料
3. 包柔性防火毡状隔热材料
4. 包混凝土,挂网抹砂浆,砌筑保护墙
4.1. 钢结构外包防火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20
4.2. 钢结构包防火砂浆强度不低于M5,厚度不小于25mm
4.3. 钢结构砌筑防火保护墙,砌块强度不低于MU10
钢结构单层厂房安装
钢结构单层厂房的安装顺序和方法
1. 采用履带式起重机单件流水吊装法吊装柱、柱间支撑、吊车梁
2. 单层厂房屋盖采用综合吊装法
单层钢结构厂房柱吊装方法
1. 滑移法
2. 旋转法
3. 递送法
4. 重型钢柱可采用双机抬吊
高层钢结构安装
1. 从地面控制线引上每节钢柱的定位轴线
2. 每节柱安装完毕,验收合格后,从地面引上上一节柱定位轴线
3. 同一节柱、同一跨梁宜从下往上安装
网架结构安装方法
1. 高空散装法——适用于非焊接连接
2. 分条分块安装法
3. 滑移法——适用于场地狭窄、跨越施工、运输不便的
4. 整体吊装法——适用于中小型网架
5. 整体提升法——适用于各种网架,地面拼装完毕后提升到位
6. 整体顶升法——适用于支点较少的多点支撑网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
装配式施工准备
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方案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3. 质量管理
4. 安全管理
5. 进度计划
6. 绿色施工
7. 信息化管理
8. 应急预案
9. 施工场地布置
10. 构建运输与存放
11. 构件安装与连接
装配式建筑施工宜采用工具化、标准化的工装系统,采用信息模型技术对施工过程和关键工序进行模拟
预制构件生产、吊运与存放
预制构件生产要求
1. 预制构件宜建立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2. 建立首件验收制度
3. 构件检查合格应表面标识,出厂应出具质量证明文件
运输要求
1. 成品保护
2. 外墙板立式运输,饰面朝外
3. 立式运输倾角大于80°,对称靠放,每层不大于2层
4. 阳台、楼板、梁、阳台水平运输
5. 水平运输时,柱、梁不超过3层,板不超过6层
存放要求
1. 存放场地平整,并有排水措施
2. 库区分区管理,信息化台账管理
3. 分类存放,标识清晰耐久,预埋吊件朝上,标识朝外
4. 合理设置支点,宜与吊点位置一致
5. 多层叠放时设置垫块,上下对齐,板类构件叠放不超6层
吊装要求
1. 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
2. 起吊慢起、缓升、缓放,严禁长时间悬停空中
预制构件安装
竖向预制构件安装应采取临时支撑
竖向构件临时支撑不少于2道
竖向构件临时支撑上方一道支撑点距离底部不宜小于2/3,不应小于1/2
安装顺序
1. 预制柱构件安装顺序: 角柱→边柱→中柱;与现浇构件连接柱先安装.
2. 预制墙构件安装顺序: 先吊装与现浇构件连接处,后按照先外墙顺序进行安装
3. 预制梁构件安装顺序: 先主梁后次梁,先低后高顺序
预制构件连接
预制构件钢筋连接方式
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2.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
我国多用
3. 焊接
4. 机械连接
5. 螺栓连接
灌浆施工温度不低于5℃,灌浆接头养护温度不低于10℃,温度不足时采取加热保温措施
套筒灌浆料拌合后30min内用完.
装配式浆料试件
1. 灌浆料:40x40x160mm,28天标准养护
2. 座浆料:70.7mm立方体,28天标准养护
装配式后浇混凝土施工要求
1. 预制构件结合面松动混凝土剔除并清理干净
2. 模板位置安装正确,接缝严密不漏浆
3. 施工前洒水湿润,细致振捣
4. 后浇部位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拆除固定设施
钢混组合结构工程施工
型钢混凝土结构特点和应用
型钢混凝土中梁柱是最基本构件
型钢混凝土强度不低于C30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优点
1. 型钢混凝土中的型钢不受最小配筋率的限制
2. 承载力较高,不需混凝土达到强度就可向上施工,缩短工期
3. 型钢混凝土结构延性更高,尤其是实腹式型钢,抗震良好
4. 型钢混凝土比钢结构耐火、耐久、节约钢材
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
1. 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满足一级焊缝质量要求
2. 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型钢腹板上开孔应征得设计同意,严禁气割开孔
七、 防水工程施工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
地下防水工程一般要求
1. 地下防水工程一共分四级,防水混凝土使用环境温度不高于80℃
2. 地下防水施工前图纸会审,编制方案
3. 地下防水施工由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进行,主要作业工人具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
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要求
1. 防水混凝土可以通过改变配合比、掺入外加剂、掺合料配置
2. 防水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水泥时应试验确定
3. 防水混凝土宜用中砂,含泥量≤3%,泥块含量≤1%
4. 防水混凝土粗骨料含泥量≤1%,泥块含量≤0.5%
5. 防水混凝土胶凝材料使用量不低于320kg/m³,水泥用量不低于260kg/m³
6. 防水混凝土砂率35%-40%,入泵坍落度120-160
7. 防水混凝土应机械搅拌不少于2min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缝留设
1. 墙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300以上的墙体上
2. 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留在板下150-300处
3. 墙体预留孔洞的,施工缝距离孔洞边缘不少于300
4. 垂直施工缝宜与变形缝相结合,避开地下水较多地段
防水混凝土施工缝施工要求
1. 水平施工缝
1.1. 清除表面浮浆和杂物
1.2. 铺设素水泥浆或涂刷界面剂、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1.3. 铺设30-50厚1:1水泥砂浆,及时浇筑细致振捣
2. 垂直施工缝
2.1. 清除表面浮浆和杂物
2.2. 涂刷界面剂或水泥结晶型防水涂料
2.3. 及时浇捣混凝土,细致振捣
防水混凝土养护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时间至少14天
地下水泥砂浆防水施工
1. 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单层6-8mm,双层10-12mm
2. 防水砂浆使用中砂,含泥量≤1%
3. 防水砂浆宜采用多层抹压施工
4. 防水砂浆终凝后养护,养护温度不低于5℃,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地下卷材防水施工
1. 地下防水卷材的铺贴方法
1.1. 冷粘法、自粘法——施工温度不低于5℃
1.2. 热熔法、焊接法——施工温度不低于-10℃
2. 地下防水卷材铺贴在迎水面,用于地下应设置在垫层至地下墙体防水设防高度的结构基层上,形成封闭.
3. 地下防水在阴阳角部位应设置加强层,设计无要求时300-500
4. 地下防水卷材铺贴双层时,上下层长边搭接缝错开1/3-1/2幅宽,卷材不得互相垂直铺贴
5. 地下防水外防外贴——先平后立,交叉铺贴
6. 地下防水外防内贴——先立后平,先角后面
7. 地下防水卷材施工后及时施工保护层,顶板人工回填的,保护层至少50,机械回填的保护层至少70
地下涂料防水施工
1. 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背水面
2. 地下防水涂料施工温度范围5-35℃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
屋面防水等级
屋面防水等级根据
建筑物类别
重要程度
使用功能
屋面一级防水——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
屋面二级防水——一般建筑
屋面防水基本要求
屋面防水应以防为主,以排为辅
坡度
屋面结构起坡≥3%
屋面材料找坡采用质轻不吸水材料,坡度2%
天沟檐沟纵坡≥1%
屋面找坡层最薄处不低于20mm
屋面找平层应在初凝前抹平压实,终凝前二次压光,分隔缝6m,宽度5-20mm,填柔性防水密封材料
屋面防水卷材施工
屋面防水卷材的铺贴顺序和方向要求
1. 铺贴屋面卷材前先进行细部处理,卷材铺贴从屋面最低处开始向高处铺贴
2. 天沟檐沟处宜顺天沟檐沟方向铺贴,搭接缝宜顺水流方向
3. 卷材宜平行于屋脊方向铺贴,上下层卷材不得互相垂直
立面或坡度大采用满粘法,并减少卷材的搭接
屋面卷材搭接缝要求
1. 卷材短边搭接缝错开至少500
2. 上下层卷材长边搭接缝错开1/2-1/3幅宽
3. 平行屋脊的搭接缝应顺水流方向
4. 叠层铺贴的各层防水卷材在天沟檐沟处采用叉接法搭接,接缝留在沟侧
热熔法铺贴屋面卷材要求
1. 黏贴卷材的热熔胶结料厚度1-1.5mm
2. 厚度小于3mm的防水卷材严禁热熔法施工
屋面卷材机械固定要求
1. 周边800范围内应满粘
2. 收头金属压条压紧并涂抹密封材料
屋面檐口,檐沟,天沟,落水口等细部施工
1. 卷材防水屋面檐口800mm范围内满粘,收头采用金属压条固定并涂抹密封材料,檐口下做老鹰嘴或滴水条
2. 檐沟天沟防水层下设附加层,附加层伸入屋面不少于250
3. 水落口固定于承重结构上,水落口直径500范围内坡度不低于5%,防水层及附加层深入落水口至少50,并粘贴牢固
室内防水工程施工
室内涂膜防水
1. 室内涂膜防水使用溶剂型施工温度0-35℃,水乳型5-35℃
2. 室内防水涂抹应多遍成活,先立面后平面,下层涂膜干后方可施工上层,涂膜防水互相垂直
3. 室内防水涂膜使用加强胎体搭接至少50,短边接头错开至少500
八、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
抹灰工程施工
抹灰分类
一般抹灰
装饰抹灰
抹灰材料要求
抹灰水泥强度至少32.5
抹灰不得使用特细砂
抹灰用石膏熟化期至少15d
轻质隔墙工程施工
轻质隔墙工程
轻质隔墙分类
1. 骨架隔墙
2. 板材隔墙
轻质隔墙施工环境要求
1. 主体结构完成及交接验收
2. 轻质隔墙木龙骨必须防火处理,直接接触主体的木龙骨应刷防腐漆
3. 轻钢骨架隔断施工前应先外装,罩面板先装一面,隐蔽验收后安另一面
轻质隔墙施工工艺
轻钢龙骨罩面板施工流程: 放线→天地龙骨→竖龙骨→横龙骨→管线安装→横撑→门窗→一侧罩面→填充材料安装→另一侧罩面
罩面板竖向安装,两块罩面板接缝设在竖龙骨处,两侧罩面板接缝应错开
板材隔墙施工流程: 基层处理→放样→配板、修补→临时方木→配胶→安装卡件→安装隔墙板→门窗→电器管线→板缝处理
饰面板工程
饰面板工程一般不超过24m
饰面板应进行材料复验的项目
1. 室内花岗岩板放射性,室内人造木板甲醛释放量
2. 水泥基粘结料的粘结强度
3. 外墙陶瓷板的吸水率
4. 严寒地区的外墙陶瓷板抗冻性
饰面砖工程
饰面砖工程一般不超过100m,采用满粘法施工
吊顶工程施工
吊顶工程分类
1. 暗龙骨吊顶
2. 明龙骨吊顶
吊顶施工环境要求
吊顶施工前完成交接检验
吊顶施工工艺
1. 龙骨吊杆长度超过1.5m设反支撑,长度超过2.5m时设钢结构转换层
2. 吊杆距离主龙骨端部不超过300
3. 吊顶灯具,检修口,风口设置附加吊杆
4. 吊顶主龙骨间距不超过1.2m,主龙骨接长采用对接,接头互相错开
5. 吊顶次龙骨间距不超过600
6. 吊顶饰面石膏板从中间向四周采用自攻螺丝固定
7. 吊顶纸面石膏板长方向接缝沿纵向次龙骨设置
地面工程施工
建筑地面分类
1. 整体面层
2. 板块面层
3. 竹木面层
涂饰,裱糊等工程施工
涂饰工程
建筑装饰常用涂料
1. 乳胶漆
2. 美术涂料
3. 氟碳漆
涂饰工程环境要求
1. 新施工的砂浆在养护14d,新浇筑的混凝土养护21d后方可施工涂料
2. 冬期涂料施工温度≥5℃,湿度<85%
裱糊工程
幕墙工程施工
建筑幕墙的分类与构造
按幕墙面板材料分类
1. 玻璃幕墙
1.1. 框支承玻璃幕墙
1.1.1. 隐框玻璃幕墙
1.1.2. 半隐框玻璃幕墙
1.1.3. 明框玻璃幕墙
1.2. 全玻璃幕墙
1.3. 点支撑玻璃幕墙
2. 金属幕墙
3. 石材幕墙
4. 人造板幕墙
5. 组合幕墙
按幕墙施工方法分类
1. 构件式幕墙——现场安装
2. 单元式幕墙——预组装成单元
幕墙工程施工准备
幕墙材料进场验收要点
1. 由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建设单位)组织材料验收
2. 检查幕墙材料的产品合格证和质量保证资料
3. 进行外观抽查,填写验收记录,双/三方签字
幕墙工程后置埋件验收要点
1. 后置埋件的品种规格是否合格
2. 锚板、锚栓材质,埋置深度和拉拔力是否合格
3. 化学锚栓的锚固胶是否合格
建筑幕墙工程
构件式玻璃幕墙
构件式玻璃幕墙立柱
1. 立柱可使用钢材或铝合金
2. 铝合金立柱一层一根,接头处应有缝隙,上下立柱通过活动接头连接
3. 铝合金立柱与钢连接件接触面加柔性垫片防止双金属服饰
4. 每个连接部位的受力螺栓至少布置2个
5. 立柱先与连接件连接,连接件再与埋件连接
幕墙开启窗开启角度不超过30°,开启距离不超过300
构件式玻璃幕墙密封胶
1. 密封胶施工厚度大于3.5mm
2. 幕墙密封胶应两面粘结,不应三面
3. 硅酮密封胶与硅酮结构胶不得混用
单元式玻璃幕墙
1. 工厂化程度高
2. 工期短
3. 立面造型丰富
4. 施工技术要求高
5. 单方材料消耗量大,造价高
全玻璃幕墙
1. 全玻璃幕墙玻璃厚度不小于10mm
2. 全玻璃幕墙应悬挂于主体结构上
3. 吊挂玻璃幕墙底部设缝隙,填入柔性垫块
4. 全玻璃幕墙玻璃肋连接必须使用硅酮结构胶,可以现场打注
点支撑玻璃幕墙
石材幕墙
金属幕墙
建筑幕墙防火构造
1. 幕墙与楼板,隔墙外沿间隙采用防火材料封堵(岩棉或矿棉)
2. 封堵防火材料厚度不低于100mm
3. 采用厚度至少1.5mm的镀锌钢板作为防火材料承托
4. 承托板、防火材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间隙使用防火密封胶封堵
5. 防火密封胶应有法定检测机构的防火检验报告
6. 防火层不应与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用装饰材料覆盖
7. 同一幕墙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建筑幕墙防雷构造
1. 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
2. 铝合金立柱不大于10m范围内用25mm²铜线连接上下柱形成通路
3. 主体结构有均压环的楼层,幕墙金属体系与均压环连接,避雷接地一般每三层与均压环连接
4. 兼有防雷功能的幕墙金属压顶,采用厚度不低于3mm的铝合金板制作,并与主体结构屋顶防雷体系可靠连接
5. 有镀膜的金属构件进行防雷连接时应去除镀膜
6. 使用不同材料进行防雷连接应注意防止双金属腐蚀
7. 防雷连接的钢构件完成后进行防锈处理
8. 防雷体系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防雷连接电阻符合规范要求
节能工程施工
屋面节能
屋面节能设计要点
1. 屋面节能宜选用导热率小、质轻、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
2. 屋面节能要保证保温层厚度
3. 淘汰老旧工艺
4. 屋面保温设置排气层
5. 采用新型屋面
6. 保温层含水率相当于当地自然风干状态下的平衡含水率
屋面保温层施工
图审,方案,交底
进场屋面保温材料检验项目
1. 板状保温材料
1.1. 导热系数
1.2. 干密度/表观密度
1.3. 燃烧性能
1.4. 抗压强度/压缩强度
2. 纤维状屋面保温材料
2.1. 导热系数
2.2. 表观密度
2.3. 燃烧性能
板状保温材料施工时相邻板块接缝应错开
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采用低压泵送,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1m
倒置式屋面保温层要求
倒置式保温屋面坡度不宜大于3%,超过时应有防滑措施
种植屋面保温层要求
1. 覆土种植屋面土层厚度一般200mm
2. 种植屋面不宜设置为倒置式,采用不少于两道防水设防
3. 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厚度——改性沥青卷材4mm
墙体节能
墙体节能系统
1. 外墙外保温系统
1.1. 粘贴保温板薄抹灰系统
1.2.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保温系统
1.3. EPS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
1.4. EPS钢丝网架板现浇混凝土外保温系统
1.5. 胶粉聚苯颗粒浆料贴砌EPS板外保温系统
1.6. 现场喷涂硬泡聚氨酯保温系统
外墙外保温工程使用年限不得少于25年
2. 外墙内保温系统
3. 预置保温板现浇混凝土墙体
4. 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墙体
4.1. I型骨料
4.2. II型填插
4.3. III型骨料填插复合
墙体节能施工要点
1. 防火隔离带是设置在可燃,难燃保温材料外墙外保温系统中,水平方向封闭的防火构造
2. 防火隔离带的保温材料应用A级(岩棉带),并经过表面处理
3. 防火隔离带宽度不小于300mm,防火棉密度不小于100kg/m³
4. 施工前保温板与基层的粘接强度应进行拉拔试验,合格后再进行全面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