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温病治法
中医温病十大治法:未成实结/无郁热积滞不可妄用;平素体虚/阴液、正气耗伤者,配扶正;阴亏肠燥便秘者,忌苦寒通腑泄热。
编辑于2022-10-25 23:22:45 天津市温病治法
总体思路
方法
明确病因病机
确定治疗大法
加减方药
原则
祛除病邪
调整机体
扶助正气
治则
祛邪护阴
早祛温邪
减少损害
减少并发
阻止传变
第一要务
顾护阴液
卫气营血
卫
解表透邪
辛凉透表
汗之可也
气
清泄无形里热
化湿
攻下
和解
才可清气
营
清营泄热
轻清宣透
透热转气
血
清热凉血
活血散瘀
三焦
上焦
轻
质轻透邪之品
剂量较小
煎煮时间短
如羽,非轻不举
中焦
平
祛除温邪
邪祛自安
权衡湿与热之侧重,不可偏于一方
如衡,非平不安
下焦
重
药性滋腻,沉降重镇
血肉有情之品
味厚浊腻之品
介石
用药剂量大
煎煮时间长
如权,非重不沉
诊断
审因论治
病邪性质
发病季节
症状表现
病因种类
病理产物
辨证施治
证候
卫气营血
功能失调
三焦对应脏腑
器质性病变
病变部位
证候类型、病邪性质、邪正虚实
病机
对症施治
特殊症状
平素体质偏盛
夹痰
化痰
夹瘀
祛瘀
夹滞
消积
夹郁
理气
危急重症
神昏
开窍
邪热内闭
湿热酿痰
痉厥
息风
斑疹
化斑
清胃泄热,凉血化斑
斑为阳明热毒
透疹
宣肺达邪,凉营透疹
疹为太阴风热
虚脱
固脱
治法
泄卫透表
作用
疏泄腠理
逐邪外出
透热解表
适用
温病初起
邪在卫表
合用治法
滋阴
益气
化痰
消导
清气
透疹
解毒
凉血
透邪外出 助解表
要点
清里为主
忌发汗
分类
解表清暑
病
肌表为寒束
外解
内蕴暑湿
清化
证
夏日暑湿蕴阻于内
复感寒邪侵犯肌表
症状
发热恶寒
头痛无汗
心烦
口渴
脘痞
药性
辛温芳化清凉
方
新加香薷饮
表里卫气同病
宣表化湿
病
肌腠湿邪
疏化
湿温初起
证
湿热侵袭卫表
症状
恶寒
头重如裹
身体困重
汗出胸痞
苔白腻,脉濡缓
药性
芳香透泄
宣肺祛湿
方
藿朴夏苓汤
疏风散热
病
肺卫风热
疏散
风温初起
证
风热袭肺卫
症状
发热
微恶寒
口微渴
舌边尖红
无汗或少汗
药性
辛凉轻透
方
银翘散
疏卫润燥
病
卫表燥热
秋燥初起
证
燥热侵袭肺卫
症状
发热
微恶风寒
头痛
咳嗽少痰
口鼻咽干燥
舌红苔薄白
药性
辛凉轻清宣透
甘凉濡润
方
桑杏汤
温热表证 肺卫失宣
祛除在表温邪 解除卫分表证
清解气热
作用
清热除烦
生津止渴
清法
适用
温热病卫分病邪已解
气分无形里热亢盛
里热未与有形实邪相搏结
燥屎 食滞 痰湿 瘀血
合用治法
轻清宣气+透表
热邪初入气分
表邪未解
辛寒清气+生津养液
气分热盛
津液耗伤
苦甘合化
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散结
火郁成毒
毒聚成肿成结
+宣降肺气
热在气分
邪热壅肺
+疏利肝胆
热郁肝胆
要点
清气分无形邪热
已与实邪相结,祛除实邪可康复
到气才可清气,否则寒遏热伏
过用伤阳气
热盛阴伤&素体阴虚慎用
苦寒燥伤津液
轻清宣气
病
温邪初入气分
证
热郁胸膈
胸膈热势不盛
胸膈里热渐退而余热扰胸
上焦胸膈
症状
身热
微渴
心中懊恼不舒
脉数苔薄黄
药性
清凉透散
宣畅气机
轻清透泄
方
栀子豉汤
清宣气热
辛寒清气
病
阳明气分热盛
证
邪热炽盛,表里俱热
阳明气分 中上焦肺卫
症状
壮热烦渴
汗出
脉洪数,苔黄燥
药性
辛寒透解
辛凉重剂
大寒药物
大清气分 宣透里热
方
白虎汤
清透气热
清热泻火
病
邪火上炎上焦
证
邪热内蕴,郁而成毒化火
症状
身热口渴
烦躁不安
口苦咽干
小便黄赤
舌红苔黄脉数
药性
苦寒
直降里热,泻火解毒
合用生津养阴
邪火上炎 只宜折降
方
黄芩汤
黄连解毒汤
清泄气分无形热邪 解除气分热毒
和解表里
作用
清泄少阳
分消走泄
开达膜原
和法
适用
邪已离表
尚未入里成结
郁滞少阳
郁滞膜原
留连三焦
半表半里
要点
顾护阴液
降热象
合用治法
热甚伤津
合用养阴
热象显著
合用清热
湿盛
祛湿,使湿不与热合
清泄少阳
病
邪热夹痰湿郁阻少阳
证
热郁少阳兼痰湿犯胃
少阳郁热
清泄热邪
痰湿蕴胃
化痰和胃
症状
寒热往来
口苦喜呕
胁脘闷痛
烦渴溲赤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药性
辛苦芳化
方
蒿芩清胆汤
透邪泄热
分消走泄
病
气机不畅
宣展气机
概要
气滞成痰湿、化热
清化三焦气分痰热/湿热
概要
证
邪留三焦,气化失司
痰热、湿浊阻滞
湿重于热
概要
症状
寒热起伏,汗出不解
胸痞腹胀
溲短
苔腻
药性
辛开苦泄
方
温胆汤
杏仁开上
厚朴宣中
茯苓导下
不宜骤寒凉,郁滞气机
概要
开达膜原
病
湿在膜原
疏利透达
概要
证
湿热秽浊郁闭膜原
症状
寒甚热微
脘痞腹胀
身痛肢重
舌红绛/紫绛
积粉苔
药性
辛通苦燥
方
雷氏宣透膜原法
达原饮
疏化湿浊
和解、疏泄、宣通气机 外解里和
祛湿清热
作用
化湿泄热
宣畅气机
上焦
运脾和胃
中焦
通利水道
下焦
适用
湿热温病
要点
湿热部位
湿&热轻重
湿盛热微
苦寒药慎用/不用
辛温开郁
苦温燥湿
阴液亏损者慎用
湿邪已化燥者忌用
合用治法
清热
热盛
利湿退黄
湿热蒸郁三焦
面目一身俱黄
消导化滞
湿热、积滞相结
和胃降逆
湿热中阻、胃气上逆
宣气化湿
病
上焦湿热
证
湿温病初起
湿中蕴热
湿遏表里气机
症状
身热不扬
午后热甚
微恶寒,汗出不解
胸闷脘痞
小便短少
苔白腻,脉濡缓
药性
芳化宣通
方
三仁汤
疏通表里气机
透化湿邪
宣上
燥湿泄热
病
中焦湿热遏伏
证
湿渐化热
湿热俱甚,遏伏中焦
症状
身热汗出不解
口渴不饮
脘痞腹胀
泛恶欲吐
苔黄腻,脉濡数
药性
辛开苦降
疏通中焦气机
祛除湿热
方
王氏连朴饮
畅中
分利湿热
病
下焦湿热
证
膀胱气化失司
症状
小便短少/不通
热蒸头胀
渴不多饮
苔白腻
药性
淡渗之品
清热利湿
湿从小便出
方
茯苓皮汤
渗下
驱除三焦湿热 宣畅气机,通利水道 上下分消
通下逐邪
作用
通腑泄热
荡涤积滞
通瘀破结
排除邪毒
给邪以出路
下法
适用
热邪
有形实邪
燥屎
湿滞
瘀血
要点
未成实结/无郁热积滞不可妄用
平素体虚/阴液、正气耗伤者,配扶正
阴亏肠燥便秘者,忌苦寒通腑泄热
合用治法
攻下+扶正
腑实而证虚
攻下+宣肺
腑实兼肺气不降
攻下+清泄小肠火热
腑实兼热蕴小肠
攻下+开窍
腑实兼邪闭心包
攻下+清解气热
腑实兼阳明邪热亢盛
通腑泄热
病
热结肠腑
阳明湿热燥结
泻下
证
热入阳明,内结肠腑
症状
潮热便秘
腹部胀满,硬痛拒按
热结旁流
时有谵语
苔黄燥/焦黑起刺
脉沉实
药性
苦寒攻下
方
调胃承气汤
大承气汤
攻下热结 逐邪泄热
导滞通便
病
肠腑湿热积滞
通导
证
湿热积滞搏结肠腑
症状
身热
脘腹痞满
恶心呕逆
便溏不爽,色黄如酱
苔黄垢浊腻
药性
苦辛合苦寒
方
枳实导滞汤
清化湿热 导滞化积
增液通便
病
热结而津液已伤
证
阳明热结
阴液亏虚
症状
身热不退
大便秘结
口感唇裂
舌苔焦燥
脉沉细
药性
甘寒滋润
苦寒通下
滋养阴液 通下
方
增液承气汤
攻下与滋阴增液并用
通瘀破结
病
瘀热蓄结于下焦
破散驱逐
证
温病热瘀互结
热瘀蓄于下焦
症状
身热
少腹硬满急痛
大便秘结色黑
小便自利
神志如狂
舌紫绛
脉沉实
药性
泻下逐瘀
活血破结
方
桃仁承气汤
攻下活血 给瘀热蓄结出路
攻导里实 涤除热结
清营凉血
作用
清营养阴
凉血解毒
滋养阴液
散血活络
清法
适用
热入营血
营热/血热亢盛
要点
合用治法
清营泄热
病
营分热
证
热入营分
郁热伤阴
症状
身热夜甚
心烦
时有谵语
斑点隐隐
舌红绛
药性
甘苦寒
清营
养阴
轻清凉透
透邪外达
方
清营汤
凉血散血
病
血分热
证
血分热盛
热迫血妄行
热郁交结
症状
灼热躁扰
昏狂谵妄
斑疹密布
多窍道出血
舌紫绛/有瘀斑
药性
甘苦寒
清解血热
活血散瘀
散瘀
宁络
方
犀角地黄汤
气营(血)两清
病
气分与营血分同病
证
气营两燔
症状
气营同病
出血倾向不重
壮热口渴
烦扰不寐
舌绛苔黄
气血两燔
壮热躁扰
神昏谵妄
周身骨节疼痛
口秽喷人
舌紫绛苔黄燥/焦黑
斑疹密布,出血
热毒深重
治法
清营法/凉血法
清解气热法
双解气营/气血邪热
方
气营同病
加减玉女煎
气血两燔
化斑汤
清瘟败毒饮
清解营血之热 消散营血分瘀滞
开窍醒神
作用
清泄心包热邪
芳香清化湿热痰浊
醒神利窍
适用
邪入心包
痰浊上蒙清窍
神志异常
要点
合用治法
清心开窍
病
邪热逆传心包
证
温病痰热内闭心包
症状
神昏谵语
昏聩不语
身体灼热
舌蹇肢厥
舌红绛/纯绛鲜泽
脉细数
药性
辛香透络
清心化痰
清泄心包痰热
方
安宫牛黄丸
紫雪丹
至宝丹
豁痰开窍
病
湿热留连气分
痰浊蒙闭心包
证
湿热郁蒸
痰浊酿生
蒙蔽清窍
症状
神识昏蒙,时清时昧
时有谵语
苔黄腻/白腻
脉濡滑/数
药性
芳香辟秽
化痰清热
宣统窍闭
方
菖蒲郁金汤
开通窍闭 苏醒神志
息风止痉
作用
凉泄肝经邪热
滋养肝肾阴液
控制抽搐
适用
温病热盛动风
阴虚生风
要点
合用治法
凉肝息风
病
实风抽搐
证
温病邪热内炽
肝风内动
症状
灼热躁扰
四肢拘急
角弓反张
口噤神昏
舌红苔黄
脉弦数
药性
甘苦合酸寒
凉肝解痉
透热养阴
方
羚角钩藤汤
滋阴息风
病
阴虚动风、痉挛
温病后期热入下焦
证
真阴亏损
肝木失涵
症状
低热
手足蠕动
肢厥神疲
舌干绛而痿
脉虚细
药性
咸寒合酸甘
育阴潜阳
滋水涵木
方
三甲复脉汤
大定风珠
平肝息风 解除挛急
滋阴生津
作用
润燥生津
滋养真阴
壮水制火
补法
适用
后期邪热渐退
阴液耗伤
要点
合用治法
滋养肺胃
病
肺胃津伤
证
气分邪热渐退
肺胃阴液未复
肺胃阴伤
症状
干咳少痰或无痰
口干咽燥
干呕不欲食
舌光红少苔或干
药性
甘寒清润
滋养肺胃津液
甘寒生津
方
沙参麦冬汤
益胃汤
增液润肠
病
肠液耗伤
证
气分热邪渐解
津枯肠燥
便秘
症状
大便数日不下
口干咽燥
舌红而干
药性
甘咸寒
生津养液
润肠通便
增水行舟
方
增液汤
滋补真阴
病
邪热久羁
劫灼肝肾之阴
证
真阴损耗
邪少虚多
症状
低热不退
手足心热甚于受阻背
颧红
口干咽燥
神疲欲寐
心中憺憺大动
舌绛少苔/干绛枯痿
齿燥
脉虚细/结代
药性
甘酸咸寒
填补真阴
壮水制火
滋补肝肾
方
加减复脉汤
滋阴养液 补充阴津损耗
固脱救逆
作用
益气敛阴
回阳救逆
补法
适用
正气素虚而邪气太盛
汗出太过,阴液骤损
阴伤及阳,气阴外脱/亡阳厥脱
要点
合用治法
益气敛阴
病
津伤气脱
证
气阴两伤
正气欲脱
症状
身热骤降
汗多气短
体倦神疲
舌光少苔
脉散大无力
药性
甘温、甘酸
补气敛阴固脱
益气生津
方
生脉散
回阳固脱
病
阳气暴脱
证
阳气暴脱
症状
四肢逆冷
大汗淋漓
神疲倦卧
面色苍白
舌淡苔润
脉微细欲绝
药性
甘温、辛热
益气温阳
固脱救逆
方
参附汤
参附龙牡汤
救治气阴外脱 亡阳厥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