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3国考省考判断大纲
2023国考省考判断大纲,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翻译推理、分析推理、归纳推理、论证基础等等。
编辑于2022-10-26 09:16:17 河南判断
一、图形推理
1.常见命题形式
(1)一条式
①从左往右
②间隔观察
(2)两段式
①第一段找规律
②第二段用规律
(3)九宫格
①横看/竖看
②“S\O\G\X\米”看
(4)分组分类
2.规律
(1)规律推理
①数量类
注:图形凌乱,看数量;先整体,再局部,由大到小,共有的简单好数的。
点
【1】圆点
【2】交点
切点、顶点、割点
位置:内部、外部、内部公共点;
样式:直线与直线、直与曲、曲曲;
【3】出头点
线
【1】线条
直线
曲线
【2】笔画
连通图
一笔画奇点数为0或2个
奇点:以某个点为中心发射奇数条线。
最少笔画数:奇点数÷2
面
【1】个数
【2】形状
【3】面积
交
【1】内角
锐角“M、Z”
直角“H”
钝角
【2】外角
素
注:独立组成部分;
【1】个数
【2】种类
【3】部分
②位置类
动态位置
【1】平移
方向、步数(常数、等差、周期)、路径
【2】旋转
时针方向不变
【3】翻转
时针方向改变
静态位置
【1】结构
相交、相切、相离、包含
【2】方向
左右、上下、顶底、内外
注:两个或多个图形之间存在明显结构特点。
连接状态
【1】点连接
直接点连接、间接点连接
直直点连接、直曲、曲曲
点连接数量
点连接最长线、最短线
【2】线连接
相切线的位置
相切线的数量
相切线的样式(长、短)
③样式类
题型特征
【1】外在特征
图形杂乱、看隐同;
【2】考察
遍历、缺啥补啥;
样式运算
【1】加
叠加
相对位置才能进行叠加;
黑与白,有与无或其它形式都可以叠加;
【2】减
减相同部分
【3】求同
去异求同
整体求同
相邻求同
局部求同
【4】求异
去同求异
④属性类
对称性
【1】轴对称
数量、方向、位置(相对、经过、分割)
【2】中心对称
整体、部分
【3】中轴对称
【4】整体对称
曲直性
【1】直线
【2】曲线
【3】曲直
封闭性
【1】全封
【2】半封
【3】全开
规律推理方法:
①相同看位置
②相似看样式
③凌乱看数量
④杂乱看隐同
⑤结构明显看结构
⑥图形对称看对称
⑦圆点或箭头看功能
⑧内外式看内外
(2)重构推理
①思路
特征面
能做区分的面;
相对面
【1】只能看到其中一个;
【2】隔一个相间;
【3】Z字形两端相间;
相邻面
平移
适用平面展开图形不相邻;
旋转90度再平移
相对面特征不变,相邻面特征不变;
②解题
坐标法
【1】找坐标,看上下左右;
【2】适用有方向性的图案;
时针法
【1】适用三个面聚在一起,有公共点的;
【2】选定起点、终点和路径,判断时针方向;
找点数线
【1】适用图案线条比较多的;
【2】找公共点,看公共点引出的线条数及样式是否正确。
二、定义判断
1.定义即本质属性,揭示概念,固有属性不是定义。
2.方法
(1)看提问:判定目标;
(2)找关键:获取关键信息,转正大白话。
【1】主体
动作的发出者;
【2】客体
主体针对的对象;
【3】限定词
定语,限定条件,形容词;
【4】状语
原因结果:“由于、原因、达到效果”;
方式目的:“以...为目的、为了、通过”;
时间地点:“...之前、之后、位于”;
【5】属
定义所指范围;
(3)做验证:符合验证辨析。
3.分类
(1)合取定义:“且”关系,条件缺一不可;
(2)析取定义:“或”关系,有一即可;
三、类比推理
1.识别
找相似、贴近;
2.思路
(1)分析关系
①概念外延
【1】全同
两个概念完全相同,称谓不同;
【2】并列
矛盾关系:非A即B
反对关系:非A非B还有C
【3】包含
“组成/种属”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
【4】交叉
交个集合存在交集;
【5】全异
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②概念内涵
【1】属性
“必然、或然”
【2】对应
两种或多种事物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
【3】条件
“充分、必要”
③语法语义
【1】语法结构
主谓
动宾
主宾
偏正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
并列
顺承
动词和动词的时间先后关系组合;
【2】近反义词
“绝对/相对”“感情色彩”“结构”“词性”
【3】象征义
“象征、借代”
(2)运用技巧
①造句子
将词用一句话连起来;
②看词性
动、名、形、动名;
③辨词义
近、反、褒、贬;
④想逻辑
先后、因果、必然、或然;
⑤比纵横
先横向看二元关系,再纵看;
(3)二级辨析
①词性
②结构
③感情色彩
④主体
⑤命名方式
3.必考高阶属性
地位、主次、积极消极、抽象具体
群体个体、必然或然、同类同范畴、人工或自然
时间先后、主被动、主客体、不同层级
生产方式、宏观微观、正向负向、不同程度
固定搭配、递进、主要工序、位置、纵向相似
主观客观、直接间接、外在表现、内在表现
因果(人为、自然、内因、外因)
过程相似、词性、感情色彩、成语结构
词义、拆字、俗语关系、各种对应
四、翻译推理
1.特征
有关联词,涉及推导;
2.假言命题
(1)两个命题之间有假设的条件关系;
(2)充分条件假言
注:前推后,谁是必须的谁放在后边;
“如果/假如/若/只要/为了...就/那么/必须/离不开”;
(3)必要条件假言
注:后推前,A是B的基础;
“只有/除非...才/否则不”
3.逆否推理
(1)肯前必肯后
(2)否后必否前
(3)否前肯后不必然
4.递推推理
当A——>B、B——>C,则A——>B——>C,则A——>C
5.联言命题
注:“且”关系,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全真为真,一假为假;
关联词
“和/而且/虽然...但是”
并列、转折、递进都可以用“且”关系翻译;
6.选言命题
注:“或”关系,几种事物情况存在可能性判断;一真为真,全假为假;
关联词
“和...中/不都是”
7.摩根等价命题
(1) ﹣(A或B)=﹣A且﹣B
(2)﹣(A且B)=﹣A或﹣B
注:负号进去,或变且,且变或;
8.否定肯定式
否定一个,就可以肯定另一个;
A或B=﹣A——>B=﹣B——>A
9.真假判断
(1)思路
①找关系
首先找矛盾关系(非此即彼),主体一致,话题相同,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其次找反对关系;
②看其余
确定真假的论断
注:常见矛盾关系
【1】某个是 与 某个不是
【2】所有都是 与 所有都不是
【3】所有都不是 与 有的是
注:反对关系
即:两关系外还有其它情况
【1】所有A都是B 与 所有A都不是B
【2】有的A是B 与 有的A不是B
五、分析推理
1.特征
(1)给定一组对象;
(2)给出若干信息;
(3)进行信息匹配;
2.方法
注:辅助列表;
①多人物猜词,用矩阵列表;
②对象与信息对应关系复杂,具有多关系时,用分层列表;
③方位列表;
④圆桌列表;
⑤假设法:找最小可能;
(1)题干信息确定
①选项信息充分
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结合两句排一个;
②选项信息不充分
最大信息列表法,优先考虑出现次数多的信息;
(2)题干真假不定
①选项信息充分
选项带入排除;
②选项信息不充分
确定信息优先,最大信息优先;
六、归纳推理
1.题型判断
给出一段文字
①可以推出;
②可以得到的结论;
③无法推出;
2.方法
(1)阅读题干(略读)
①关注条件(充分/必要)
②关注绝对化语言(范围和语句)
③关注数字、比例、总量等;
④关注对比、变化点;
(2)筛选选项
①根据选项定题干;
②对比选项与题干的异同;
(3)遵循原则
①严谨客观,从弱原则;
②选项语气≤题干语气;
(4)错误类型
①绝对表述(夸大)
②偷换概念
③强加因果
④无中生有(无由猜测)
⑤不当类比
3.原因解释类
解题思路
(1)找矛盾
确定矛盾双方(或现象)
(2)看选项
无关排除
从优原则:客观、直接、内因优先;
收敛思维:接受而不能怀疑削弱题干;
七、论证基础
1.论题
讨论话题和范围;
2.论点
肯定明确,具有主观性;
3.论据
有理有据,真实,不是未来的,是客观的;
4.论证方式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5.隐含前提
论题、论点成立的隐含条件;
6.题型
(1)加强型
①加强技巧
【1】重复论点(弱支持)
【2】加强论据
【3】建立联系
【4】补充前提
②论据不严谨不选
【1】选项内容既有加强又有削弱;
【2】结果未知(模糊选项或不明确的选项);
【3】有的、有此、不少
【4】可能、未必、米国好;
【5】容易、困难、花费多;
【6】论据间接不直接;
【7】论据偏主观;
【8】论据为特例或极端性例子;
【9】诉诸心理谬误;
干扰解读的六大心理谬误
a.诉诸强力
b.人身、无知、怜悯、众人、权威
③加强方法
【1】排除他因
除A外没有他因导致B;
【2】对比实验
有A有B,没A没B;
(2)削弱型
①削弱技巧
【1】否定论点
a.论题必须保持一致;
b.论据真实有效;
【2】削弱论据
【3】削弱论证
断开联系(拆桥)
否定前提
【4】因果倒置
【5】有因无果
【6】无因有果
【7】另有他因
②若问“不能削弱”项
【1】首选加强项
【2】再选无关项
(3)选项力度强弱标准
①客观>主观
②解释原理>普通举例
③量大>量少
④全面>部分
⑤直接>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