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思维导图分享,主要内容有工业革命的背景(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的影响。
初中生物思维导图合集包含了人教版七年级、八年级全部生物知识点,通过一个思维导图合集可以全部了解初中生物的知识点,无论是预习、复习都能用,轻松考满分!含七年级上册生物(冀教版)知识点
初中历史合集中收录了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全部历史知识点,初中历史学习这一套思维导图就足够了,快来试一试吧
分享三年级下册英语的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可以轻松帮助你掌握三年级下册英语的各种单词、短语以及句子,轻松搞定三年级英语的预习和复习
分享三年级上册英语的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可以轻松帮助你掌握三年级上册英语的各种单词、短语以及句子,轻松搞定预习和复习
这是一张九上历史思维导图,九年级上册历史包含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步入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和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全书共七个单元的必考知识点,一张思维导图帮你快速掌握九上历史知识点,预习、复习都能用的初三历史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附赠第11课思维导图
工业革命的背景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20世纪初期)
什么是工业革命
指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具体背景
政治保障
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国内政局稳定
经济因素
劳动力
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圈地运动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资金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技术
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市场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海外市场不断扩大(“日不落帝国”)
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
开始于棉纺织业
原因
来源不足
价格便宜
市场需求大
机器变化
1733年“飞梭”
1765年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
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生产组织
近代工厂的开端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动力的进步 ——万能蒸汽机(工业城市之母)
英国人瓦特于1782年试制出万能蒸汽机
重要意义
解决了生产动力受制于自然条件的问题,加快工业化步伐,催生了工业城市
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此后又引发了行业革命
19世纪中期之后,工业革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
第二次工业革命
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各种新技术和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需要更多产品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局限需要突破
主要成就
电力技术得以广泛开发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化学工业的兴起,石化工业获得发展
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焕发出新的活力
显著特点
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其中德美两国最突出)
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日、俄)
重工业是整个工业的主导
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进入大企业时代
工业革命的影响
具体方面
生产力获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相继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出现了垄断组织
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并扩展,西方文官制度形成
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工业城市兴起,城市化
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
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人口增加明显
女性地位提高
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社会贫富分化
工人居住条件恶劣
环境污染严重
疾病与犯罪问题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早期工人运动
生产力飞跃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工人生存条件恶化
过程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基本矛盾暴露
工人处境恶化
社会关系变革
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工人运动兴起、发展
著名代表
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空想社会主义)
代表人物
法国:圣西门、傅立叶
英国:欧文
共同主张
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
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
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但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经济基础(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贫富分化,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阶级矛盾尖锐
阶级基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思想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长期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
确立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
内容
马克思主义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共产党宣言》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把建设新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的身上,无产阶级的重任是夺取资产阶级的资本,消灭私有制,还要进一步发展生产力
无产阶级需要通过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来达到目的
意义: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推动工人运动蓬勃兴起,深远影响人类社会的进程
丰富与发展
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评价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人民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国际工人协会 (史称“第一国际”)
成立时间
1864年
意义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这一时期(19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运动从分散走向联合
巴黎公社运动
诱发事件
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
特点
偶然性与自发性
革命措施
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器(政治)
成立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设公社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
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
规定公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经济)
没收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实行八小时工作日
教育上由世俗教育取代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最终结果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