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思维导图分享,主要内容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编辑于2022-10-30 17:39:33 江苏省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含第12课、第13课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①15世纪到18世纪中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②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欧美国家进一步对外殖民扩张,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导致世界联系加强 ③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至垄断阶段,列强不仅需要商品市场,还需对外输出资本 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殖民扩张始终伴随其产生和发展
表现
开始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
统治
政治
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了几个总督辖区进行管理,总督行使军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权;葡萄牙设立总督制度,总督享有行政权和征税权
经济
殖民者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发展起罪恶的奴隶贸易
影响
对美洲
限制美洲经济发展,对美洲造成灾难
对欧洲
资本原始积累,促进社会转型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表现
总体活动内容
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
具体内容
早期(16世纪中叶;国家)
葡萄牙
已经在亚洲建立了包括中国澳门在内的几十个商站
西班牙
入侵菲律宾,将其变成了殖民地
后期(17世纪开始;地区)
南亚
17世纪初,英国人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掠夺、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
英国人还挑动印度人打印度人,或者直接进行武装侵略
到19世纪中后期,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东南亚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亚(荷兰还在17世纪初期入侵台湾)
到19世纪末,英国已将缅甸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变成殖民地
法国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挝
美国从西班牙手里夺得菲律宾
西亚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俄国和英国不但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和内政,而且分别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划分势力范围
东亚
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半岛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侵略阶段
工业革命前(暴力侵略)
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的港口和城镇,进行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奴隶贸易
工业革命后(一工: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二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逐渐放弃了罪恶的奴隶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
欧洲探险者纷纷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地理和人文资料
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侵略步伐,各自制定了侵略计划,并掀起了瓜分狂潮
柏林西非会议
时间
1884年11月15日(持续104天)
目的
为解决矛盾和进一步瓜分非洲(名义上讨论刚果河流域的归属问题)
会议结果
确立''有效占领''原则,这次会议也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形成标志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和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成为半殖民地
形成原因
在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中,资本主义各国越来越想要独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形成过程
开始:新航路开辟
扩展:早期殖民扩张
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
影响
对殖民者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各国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对世界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对殖民地
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向近代社会转型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背景
政治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经济
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思想
启蒙思想的传播是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外部
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
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概况
序幕
1804
海地独立
领导人
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成果
1822年
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
1826年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
独立后的问题
内
军事独裁
外
经济
门罗主义
(1)要求欧洲国家不在西半球殖民。这一原则不仅表示反对西欧国家对拉美的扩张,也反对俄国在北美西海岸分扩张;
(2)要求欧洲不干预美洲独立国家的事条;
(3)保证美国不干涉欧洲事务,包括欧洲现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务。
政治
金元外交
大棒政策
民主革命的深入
巴西
1889
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墨西哥
1910
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17
颁布资产阶级宪法
性质
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意义
为墨西哥人民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影响
推翻西班牙葡萄牙的统治
新兴国家的建立,奠定了拉美国家的格局
亚洲的觉醒
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概况
印度民主解放运动
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国民大会党
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孟买10多万工人政治总罢工
伊朗立宪革命
制定了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革命虽然失败,但是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
中国辛亥革命
意义
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
3、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非洲的抗争
背景
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受到非洲人民的反抗
概括
埃及反对英国
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谓的抵抗
1881年,苏丹爆发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
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在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于1896年打败意军(阿杜瓦战役),成为了非洲唯一独立的国家
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差异
由于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
亚洲
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并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
二是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
三是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 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
非洲
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
拉丁美洲
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