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的思维导图分享,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 一张思维导图以清晰的脉络让人能够深刻的了解相关知识点,高效学习历史知识,无论是完成作业,还是作为教案使用均可
分享三年级下册英语的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可以轻松帮助你掌握三年级下册英语的各种单词、短语以及句子,轻松搞定三年级英语的预习和复习
分享三年级上册英语的思维导图,一张思维导图可以轻松帮助你掌握三年级上册英语的各种单词、短语以及句子,轻松搞定预习和复习
这是一张九上历史思维导图,九年级上册历史包含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步入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和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全书共七个单元的必考知识点,一张思维导图帮你快速掌握九上历史知识点,预习、复习都能用的初三历史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注:附16课思维导图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发展
农业:①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高产粮食作物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②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③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商品化程度加强。④推行垦荒政策。
手工业:①明朝后期,私营手工业渐占主导。②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厂(自由雇佣劳动,有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①白银大量流入。②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③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会馆。④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的繁荣。
阻碍:①传统小农经济。②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
思想领域的变化
实质: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仍属其范畴。
陆王心学:①核心理论为致良知。②主张心外无理,良知即天理。③主张知行合一。④发明本心。 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励志,但隐含平等、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其他:①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②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提出唯物主义思想。③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共同点: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 主张学以致用,提倡个性自由。
小说与戏曲
原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小说:施耐庵《水浒传》和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吴承恩《西游记》和吴敬梓《儒林外史》分别是神话小说和讽刺小说的杰作。
戏曲
特点: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①代表作家有明朝的汤显祖和清朝的孔尚任。②清朝道光年间形成京剧。
科技
本土: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及地理和地质学。官方还有《永乐大典》(明)和《四库全书》(清)。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英国:①资本主义经济,机器化大生产。②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③坚船利炮。④殖民扩张。⑤工业文明。
中国: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生产。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③装备落后,军备废弛。④闭关锁国。⑤农业文明。
中国与英国的对比
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1840年6月到1842年8月29日)
鸦片走私的危害:①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②加剧了政治腐败。③削弱了军队战斗力。④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引发统治危机
爆发战争的原因:①直接:虎门销烟。②根本: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获得原材料。
《南京条约》:①割让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接受协定关税。④开放五口通商。
后来英法美又通过《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获得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
影响:①主权领土完整遭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②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使自然经济瓦解。③开创与外国订立不平等条约新例,闭关锁国被打破,中国国际地位下降。④开始沦为双半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到1858年;1860年8月到10月)
原因:①直接:要求修约被拒;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②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结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内河航行权,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最早提出。将有关西洋各国的知识收集汇译成《四洲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意义: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但局限于军事、科技学习,传统的夷夏观念并未转变,对战后应走上何种道路未作出规定。